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油层和油井的实际状况,建立了油井流入与流出动态方程,利用供排协调关系,综合考虑泵效和沉没度与系统效率的关系,结合理论计算和现场拟合等方法确定机采井的合理沉没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不断开发,水井注不进水或注水效果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油井供排平衡关系不协调,导致杆、管、泵生产状况差,检修周期缩短,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降低。合理调整抽油机井的生产参数,使油井在供采平衡条件下生产,避免机采井抽汲参数过大产生的供液不足、泵效过低、检泵率高等问题。通过研究生产参数对抽油机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控制油井沉没度、调整冲程、冲速是提高抽油机系统运行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继德  吉素芳 《石油机械》1998,26(12):34-35
为了验证灌注泵的增油效果,选择不同沉没度的4口油井,在抽汲参数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普通泵和灌注泵作对比试验。试验中采用从套管加药消泡的方法确定沉没度的真实值。试验表明,只有在沉没度和泵效低时,灌注泵的增油效果才明显;对于沉没度和泵效都较高的油井,灌注泵增油效果较小;当沉没度和泵效足够高时,灌注泵不增产,反而降低产量。对采用灌注泵后浪面升高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油管内液柱压力与泵沉没压力之差必须大于灌注泵的灌注压力,才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煤层气井管式泵泵阀开启的临界条件模型,通过泵阀的水力损失计算,以最大水力损失作为泵阀开启的最低条件,得到了泵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临界沉没度。借助煤层气排采井模拟试验系统进行试验,得到了不同冲次下沉没度与泵效和排液量的关系曲线。分析试验曲线可知,随着冲次的提高,泵的临界沉没度增加,泵效降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冲次的提高,固定阀的损失增大,导致临界沉没度增大;冲次变化对临界沉没度影响较小,临界沉没度受到泵径的影响,泵径不同临界沉没度不同;煤层气井排采时可以根据泵效变化率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沉没度。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是油田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地层压力、油井产能一定的情况下,合理的沉没压力(沉没度)是提高泵效和系统效率的关键.以综合抽油系统效率和泵效最优、产量最大为目标,在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2种方法相互对比和印证的基础上,得出了油田区块机抽井的合理沉没压力.  相似文献   

6.
新立油田影响深井泵泵效因素分析及合理泵挂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的范围。对新立油田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中分析了沉没度偏低对机采井工况的影响,沉没度太低导致系统效率、泵效偏低,结蜡严重,杆管断脱井的增加。确定了油井正常生产时合理的沉没度范围,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对于沉没度低于150m的抽油机井,坚持“长冲程、慢冲次、先调参、后换泵”的原则进行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抽油机井的沉没度是影响泵效、系统效率、热洗温场以及检泵率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调控。利用曲线拟合法找出沉没度与泵效、系统效率的相互关系,结合检泵率,最终确立抽油机井沉没度的合理范围,为油田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抽汲参数及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采油系统效率。本文通过对影响泵效的因素分析,形成提高泵效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油井泵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油系统效率。根据胜坨油田一区的矿场油井资料,按照油井的不同含水级别,对油井沉没度与泵效的数据加以回归,形成了油井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表达式和关系图。利用该关系图对泵效低下的油井沉没度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杆泵采油时 ,泵挂深度的确定和抽吸参数的优选始终被人们所关注。从理论上分析导出了极限泵径和极限沉没度 ,并引用小泵深抽技术采用试算法确定了合理的沉没度和泵挂深度。通过对现场应用效果的分析 ,提出了采用小泵径加深泵挂的办法 ,对常规生产井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确定有杆泵井沉没度的曲经拟合公式,并且对571口有杆泵井的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给出了不同含水油井的合理沉没度范围。实例表明,油井保持合理的沉没度不仅节约大量的材料,而且油井免修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抽油井泵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自由气,含气液体的体积收缩,漏失,油管和抽油杆的弹性伸缩等4个方面的影响,对C油田H区块抽油井的泵效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实际泵效明显低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凡尔漏失或堵塞以及油管严重结蜡或结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抽油机井合理间抽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间抽试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抽油机井在间抽过程中泵抽产量、沉没度以及液面恢复时沉没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根据泵抽过程中流压变化与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相似性,确立了抽油机井间抽过程中流压变化的数学模型,进而根据该数学模型及沃格尔方程,导出了间抽过程中地层渗流方程,根据以上方程,通过在坐标系中做图的方法,确定出了抽油机井的合理间抽区间,并给出了确定合理间抽制度的系统方法。根据以上系统分析,取得了对间抽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宏博  董世民  甘庆明  辛红  朱葛 《石油学报》2018,39(11):1299-1307
综合考虑柱塞运动规律、阀球运动规律、阀隙瞬时流量与油井流入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流体进泵规律与泵筒内瞬时压力的仿真模型,以此为依据改进了抽油杆柱纵向振动底部边界条件的仿真模型,进而建立了基于抽油杆柱纵向振动与流体进泵规律耦合的抽油机井示功图动态仿真模型;基于流体瞬时进泵规律,建立了抽油泵充满系数、漏失系数的仿真模型,从而改进了排量系数计算模型。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动态参数仿真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提高低沉没度供液不足油井示功图、排量系数与系统动态参数的仿真精度。仿真优化算例表明:①大泵径、长冲程与低冲数的抽汲参数设计原则仍然适用于低产抽油机井的节能设计,但最低冲数存在界线,同时最低冲数界限也限制了泵径上限;最低冲数界限随泵间隙的增加而增加;②对于严重供液不足油井,通过合理降低冲程与冲数,可以确保在油井产液量下降率低于5%的条件下,使系统效率最高提高近120%;③在油井产液量一定、下泵深度相同的条件下,优化冲程、冲数与泵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仿真算例的系统效率变化范围为9.43%~17.48%;④在油井产液量与流压一定条件下,综合优化下泵深度、冲程、冲数与泵径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效率,优化算例的系统效率由10.56%提高到31.49%。  相似文献   

