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塑料》2016,(3)
聚碳酸酯/聚乳酸(PC/PLA)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有着很好的应用,但其冲击性能较差。通过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SAG)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2种增容剂复配来改性PC/PLA,探究增容剂组合对PC/PLA复合材料冲击吸收总功、裂纹扩展功、韧性指数和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增容剂复配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能明显提高PC/PLA合金的冲击性能,最佳的配比为3份SAG与4份EAA组合,合金的冲击吸收总功为2.15 J,裂纹扩展功为1.91 J,韧性指数为7.76,冲击强度达577.95 J/m。  相似文献   

2.
DQ-Ⅴ-01催化剂生产抗冲聚丙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DQ-Ⅴ-01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63.90 m2/g、孔体积为0.37 cm3/g,较DQ-Ⅲ催化剂大幅度增加.采用DQ-Ⅴ-01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共聚产品EPS30R,在气相反应压力低于1.1 MPa、气相反应器料位为50% 时,共聚产品中的乙烯质量分数大于10%,其常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512 J/m提高到634 J/m,低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62 J/m提高到73 J/m,而弯曲模量基本不变,达到理想的刚韧平衡,产品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DQ—V—01催化剂生产抗冲聚丙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DQ-V-01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63.90 m~2/g、孔体积为0.37 cm~3/g,较DQ-Ⅲ催化剂大幅度增加。采用DQ-V-01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共聚产品EPS30R,在气相反应压力低于1.1 MPa、气相反应器料位为50%时,共聚产品中的乙烯质量分数大于10%.其常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512 J/m提高到634 J/m,低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62 J/m提高到73 J/m,而弯曲模量基本不变,达到理想的刚韧平衡,产品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密度、大比表面积的纳米Si O2为成核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丁腈橡胶(EVA/NBR)为增韧体,通过模压交联发泡制备了高弹性的聚丙烯(PP)发泡材料。研究了EVA、NBR添加量对PP发泡工艺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形貌分析,考察了制备高弹性发泡PP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EVA、NBR含量均为12.5%时,发泡PP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25 MPa,断裂伸长率为6.8%,冲击强度达到10.9 k J/m2,维卡软化温度为146.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等加工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螺杆构型对玻璃纤维增强PA66/PA6合金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螺杆构型可以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玻璃纤维增强PA66/PA6合金产品。通过对螺杆构型的调整,玻璃纤维增强PA66/PA6合金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由56MPa、100MPa、64J/m提高至169MPa、238MPa、136J/m。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PVC-U给水管材新老标准(GB/T 10002.1-2006和GB/T 10002.1-1996)中冲击性能的差异,新标准中对管材冲击性能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通过调整配方、加工工艺等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冲击性能,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α-磷酸锆(α-Zr P)改性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α-Zr P对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耐水及转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α-Zr P含量为0.2%时,淀粉塑料的拉伸强度从未加时的1.94 MPa达到最高的4.5 MPa,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冲击强度由50.4 k J/m2增加到55.32 k J/m2;表面接触角由46.34°增加到70.46°,耐水性改善明显;转矩流变曲线表明此时具有较高的峰值扭矩,加工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柴子斌 《广州化工》2015,(6):114-115
用FTIR,Cryst-EX对MFR相近的两种市售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乙烯含量更低的进口产品常温和低温抗冲击性能更佳。通过分析认为,乙烯链段在聚丙烯链上分布更加均匀,能生成更多的橡胶相,所以产品抗冲性能更好,综合性能更优。其中,国产料MFR为34.1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11.3%,橡胶相含量为19.7%,橡胶相中乙烯含量为36.9%,常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11.2 k J/m2,低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6.5 k/m2。进口料MFR为33.2 g/10 min,乙烯质量分数为9.2%,橡胶相含量为27.7%,橡胶相乙烯含量为26.2%,常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15.3 k J/m2,低温简支梁冲击强度为7.5 k J/m2。  相似文献   

9.
《塑料科技》2016,(11):63-67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乳酸(ABS/PLA)合金的不同配比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从其中找出最优配比,然后再对最优配比的合金材料进行性能优化,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达到在既保持生物、环保、低碳的同时,还能减少原有性能损失甚至提高原有性能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当ABS/PLA为9:1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加入复合增韧剂后,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缺口冲击强度从5 k J/m2提高到16 k J/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主研发的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和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高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对所使用的橡胶以及制备的高抗冲ABS树脂产品进行分析和检测,考察不同复合胶种类、复合胶配比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胶增韧体系,确定合适的复合胶增韧剂和最佳的复合胶配比;并通过仪器化冲击实验对橡胶的增韧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橡胶投料比为12.0%时,采用橡胶A+565T复合胶合成的样品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高达407.0 J/m,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4.19 g/10min(220℃,10 kg),具有冲击强度高、加工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喷雾技术,通过VARTM工艺制备了微米Al2O3层间增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微米Al2O3面密度对改性复合材料II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改性对复合材料弯曲、冲击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米Al2O3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II型层间断裂韧性,当面密度为15 g/m2时,改性效果最好,II型层间断裂韧性由348 J/m2增加至522 J/m2,其增韧机理与裂纹的偏移、大量微裂纹的形成、Al2O3粒子从基体中拔出及与基体脱粘等现象有关。此外,改性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弯曲性能则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茂名石化大中空专用料TR571M抗冲击性能偏低的问题,与主流产品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TR571M在-20℃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从39.9 kJ/m~2提高到44.5 kJ/m~2,在-30℃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353 J/m提高到455 J/m,抗冲击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转化率测定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安息香双甲醚(DMPA),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HMPP)和二苯甲酮/三乙胺(BP/TEA))和不同配比稀释剂(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不饱和聚酯光固化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的DMPA拥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适合作为UP/ST/MMA体系的光引发剂,当m(ST)/m(MMA)=9∶1时,固化物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33 k J/m2和168.3 MPa,拉伸强度则在m(ST)/m(MMA)=6∶4时达到最大值65.8 MPa。  相似文献   

