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杨木压缩变形的固定作用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工林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采用乙酸酐酯化和MUF树脂浸渍两种预处理方法与热压缩相结合,制备出杨木酯化-压缩材和MUF浸渍-压缩材,木材处理前后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酯化-热压缩和MUF浸渍-热压缩均可显著降低杨木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杨木的密度及力学性能;酯化-热压缩后,杨木的压缩回弹固定效果更优,变形恢复率为1.7%;MUF浸渍-热压缩对杨木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可使杨木密度由素材的0.39g/cm3提高到0.76g/cm3,表面硬度、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分别比素材提高192%、196%和142%。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阻燃及防腐性能,采用不同浓度的苯酚-三聚氰胺脲醛(PMUF)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并对改性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材,经过不同浓度PMUF树脂浸渍处理后的改性材,其密度、抗胀率、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氧指数及耐腐性均随PMUF树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吸湿率随PMUF树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均≤0.3 mg/L。  相似文献   

3.
增强-热处理桉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溶性MUF树脂浸渍增强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粗皮桉木材进行改性处理。MUF树脂浓度25%,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处理粗皮桉木材,获得增重率为15.6%处理材。真空热处理试验选用不同温度(160℃、180℃、200℃、220℃、240℃)、不同时间(2h、4h、6h、8h、10h)处理粗皮桉素材和浸渍增强处理材。对比分析二者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无论素材还是浸渍增强处理材,失重率在逐渐增大、径弦向干缩率逐渐增大、弹性模量及抗弯强度逐渐降低。但是在同样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浸渍增强处理材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素材。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为试材,以树脂型多功能改性剂(BLW)为改性剂,采用真空-加压-真空的浸渍方法,研究了初含水率对杉木浸渍增重率、改性固化增重率和改性材密度、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含水率的减小,杉木浸渍增重率和改性固化增重率都增大,最大值分别为215.99%和196.77%;浸渍材在干燥固化过程的逸散成分主要是水分和改性剂,逸散率在40.24%~19.22%范围内;在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木材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是提高人工林木材性能及附加值,实现其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影响树脂增强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树脂类型、分子量、固含量、树脂分布状态、木材材性和浸渍工艺等,重点阐述了增强-阻燃改性、增强-防腐改性以及增强-染色改性等树脂多效改性技术,并展望了树脂浸渍多功能改性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木材的浸渍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脲醛树脂浸渍改性杨木的胶合和涂饰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胶黏剂种类对木材胶合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三种胶黏剂对改性材的胶合剪切强度均大于素材,并且改性材木破率低于素材;脲醛树脂胶合改性材的剪切强度、木破率均较高。涂料种类对浸渍改性杨木涂饰性能有影响,硝基漆和水性漆涂饰的改性材和素材的漆膜附着力均为优等品,而聚氨酯漆漆膜附着力不合格,改性前后杨木的漆膜附着力基本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5月17日,"实木家具用低质材提质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其中,人工林杨木压缩增强加工技术、人工林杨木浸渍增强加工技术、改性材专用无醛胶黏剂制备与胶接技术、改性杨木饰面技术以及实木家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实木家具用低质材提质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需要突破的关键,进而实现人工林低质材代替优质珍贵木材用于实木家具制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辐射松改性材用做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基材的性能。结果表明,脲醛树脂浸渍处理和浸渍-热处理复合改性处理的辐射松木材相关复合地板的性能良好,适合制作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所制备的复合地板性能可满足国家标准《GB/T18013-2013实木复合地板》对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含水率等指标的要求,复合地板组坯方式对复合地板性能有较大影响,以热处理树脂浸渍材作为面板,树脂浸渍材作为芯板,杨木单板为底板制作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物理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硅溶胶强化复合木材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溶胶为浸渍处理液,采用真空加压复合工艺制备强化杨树复合木材。集中研究了前真空时间、浸渍压力、浸渍时间、后真空处理时间4个浸渍工艺因子对复合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前真空处理时间和提高浸渍压力可以获得较高增重率的复合木材;经真空加压处理后的硅溶胶复合木材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都得到提高,但为了获得较好的弯曲性能,不宜选用较高的浸渍压力和较长的浸渍时间。对于人工林杨树木材,在本研究条件下最适宜的浸渍处理工艺为:前真空时间20min,浸渍压力1.0MPa,浸渍时间30min,后真空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对超声波辅助木材常压浸渍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对于提高木材常压浸渍的增重率作用显著,但这种显著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木材的初含水率。生材含水率附近,超声波的辅助作用最强,使试材最终增重率达19.87%,比其对照组的10.15%高出95.76%。与传统干材常压浸渍组的15.34%相比,尽管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FF0.05,即二者的增重率间无显著差异,但超声波辅助生材常压浸渍只需一次干燥处理,与传统干材常压浸渍的两次干燥相比在降低能耗、缩短周期、节约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木材常压浸渍的最优工艺为超声波频率40kHz,处理时间60min,药液浓度15%,试材选择生材。  相似文献   