16.
任丘油田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公司1996年对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进行测试,系统效率高达51%~68%,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几大因素入手,分析出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任丘雾迷山油藏属裂缝性破酸盐岩油藏(即灰岩油战),由于其裂缝发育、渗透性好、油层厚度大、地层温度高、油气比小、饱和压力低等,使得抽油机井生产呈现如下特点:()大泵径,长冲程,低冲次大排量采油;(2)中浅京挂,小沉没度;(3)抽汲流体为液体单相,泵充满程度高;(4)部分井为连抽"带喷"状态,抽油系活塞底部受力大;(5)井液粘度低,油井不结蜡,摩阻损失小。由于这些特点以及近年来使用的新型节能抽油机,使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大大高于其它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杆式泵排量系数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俊德 《石油学报》1999,20(1):88-92
根据室内试验,结合杆式泵抽油特点,确定了油田应用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并建立了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进液速度、进液高度和泵排量系数方程组。室内试验测试表明吸入过程中泵内压力随柱塞位移的变化基本上呈下凹非对称的抛物线形式;在有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泵内压力下降速度加快。现场实例表明,泵的排量系数受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沉没度、冲程、冲次、泵径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生产气油比、聚合物浓度和沉没度。油田实例分析与现场实践是一致的,进一步证明该理论是正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采油螺杆泵与油井的匹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各油田使用的采油螺杆泵都存在过早失效的现象,经长期研究认为,除了产品的制造质量外,还有螺杆泵与油井不匹配的问题。重点叙述了2种匹配不合理的工况和1种匹配合理的工况,其中一种匹配不合理的工况特点是油井的供液能力强,静液面和采液指数高,而选配的泵流量小,扬程高;另一种匹配不合理的工况特点是油井的供液能力不足,采液指数很低,而选配的泵流量过大;匹配合理的工况特点是泵的工作点在高效点附近,并要保证螺杆泵的正常工作沉没度。  相似文献   

19.
黄日成 《石油机械》1999,27(3):22-24
根据胜坨油田近几年采用95mm有杆抽油泵提液的实践,分析了造成这种抽油泵失效的原因,包括与其配套的脱节器失效、抽油杆断脱、泵漏、电动机不配套和生产管理不善等。为增强泵的提液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提出5项预防措施:(1)选择有充足供液能力的油井;(2)在保持相同泵效的情况下,泵的沉没度应略大于小泵,推荐按450~500m设计;(3)采用H级超高强度抽油杆柱,并在杆柱底部配置一定重量的加重杆;(4)采用长冲程、低冲次的参数匹配,推荐光杆冲程大于5m,冲次小于6min-1;(5)为提高泵筒、活塞和阀座的防腐耐磨性,推荐采用“氧化锆阀球和阀座+喷焊柱塞+氮化泵筒”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