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伟  杨平  龚淼 《水资源保护》2015,31(1):22-29
全面梳理、解读日本河川治理在各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尤其对其"多自然河川"治理工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河道治理思路和技术措施,旨在为我国河流治理中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水质改善密切结合等提供思路和技术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沙情势的显著变化,长江中下游干流崩岸险情频发,加强崩岸治理和岸线保护是沿江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梳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坝下游水沙情势变化、河道冲刷和崩岸情况的基础上,以2017年11月江苏省扬中市江堤崩岸为例,分析崩岸段近期河道演变特征和地勘资料,认为河槽持续冲刷下切贴岸及二元土质结构河岸是崩塌的主要原因,而2016~2017年连续大洪水加了快崩岸的发生。崩岸发生后立即实施了窝塘抢护并修筑临时挡水子堤,随后实施完成干堤复建和窝塘上下游岸线守护工程,实现了2018年成功度汛。此次崩岸的特点和原因在长江中下游较为典型,对崩岸治理与岸线保护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琵琶湖保护治理的基本思路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日本琵琶湖治理为实例,介绍日本在已修订的《河川法》指导下,正在举其全力恢复湖泊的生态水环境,努力建设具有自循环功能的生态河流、湖泊的情况.通过对日本琵琶湖保护治理的研究和思考,归纳出日本琵琶湖治理的主要经验: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确立流域为治污主体,充分发挥国家行政、企业团体和市民群体的作用,从法律政策、经济投资、工程建设、宣传教育等各个不同角度采取措施和对策,最终达到建设具有自循环功能的生态河流、湖泊目的.简言之: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4.
对黄冈长江干堤崩岸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初步分析了崩岸的原因,并根据崩岸堤段岸坡地质特征及崩塌特征进行了崩岸分类;最后结合黄冈长江干堤堤段崩岸治理方法和措施,总结了崩岸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荆江河段崩岸频繁,给长江保护与治理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开展荆江河段河道崩岸预警十分必要和迫切。结合河道及水文泥沙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研究了河道崩岸预警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及入库和功能设计,探讨建立荆江河段河道崩岸预警系统,以提供崩岸数据采集、管理、分析、预警、表现、发布等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崩岸预警和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荆江河段的科学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河势调整及三峡工程运行后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安徽省枞阳江堤桂家坝段持续崩岸.通过工程河段水文、地质、地形等资料进行河势演变及崩岸监测分析,探究崩岸原因,结合崩岸治理措施,采用工程前后测图对比分析工程防护效果,提出后续治理工程建议,为研究新水沙条件下河道治理对策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冈长江干堤崩岩原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冈长江干堤崩岸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初步分析了崩岸的原因,并根据崩岸堤段岸坡地质特征及崩塌特征进行了崩岸分类;最后结合黄冈长江干堤段崩岸治理方法和措施,总结了崩岸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3月 2 8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九江县江新洲崩岸治理试验工程实施汇报与经验交流会 .国家经贸委、国家防汛办公室、水利部国科司、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 ,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整治工程指挥部、江西省水利厅科技处、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和湖南省水电厅、湖南省洞庭湖工管局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无锡海浪集团、江苏省海洋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考察了施工现场 ,参观了施工演示 ,交流了治理崩岸技术的经验和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崩岸治理是我国江河治理中的重要项目 ,崩岸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作在日本有5个部门分管,建设省主管河川治理,通商产业省主管水电和工业用水,厚生省主管人民生活用水,国土厅负责综合协调并主持召开水资源开发审议会。有争议时由国土厅协调,重要工程要由首相批准。日本河川工程的投资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投资不考虑回收,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比例大约是国家负担1/2-3/4,不同工程亦不同。日本城市河流的治理,主要是采取修建高规格堤防、分洪道、排水泵站、地下分洪道等  相似文献   

10.
崩岸是河道演变的一种自然属性,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社会关注度高,开展崩岸预警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长江安徽段典型崩岸特点,建立崩岸物理模型,研究崩岸发展过程中的岸坡变形、地下水渗流、孔隙水压力等关键指标变化,为崩岸预警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