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因各种原因造成停产的事故井达数千口之多,如何再利用这些老井,恢复老井产能,是“稳定东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东部油田针对各自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开展了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工艺,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本文根据中原油田老井的基本特点,着重介绍了Φ139.7mm套管内定向开窗,侧钻轨迹控制,完井作业等工艺技术,并提出了小井眼定向侧钻存在的普遍问题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套管段铣是老井侧钻开窗的一种工艺措施。套管段铣工艺主要包括工具组合选择、工具入井前试验检查、确定段铣及长度、段铣施工工艺、井筒净化及打水泥塞等。文中分析辽河油田在10多口侧钻短半径水平井中遇到的在井眼净化、固井质量、工具选择、井眼准备及打水泥塞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7.
8.
本主要从侧钻定向井的特点入手,研究适合于侧钻定向井的液压可调机械堵水方式,来满足非常规井眼的机械堵水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吐哈油田是典型的低压、低孔、低渗的"三低"油田,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严重,到开发中后期普遍具有含水率上升快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油井利用和原油的采收率。为解决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问题,针对吐哈油田特有的地质、油藏特点开展套管侧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阐述了吐哈油田套管开窗侧钻配套技术,并对其推广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提出了在现场应用中还需解决的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对今后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规模应用和不断完善提高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经历了20余年的开采历程,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及其变速构造成图技术为潜山顶面形态古地貌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钻井资料证实:调整井实钻进山深度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进山深度误差在20m的范围内。与潜山顶面形态古地貌有关的剩余油分布描述工作认为:(1)受潜山古地貌控制的剩余油是油藏开发后期挖潜最现实、效果最好的潜力类型。(2)潜山古地貌与地质层位的配置关系研究是寻找剩余油富集区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益,为任丘雾迷山组油藏高含水期继续保持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进入开发后期的任丘古潜山油藏,地下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中论述了将原?444.5mm×?241.3mm的钻头程序和?339.7mm×?177.8mm的套管程序,改变为?444.5mm×?216mm的钻头程序和?339.7mm×?139.7mm的套管程序的设想。1997年实施了6口井,3口直井与原方案比较,平均机械钻述提高3.18m/h,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0d,平均建井周期缩短12.5d。在可钻性较差的潜山井段,采用了美国休斯公司和瑞德公司的小直径三牙轮钻头,与研磨型钻头相比,平均每口井少用钻头4.6只,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16m/h(6.1倍),钻井周期减少12.07d,钻头成本减少2816元/m,平均潜山段成本减少12950元/m。在实施的6口井中,节约套管252.1t,价值209.24万元,在钻井液和环保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16.
?140mm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九五"小井眼水平井的技术攻关,大港定向井公司在?140mm套管内进行了套管开窗钻定向井技术的试验。通过在枣1286-4井的试验证明,不仅有能力控制井眼轨迹,而且还能根据完井的需要进行扩眼。同时,对小井眼专用工具及有线随钻侧量仪器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草桥-广饶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草桥广饶潜山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南段,发育于印支运动末期。该潜山由于处于构造高部位,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及不整合面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沿此运移至潜山成藏。奥陶系为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蚀孔、洞。区域盖层为馆陶组、沙河街组四段及孔店组的泥岩层。溶蚀作用、潜山构造形态及盖层的分布是决定潜山能否成藏的主控因素。目前,该潜山已发现了顶部和内幕两类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19.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涠10-3北油田是一个小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弹性水压驱动类型,底水能量充足,利用天然能量可以不注水开发油田。其开发动态特征:底水锥进,油井过早见水,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迅速下降,没有稳产期;含水上升速度及产量递减率随采油速度增大而增大;不能以加大生产压差来增加采液量;具同一压力系统及同一油水界面。水驱曲线法计算,目前可采程度低,仅14%。产量过大,超过极限产量是油井提前见水的主要原因。建议控制油井产量在极限产量的30.0%~50.0%,采油速度以2.0%为宜,油层射开程度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