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5,(5):32-36
现代社会公共交往空间的压缩带来公众情感需求的匮乏,真人秀作为推崇与电视观众情感共鸣的媒介产品,无疑是消费文化和媒介文化结合的产物,但真人秀节目纯粹消费明星情感是一种双向消费,对电视媒体而言不仅是极端娱乐化的问题,亦有忽略情感本身的现实基础问题,电视上的秀终究是为了迎合受众所制造出的虚幻幕剧。随着受众批判思维的拓进,以网络和电视为代表的新时代受众便会产生窥视不属于自身阶层生活的失落感和迷失感。文章基于对江苏卫视《为她而战》节目情感消费逻辑的梳理,以情感的蛰伏期、认同期、崩塌期作为发展脉络,深度剖析真人秀节目情感消费的文化价值,并以此为范本反思当下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文化怪圈,提出感官刺激和异化审美下真人秀节目制作逻辑的肇因,以期能纠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歪路。  相似文献   

2.
《南昌水专学报》2019,(5):56-59
媒介有着自己独有的内在价值主线,外在形式则有着自己的文化表象。同时媒介在构建社会文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事实上是媒介文化重要的关注范畴。学界对媒介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分析更是从多维度展开。事实上,网络和新媒体对媒介文化的"重新"建构,更应该回到媒介文化关注的问题转向及其内在心理逻辑,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在"技术"这一结构性的因素作用下,媒介文化与网络和新媒体结合后出现的拓展性、外显性元素,甚或面临的挑战性的问题。当然,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媒介文化的研究,更多的应关注技术导引的媒介文化研究的旨趣、脉络等自身逻辑,以及逻辑演进过程中提取出的"问题"衍变。  相似文献   

3.
文坛旧事"陕军东征"屡被提及讨论,不同于对其有关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上的读解,本文在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的框架上对其加以把握.文章认为作为"媒介事件"的"陕军东征"是意蕴丰富的话语实践活动,通过神话叙事建构起的"媒介仪式"为不同社会主体提供了卷入其间的"修辞幻象".  相似文献   

4.
以《奔跑吧兄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现在中国大批引进国外真人秀这一现象,并与原版进行对比。并由此去阐述引进的真人秀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本土化着重说明,使得引进的节目可以有更多的创新,以便在今后引进的真人秀节目中使节目本土化程度加大。其次就中国引进后的节目在节目的环节设置和节目制作等多个方面于原版节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本土化的节目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由此去分析中国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现实状况,《城市化进程与乡村叙事的文化互动》一书提出通过建构"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的方式从文化的层面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首先要从改变城乡二元对立思维入手,尽可能地求同存异,吸纳、融合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形态的具有生长性的要素;其次要以文化结构建构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乡村民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传统的活态载体,而且是维系文化记忆和情感的重要纽带;再次要以农民工为触媒,着重发掘这一群体在城乡一体化、城乡互融过程中所起到的桥梁与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对特定区域内的作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湖湘文化浸润哺育中成长起来的王跃文,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经邦济世"的价值取向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心理定势",他以直面现实的文本创造和充满忧患的叙事情调,在当代湖南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5,(5):27-31
在现代化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日益浮躁的媒介文化对社会舆论场域与媒体价值判断起了塑形重构的作用,社会舆论场变得戾气横生,媒体价值判断失去了批判向度。而媒介价值判断的高影响力使其自身在社会舆论场域中的重要作用立刻凸显出来。文章试图以媒介文化为线索,并以《我是歌手》孙楠退赛为切入点,将媒体价值判断还原到社会舆论场中,检视社会舆论场和媒体价值判断存在的典型症结,并认为社会舆论场域的失和与媒体价值判断的扭曲是媒介文化构建的在场行为,两者均被异化的媒介文化所影响。文章旨在树立媒体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提供化解社会戾气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叙事理论为基础,以西江千户苗寨馆及其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数据建模探讨西江千户苗寨馆如何通过叙事活化民族文化,以及游客博物馆叙事感知对其认知体验、文化认同和行为意向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西江千户苗寨馆以西江苗族文化和博物馆物质实体为叙事内容,以“主题-并置”为叙事手段,对苗族微观文化空间进行表征和再生产,但叙事手段较为单一,对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解读不足;游客博物馆叙事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意向,直接影响游客认知体验和文化认同,且认知体验和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叙事感知和游客行为意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游客认知体验显著正向影响其文化认同和行为意向;博物馆叙事感知通过游客认知体验和文化认同链式中介作用于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格局,政府逐渐丧失文化传播的主导者地位,而兼有传播者、受众和监管者三重身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政府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更好地为文化传播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从发挥政府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引领功能,推动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强化政府在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等维度助推"四个河南"建设,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为教育主阵地之一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英语专业语言文化类课程的性质、特点,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英语专业语言文化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自信"视角提出了坚持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改进措施,旨在为英语专业语言文化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湖南卫视推出的全新明星音乐对决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获得了极佳的收视与口碑.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揭开节目风靡背后的几点原因,即对“歌手”符号的祛魅与附魅吸引观众眼球,运用怀旧与改编再掀收视高潮,精良的节目制作与巧妙的宣传营销保证节目效果,以此实现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守成.  相似文献   