11.
以荷木纤维化单板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加压、常压浸渍两种浸胶方式,在相同浸胶量的条件下,分别制备不同密度的荷木重组木,并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能,从而探索不同的浸胶方式对荷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真空浸渍时PF胶液固体含量为10%,真空保持5min,然后加压至0.8MPa保持8min,浸渍量达12%;常压浸渍用PF胶液的固体含量为16%时方能保证浸胶量达到12%。结果表明:两种浸胶方式均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荷木重组木,其中真空加压法制备的荷木重组木性能更优,且使用的胶液固含量低,可节省胶耗,原因在于采用加压浸渍,有利于胶液进入木材细胞腔内,增加渗透深度和浸渍均匀性,并产生有效胶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光敏树脂经3D打印成型后试样力学性能较差问题,采用涤纶长丝增强光敏树脂的方法,使用光固化3D打印设备将涤纶长丝和光敏树脂复合成型制备涤纶增强复合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增强效果,对涤纶进行碱处理,研究了碱处理各条件下涤纶的减量率与纤维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减量率的增加,涤纶的形貌及力学性能改变越明显;当涤纶减量率为16.2%时,纤维表面出现连续纵向沟壑,力学强度下降6%,纤维的增强效果最好;经过改性处理的涤纶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78 MPa和471 MPa,相比于未处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66%和336%。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橡胶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自制的低游离醛UF树脂,通过真空加压的方法将树脂浸注橡胶木,探讨不同的增重率对改性橡胶木的硬度、吸湿率、饱和吸水率、湿胀率及甲醛释放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素材对比,当树脂的增重率分别为12%和21%时,改性橡胶木的表面硬度分别提高36.29%和85.48%;平衡吸湿率分别降低24.10%和25.30%;吸水率降低18.46%和39.39%;径向湿胀率降低22.4%和33.3%,弦向湿胀率降低29.4%和52.1%,体积湿胀率降低25.3%和42.8%;甲醛释放量达到国家室内使用E0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人工林杨木在户外的应用,制备了酚醛树脂(PF)浸渍杨木单板层积材(LVL),并对其微观结构、耐腐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能够进入杨木单板的导管和纤维中的空隙;浸有酚醛树脂的杨木单板层积材表现出优异的防腐性能,且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6.91%和71.11%。  相似文献   

15.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对杨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为试材,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改性剂,采用真空浸渍方法,研究了木材改性对杨木湿胀率、干缩率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木经过改性后,湿胀性、干缩性明显提高且径向尺寸稳定性提高率大于弦向,吸水率显著降低,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得到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剂对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新型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用于增强机油滤纸,探讨了浸渍、固化等加工工艺对浸渍增强滤纸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浸渍滤纸的耐机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滤纸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上胶量为20%时其耐破度可达350 kPa、弯曲(7.5°)挺度3.55 mN·m、抗张强度6.22 kN/m;浸泡机油后耐破度保持率为44%;该树脂游离醛含量小于1%,较以往水溶性酚醛树脂增强滤纸的综合性能有更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进口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聚丙烯薄膜的力学性能,研制了一种纳米Si O2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纳米改性剂填充到聚丙烯树脂中,流延、双向拉伸制备聚丙烯/纳米Si O2复合薄膜,并对其拉伸性能、穿刺性能等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透湿)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纳米Si O2质量分数为0.8%时,改性薄膜的拉伸强度较未改性薄膜提高18%,杨氏模量提高58%,断裂伸长率提高65%。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羟基改性剂对PAE树脂的改性方式、改性剂用量,并对改性PAE树脂的增强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羟基改性剂可以对PAE树脂进行改性,改性后不仅降低了PAE树脂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PAE树脂的增干强效果。结果显示羟基改性剂对PAE树脂的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此时改性剂的较佳用量为15%;改性后的PAE树脂具有高的增干强性能及低的增湿强性能;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7%,而降低湿抗张指数约23%,耐折度提高约13%,撕裂指数提高约25%,内结合强度提高约42%。  相似文献   

19.
《家具》2015,(3)
本实验以乙酸酐作为乙酰化试剂,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试件尺寸以及处理方式等因素对乙酰化杨木增重率的影响,并对乙酰化杨木进行了热压实验。结果表明:浓硫酸用量为反应液的0.05%时催化效果最好;乙酰化木材的增重率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压缩后杨木密度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以上试验的测定,对改进木材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甲醛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和改性剂蔗糖的加入量,对浸渍用蔗糖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贮存稳定性及其浸渍薄木饰面刨花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表面耐高温、耐污染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醛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为1.8∶1,改性剂蔗糖加入量为三聚氰胺质量的0.8倍时合成的浸渍用蔗糖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储存期长,且其浸渍薄木饰面刨花板的表面性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