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滦河高藻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滦河原水在夏季藻类繁殖严重,导致天津市大多数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很难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为此,结合已有的中试系统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强化混凝和聚丙烯酰胺(PAM)强化过滤,均可明显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并且各强化组合工艺基本都可以满足出水浊度≤0.3 NTU、CODMn≤3.0 mg/L的要求,对藻类的去除率在90%以上,同时可使药剂费用比常规工艺降低0.003~0.01元/m3。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常规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引滦水为原水的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中,针对高藻原水采取了生物控制、预氯化、强化混凝、对过滤单元进行适当调整等几项措施。两年多的实际生产运行表明,这几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高藻原水对生产工艺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藻类数量,使出水浊度保持在较低范围内(〈0.3NTU),保证了良好的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措施及关键,并以某城市处理规模为30×104m3/d的水厂为例,进行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该水厂以该市大(2)型水库水为水源,其水质具有低温、低浊、水体中胶粒电位高、微污染、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方案,介绍了相关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目前,该水厂已运行3年多,出厂水水质达标,其设计及运行可为类似水源地区的水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5):18-21
分析了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及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在常规混凝单元增加投药量、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氯化以及在过滤单元投加助滤剂等强化措施,探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各种强化措施可以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常规工艺的处理效能,保证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投加高铁酸盐对微污染原水进行预氧化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并对药剂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和硫酸铝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铁酸盐、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铁的,可有效去除有机物、浊度和氨氮,在较优药剂组合和投量下,可保证沉后水的CODMn和浊度分别低于3.0 mg/L和0.5 NTU.  相似文献   

6.
原水及常规处理出水的SS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的两座水厂为例,分别对其原水(长江、黄浦江水)和常规工艺的处理水进行颗粒计数和有机物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原水中绝大部分的SS粒径<5μm(长江占89.38%,黄浦江占94.68%),经沉淀与过滤可去除98%左右的SS颗粒,平均每去除原水中10%的SS颗粒,相应于去除2%-5%的溶解性UV260和1%-2%左右的DOC。  相似文献   

7.
强化混凝与臭氧预氧化强化处理微污染水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源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常规过滤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强化混凝和臭氧预氧化可强化过滤效果,但二者的强化机理不同。强化混凝是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使小颗粒浊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UV254得到有效去除;臭氧预氧化则是通过改善粒径相对较大的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来强化过滤效果。臭氧预氧化会使有机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但其必须与其他分离工艺(絮凝、沉淀、过滤等)有效结合,才能强化去除污染物。滤后水的THMFP都较进水有所升高,其中臭氧预氧化强化过滤后的THMFP升幅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合肥市居民饮用水的水质,根据本地原水的水质特征,我们设计和制作一套中试水处理装置,主要由常规水处理工艺和微涡强化混凝工艺构成。设计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包括机械混凝、斜管沉淀和石英砂过滤。设计的强化混凝工艺主要包括改造常规机械搅拌桨板和增设管道网格反应器两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工艺,强化混凝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形成矾花密实易沉降,能减轻滤池负担并且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小试和中试条件下,研究了煤质炭、杏壳炭和椰壳炭对黄浦江原水中CODMn、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由于黄浦江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CODMn、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中试条件下,当PAC投量为5~30mg/L时,经混凝沉淀后,沉淀水中的CODMn浓度基本在3.0mg/L左右;沉淀水中的TOC浓度均低于5.0mg/L,对TOC的去除率为21.34%~44.78%;3种PAC对UV254的去除效果差别较明显,去除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杏壳炭、椰壳炭、煤质炭。PAC的有效作用时间段为开始投加至沉淀结束,对滤后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伟锋  白小东 《山西建筑》2010,36(12):187-189
结合现有的中试试验系统,开展了强化混凝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期,混凝剂PAC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效果较优于混凝剂FeCl3;然而在满足出水浊度和CODMn要求的情况下,每处理单位水体PAC混凝药剂费用远高于FeCl3;使用NaSiO3与FeCl3混合液作为混凝剂时,适当增大混合液中NaSiO3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常规工艺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砷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原水中的As(Ⅴ)浓度超标10倍和50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量,可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但在原水As(Ⅴ)浓度超标100倍的极端情况下,则需在取水口处投加膨润土,采用吸附与增加混凝剂投量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将砂滤出水中的As(Ⅴ)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混凝沉淀无法有效去除以分子形态存在的As(Ⅲ),需要预先将其氧化为As(Ⅴ)。当采用液氯作氧化剂时,其投加点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需确保有效氯(以Cl2计)与As(Ⅲ)的质量比〉2。混凝沉淀出水的浊度与残余的As(Ⅴ)浓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时问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监测混凝沉淀出水浊度来问接反映对As(Ⅴ)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志领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42-45
以采用黄河侧渗水为原水的柿园水厂现有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对砷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三氯化铁;液氯投加量为2.0 mg/L时,除砷效率均最佳;调节pH对砷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适合黄河侧渗水砷去除的最佳参数:聚合硫酸铁投加量10 mg/L,硅酸钠投加量3.3 mg/L,液氯投加量2.0 mg/L,沉淀时间60 min.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除砷效果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3.
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济南市引黄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和对玉清水厂投产后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源水保护措施和解决黄河水水质污染、改进给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黄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黄河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超滤工艺对浊度和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0.1NTU的保证率可达到95.26%,对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7%以上;对UV254的去除效果一般,平均去除率为14.9%。微絮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效果受进水CODMn的影响较大,当进水CODMn为3.6~4.5mg/L时,出水CODMn〈3.0mg/L;但当进水CODMn为4.6~5.9mg/L时,出水CODMn〉3.0mg/L,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水厂现有工艺,采用常规-超滤膜工艺处理南方河网地区的湖泊水,以解决现行常规处理工艺出水中细菌、藻类和有机物超标以及微生物泄漏等问题.研究表明:在砂滤出水中加入适量的NaClO作为杀菌剂能够减缓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稳定超滤膜运行;常规-超滤工艺出水的浊度、CODMn和DOC平均值分别为0.07 NTU、2.85 mg/L、3.95 mg/L,藻类平均数量为2.79×104个/L,细菌未检出.  相似文献   

17.
臭氧生物炭深度处理低温黄河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冬季的黄河水温较低(3.6~5.6℃),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提高出水水质,故进行了深度净化试验。在低臭氧投量(约0.5mg/L)、低水力停留时间(臭氧柱和活性炭柱分别为17.3min和6.9min)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低温黄河水的CODMn、DDC、UV254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0%、16.6%、42.0%和23.7%。该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臭氧氧化过程中氨氮浓度有所升高且发生了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联用工艺处理黄河原水,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考察了该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黄河原水受有机污染较严重,共检出有机污染物71种,其中6种属于我国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超滤工艺可使水中有机物种类减少24种、色谱峰总面积降低54%;而PAC/超滤工艺可使水中有机物种类减少45种、色谱峰总面积降低91%.PAC/超滤联用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明显优于超滤工艺,尤其对芳香烃类和杂环烃类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能力,能有效减轻黄河原水的有机污染,提高饮用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石臼漾水厂优化净水工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臼漾水厂的原水以氨氮、CODMn等有机微污染为主,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该厂先后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强化常规混凝、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等技术改造,取得了稳定的运行效果,总的制水成本约增加0.29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