14.
选用4种分子量分布不同的高流动共聚聚丙烯为原料,分别调整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和保压时间,研究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布较宽(PD大于7)的高流动共聚聚丙烯的材料性能对注射工艺的调整不敏感,冲击性能和热性能都非常稳定,数据波动范围分别在0. 4 k J/m2和4℃以内。分子量分布较窄(PD小于7)的高流动共聚聚丙烯的冲击性能和热性能随注射工艺的调整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在注射工艺中,熔体温度的影响最大。熔体温度从200℃降低至180℃,可使PD为4. 8的高流动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值由7. 8 k J/m2升至10. 2 k J/m2。分子量分布较窄的高流动共聚聚丙烯在加工过程中,为提高性能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需要严格控制加工窗口。  相似文献   

15.
玻璃纤维(GF)增强苯乙烯-丙烯腈塑料(SAN)复合材料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GF增强SA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增容剂的GF增强SAN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提高,加入增容剂苯乙烯-丙烯腈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G)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3.09 k J/m2,103.48 MPa,174.92 MPa;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最大,损耗因子峰值最小。加入SAG的GF增强SAN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比加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MA)的复合材料的好。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GF增强SAN复合材料中的GF没有被拔出,且表面包覆一层基体树脂。  相似文献   

16.
以低顺式聚丁二烯为增韧剂,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BS),探究本体聚合过程中不同类型链转移剂对ABS树脂的相转变过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扭矩随时间变化曲线表明,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聚体对ABS树脂的相转变过程没有影响,相转变时间均在50 min左右。当数均分子量均在47 100 g/mol左右时,在叔十二烷基硫醇和二聚体体系下制备ABS树脂冲击强度分别为347 J/m和351 J/m,远高于采用正十二烷基硫醇作为链转移剂时ABS树脂的冲击强度167 J/m,随着链转移剂含量的增加,两相间界面间黏结力增强,从而提高ABS树脂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7.
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共混合金,并分别加入环氧型扩链剂ADR 4370F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弯曲性能测试、缺口冲击强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了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相容性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LA和纯PGA相比,PLA/PGA共混合金的相容性差,导致力学性能降低,纯PLA、纯PGA和70%PLA/30%PGA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8.6 MPa,123.5 MPa,8.52%,9.0 J/m;91.9 MPa,157.6 MPa,7.9%,5.2 J/m;41.2 MPa,91.2 MPa,3.8%,2.0 J/m。PLA和PGA可以互相加快结晶速度,加入环氧型扩链剂可以改善合金的相容性,上述四个力学性能可相应提高到49.2 MPa,96.0 MPa,4.5%,4.3 J/m,而且降低了PLA和PGA的结晶度。另外,向PLA中加入1%PGA时,PGA可以充当PLA的成核剂,使PLA的冷结晶温度降低10℃左右,结晶度提高1.3%。  相似文献   

18.
裴红 《玻璃纤维》2013,(2):29-32
介绍了玻璃钢防护罩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及在该领域应用的要求。通过材料选择、工艺调整,成功研制适合于轨道交通用的玻璃钢防护罩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冲击强度≥700J/m,弯曲强度≥350MPa,电击穿强度≥5.5kV/mm和相应的耐燃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将自制的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酸钙进行了IR、TG表征。同时,将其与邻苯二甲酰甘氨酸、邻苯二甲酰甘氨酸钙以及市售成核剂WBG-Ⅱ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成核剂是一种有效的聚丙烯成核剂。当添加量为0. 2%时,冲击强度由纯PP的4. 1 k J/m2提升至8. 3 k J/m2。与添加WBG-Ⅱ成核剂后冲击强度提升65%相比,新型成核剂能使聚丙烯的冲击强度再提高37%。另外,添加其他2种成核剂PG、PG-Ca后,其他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下降3%~5%,但添加新型成核剂邻苯二甲酰β-丙氨酸钙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小幅提升,分别提升了2. 5%和5%。添加新型成核剂后,聚丙烯生成的β晶含量(40%)与其他3种成核剂(80%~90%)相比,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成核剂NA21对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PP-R)性能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动态力学分析仪表征了PP-R的结构。添加成核剂使PP-R球晶尺寸减小,从而使雾度从45.93%降至14.46%,弯曲模量从1.14 GPa提高到1.32 GPa,23℃下的Izod缺口冲击强度从32.9 J/m提高至41.0 J/m,热变形温度从81.7℃提高到87.3℃。加入成核剂对片晶熔点、结晶温度、片晶和非晶区厚度分布以及非晶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产生影响,但对结晶度和平均长周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