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库玛拉克河东岸总干渠大陡槽工程消力池进行了反坡试验、辅助消能工试验和扩散式体形试验等,验证了消能效果。结果表明:库玛拉克河东岸总干渠(上段)大陡槽工程设计方案过流能力满足要求,陡槽段流态平稳,上下游进、出口段水流过渡平顺,陡槽底板没有出现负压现象;在不增加消力池长度与深度的条件下,筛选设置1∶1反坡、扩散式体形作为消力池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孔隙坡面产汇流及侵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大孔隙坡面产汇流及侵蚀试验设计、试验布置和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室中人工降雨装置,对含有大孔隙结构和无大孔隙结构的可变坡土槽进行降雨对比试验,并分析大孔隙对坡面产汇流和坡面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溢洪道泄槽水面线的推算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关系到溢洪道边墙的顶高程,对溢洪道安全运行及投资有重大影响。而泄槽底坡i直接关系到泄槽水力计算及水面线的推算,故底坡i的定义对水库溢洪道工程关系重大。根据多种参考资料,对底坡i不同的定义,计算出泄槽水面线,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明确了泄槽底坡的精确定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德罗电站前池溢流堰采用开敞式平底宽顶堰,沿山脊布置下游泄槽,最大落差达230余米,泄槽底坡变化大、线路曲折,全长2 297.20 m。针对泄槽复杂多变的弯道及坡度的水力设计难点,设计提出泄槽采用沿程设置台阶、中部间隔加设整流池及末端设置消力池的综合解决方案,有效地适应了弯道、底坡变化大的自然条件,且成功解决了高水头、高速水流的消能难题。其工程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左江水利枢纽水坡由上游引航道、上坡首、坡槽、坡脚和下游引航道组成,全长约1235.0m,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坡槽净宽6.8m,槽壁净高3.75m,坡槽纵向坡率3%;推进机采用外电——机械传动,设计总重约900kN,驱动功率648kW,上行速度为50m/min;投资约为船闸的2/3,耗水约为船闸的1/34,过坝时间约为船闸的7.7/10;最大通航船舶吨位为120t机驳船,设计年货运量为50万t。  相似文献   

6.
一、工艺翻斗冲洗流程见图1。翻斗必须安装在低于小便槽底的位置,好让槽中水流进翻斗。在翻斗上面用盖板将翻斗隐蔽起来。冲洗过小便槽的水可沿槽底流进翻斗作冲洗大便槽用,当翻斗内装满水时,由于翻斗重心的右移,翻斗会自行倾倒,同时借助倾倒时水的冲力对大便槽进行冲洗,达到了一水多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锦屏一级大坝右岸坝肩拱肩槽开挖,地质条件复杂,拱肩槽开挖高程1885m~1650m(一期),高边坡开挖高差235m,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高拱坝对坝肩拱肩槽开挖质量要求极高,设计坡率变化大,开挖难度大。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锦屏一级大坝右岸坝肩拱肩槽开挖的成功经验,以期在相似地质条件下的预裂爆破开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省大部分坡岗地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作业,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没有工程或防护工程不到位,往往一场大雨形成坡水下山,将坡岗地能冲出2~3m深的大深沟,造成严重环境破坏。为此,如何使坡水安全下山,是坡岗地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技术要点与难点。在坡岗地上,采取了一种“二沟二堤夹一槽” 的工程模式(如图)。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9.
黄山洞水库溢洪道陡槽段为变宽、变坡的梯形断面陡槽,由于其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陡槽段坡面结构老化和开裂、下游河道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消力池消能不充分等原因,需进行除险改造。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将原溢流宽顶堰修改为驼峰堰,满足了溢洪道泄流能力要求;陡槽段设置了不连续的外凸型价梯,削减了溢洪道陡槽段泄流能量,降低了陡槽段和下游消力池入池流速,改善了陡槽段流态,妥善解决了溢洪道下游消能防,中问题。本项目成果已付诸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棱柱形明渠水面线的计算法仅仅适用于缓交流,且必须已知一个断面的位置和水深才能推求。长期以来,在水力学中介绍b_2型降水曲线的计算时,一直把进口堰上的临界水深h_K作为起始水深,并取铅垂断面作为计算断面向下推算,从而得出完整的水面线。但这种计算法仅适用于小底坡渠槽,其槽底坡角通常限于6°以内。而在实际工程中,陡槽的槽底坡角常  相似文献   

11.
太子沟生产大队,位于宝鸡县虢鎮以北的塬边上,北靠二塬坡地,地形北、西、东都高,犹如一个簸箕。塬边有旧式老台阶梯田,村北二塬坡地除有少数几条老塄坎外,絕大多数为自然坡面。大塬到二塬有三条胡同,是徑流汇集下泄的孔道,坡面上有仍在耕种的集流槽,塬边有四条沟,自东向西是状元沟、东沟、西沟、大坡沟(或称苦渠沟),群众对这里自  相似文献   