12.
达人秀节目要实现全球传播,获得全球影响力,技术、政策、节目内容的质量以及受众的兴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达人秀节目全球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现象,从形式上看,样板节目形式的输出是在跨文化传播中维持基本的共性特征;从内容上看,核心价值观念的建构与维持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根基;对文化共性的探寻与传播是为了使达人秀节目更好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达人秀节目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象征性权力的输出、时空观念的改变、文化的同质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并存、文化产品的符号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叙事语式和语态入手研究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研究近世湖湘文化精神对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影响。通过对近世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文化内涵的小说叙事,解决目前从语式与语态入手对小说叙事研究,以及本地文化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需要文化依托,存有文化载体。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文化的价值内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文化的价值追求。文化属性、文化依托和文化载体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审视的基本内容框架,文化以传统、习俗、媒介等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塑造着思想政治教育,也涵养了思想政治教育,促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璞从"文化救国"的独特角度继承了"五四"的启蒙传统,并指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源头——传统士大夫文化仍有积极的道德指向。但主观化的叙事方式、理性自省精神的缺乏,以及对人物和历史的简单处理,使得对知识分子的正面书写流于脸谱化。  相似文献   

16.
媚雅广告唯美叙事的背后是时尚的煽动与欲望的张扬;媚雅广告在对生活情景作审美化处理的叙事过程中,试图构建起超越商品价值规律的符号价值.在充斥着广告符号的世界里,媚雅广告间接地重新建构了人生意义话语和社会价值取向.媚雅广告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非主流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80、90后青少年在交互沟通中形成的文化。它是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外表层、中介层和心理价值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网络非主流文化,它与主流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它并不等于落后文化、也不等于反文化,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绘本是儿童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和窗口.从我国原创绘本的题材来看,主要源自于黄河流域所孕育的诗歌、民谣、神话故事、传统技艺等,绘本也已成为黄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选取具有民族特点的原创绘本,在对当前绘本中黄河文化元素的叙事表达及绘本的阅读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作者、读者、媒介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黄河文...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管理是对企业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综合相关专家、学者给的定义,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它是以  相似文献   

20.
特色城镇的历史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随着人口的大量集中和城镇经济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名城、名镇的历史环境渐渐消失之后,我们才深刻意识到,由自然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构筑的特色城镇,曾给居住于其中的人们带来过多少心灵上的安慰,这种不可再生的历史环境对当地文化基础的形成是多么重要.作为人类文化的历史遗产,特色城镇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创造性智慧,其珍贵之处还在于包含了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特别是情感价值,其内容的核心可以是一种"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民生活和行动的框架,十分重要."其表层的含义为每个民族在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能找到自身落点的依凭,深层的作用则通过这种文化落点和文化归属的认同,在强调本体价值、尊重多元并存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凝聚作用,以期达到民族之间的共处.对于这种重要性,正是今天我们在特色城镇的保护中所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