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白洋淀所出现的生态问题.对白洋淀的生态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确保白洋淀的最佳生态体系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使白洋淀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体系,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苇是白洋淀湿地中最重要的水生植物,面积约6000hm^2。介绍了白洋淀芦苇资源的分布、产.量情况,并分析了白洋淀芦苇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由于白洋淀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所以最后围绕白洋淀芦苇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的生态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郝计栓 《河北水利》2011,(11):17-17,19
水是白洋淀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1996年以来.实施了20次向白洋淀调水.其中4次是引黄济淀.保证了白洋淀在连年干旱情况下未干淀.白洋淀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得以较好发挥。  相似文献   

4.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  相似文献   

5.
《海河水利》2009,(3):23-23
由于连年实施生态补水、强化环保整治,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水质不断变好,目前核心区水质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淀内鸟类、鱼类增多,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白洋淀重新焕发了光彩。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水     
《中国水利》2004,(24):14-14
2004年严重的春旱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本已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使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华北明珠”白洋淀濒临干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湿地严重萎缩!为挽救白洋淀和向海湿地的生命,水利部决定,实施引察济向——为向海湿地实施紧急补水,实施引岳济淀——向白洋淀应急生态调水,这也是我国继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非点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物产和多种生态服务,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从2003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白洋淀的大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TP、TN和NH3-N。通过对污染源的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白洋淀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除继续加强主要工业污染源控制外,如何实施区域环境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控制淀区污染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调查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施肥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生态系统等源头和径流控制措施来控制白洋淀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水体的污染造成白洋淀地区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致于其生态承载力下降。根据白洋淀生态系统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陆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丰水年时,水资源为中等承载,水质也比较好;但若在平、枯水年时,二者的承载力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9.
受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逐步退化。近年来,虽凭借应急调水,多次避免了干淀危机,但长期的资源性缺水,使淀区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实施,为解决白洋淀生态缺水问题带来了机遇。通过在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与水资源调度原则的基础上,对利用南水北调水补充白洋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江水补淀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海河流域持续干旱,白洋淀入淀水量锐减,多次发生干淀。为缓解自洋淀干淀危机,国家实施了2006、2007--2008年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通过对两次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跨流域生态补水工作,为今后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