12.
细沟侵蚀过程的双土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培青  郑粉莉 《人民黄河》2002,24(12):22-23
利用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沙土槽和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的双土槽径流小区,定量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上方来水来沙对陡坡地细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及其细沟水流水力学特征参数与坡上来水引起的坡下方净侵蚀产沙量的关系,建立了细沟水力学参数与坡下方净细沟侵蚀产沙量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长江口北槽涉水工程对该区域水沙条件的影响,利用2009年8月北槽4个同步走航断面的水文泥沙资料,根据通量守恒原理,采用横向均匀、垂向时变的网格,经过时间插值、空间插值和投影的方法,将数据统一到计划断面,对北槽坡槽的水流结构分布特征及泥沙输运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槽南、北边坡和深槽的涨落潮流速具有不同步的特征,南、北边坡先涨先落、深槽后涨后落,平流项输运和潮泵效应是北槽泥沙输运机制的主要影响项;北槽悬沙在深槽和南边坡向海输运,而在北边坡则是向岸输运,这种局部差异可能是北槽拐弯段北边坡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用理论与实例,论述不同水坡坡门形式的长短处、坡槽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注意内容,介绍了坡槽断面设计的一些常识,讨论挡板运行漏水的处理方法,阐明水坡的优缺点,并建议在推广和应用水坡的同时应尽量做到全面认识、综合分析,更好地利用水坡为解决通航问题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混凝土挡墙临水侧设置生态凹槽,具有便于落水者自救性能及生态性能。挡墙临水侧坡比、生态凹槽壁厚、槽深、槽距、槽宽尺寸,是设计新型生态挡墙的关键参数。根据水流冲击压力及槽壁受力及材料特性,推导出槽壁厚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挡墙临水侧坡比宜取1∶0.3~1∶0.5;②当槽壁厚度计算值小于10 cm时,为方便施工宜取10 cm;③根据挡墙外侧坡比、生态凹槽内植物生长及方便落水者上岸等条件,确定槽距为60~100 cm,槽宽20~50 cm,槽深40~60 cm。工程实例表明,与传统混凝土挡墙相比,能适用传统混凝土挡墙之处,均能采用该新型挡墙;仅增加了模板及植物种植费用,而混凝土及土方回填量均有所减少;当不考虑植物种植费用时,工程费用仅增加0.94%,而当考虑种植植物费用时,工程造价增加14.51%。新型挡墙具有多种特性,且造价增加不多,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6.
窑洞式拱肩槽是一项生态开挖技术,具有无高边坡、开挖创面小、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等优点。善泥坡水电站地形地质条件和拱坝体型均满足窑洞式拱肩槽开挖条件,从设计原理方法、细部结构设计和施工措施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窑洞式拱肩槽开挖实施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岸坡陡峻,坡体岩性较差,断层、层间挤压错动带、顺坡卸荷裂隙和深部裂隙发育.拱肩槽边坡开挖在一定程度上切除了维持边坡稳定的部分外围岩体,从而对工程边坡及上部变形拉裂岩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选择拱肩槽II1.II1,剖面,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拱肩槽边坡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初拟的"逐层开挖,边挖边锚"施工步骤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若干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作者建立的掺气坎射流曲线方程和掺气空腔积水方程,分析计算了泄槽底坡对跌坎型、挑坎型和挑跌坎型3种掺气坎掺气空腔积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泄槽底坡对3种体型掺气坎掺气空腔积水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随泄槽底坡增大,空腔积水减弱,最终消失;掺气坎后挑射水流与底板的冲击角随泄槽底坡增大而减小;不同体型掺气坎的临界冲击角是不一样的.研究成果可为掺气坎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水头、小底坡、水位变幅大的掺气设施体形优化难度大。某水电站泄洪中孔最大水头达92.37 m,底坡仅5.0%,运行水位变幅为11.37 m,掺气坎体形是设计难点。基于1∶40的单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掺气坎的体形进行了系列优化,获得最终推荐体形。研究表明:采用“坎下局部变坡+小挑坎+掺气槽”的设计,能满足高水头、小底坡、水位变幅大的泄槽掺气要求,各道掺气坎均能形成稳定空腔,掺气效果较好;掺气挑坎的细节尺寸对掺气效果极为敏感;建议建立掺气空腔与其影响因子的数学分析模型,以获得掺气坎优化体形的最佳解。该工程目前已运行近7年,总体效果良好,但突扩突跌后的侧墙发生了局部空蚀,表明对高水头泄水建筑物,宜同时采用减压模型全面、充分论证其局部空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咀坡水库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11 m,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岸坡较陡,趾板采用5+X型式,减少了趾板边坡开挖工程量,延长渗径;同时减少了陡岸坡灌浆侧向渗漏,确保了灌浆效果。工程区为岩溶地区,趾板地基有溶槽、溶腔等溶蚀现象,采取了加强灌浆等处理措施;对坝体填筑区陡坡采取补坡措施,并对接触带填筑材料进行了严格要求。虽然工程边界条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通过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达到了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