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明胡萝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实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对胡萝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GC-MS联用仪对胡萝卜籽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60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9.24%,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胡萝卜醇(37.05%)、蒎烯(11.78%)、β-金合欢烯(5.98%)、石竹烯(5.38%)、氧化石竹烯(4.57%)、β-没药烯(3.46%)、乙酸香叶酯(2.94%)、香叶醇(1.02%)等。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天然香料植物百里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特征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百里香茎叶中的香味成分进行提取、富集、浓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百里香中44种香味成分被分离、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33.97%)、对伞花烃(29.07%)、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芳樟醇(7.84%)、α-蒎烯(5.04%)、D-柠檬烯(3.38%)、莰烯(1.52%)、α-松油醇(1.43%)、龙脑(1.18%)等,占总质量分数的98.50%。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莲雾花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法进行分离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共分离出61个色谱峰,确定出57个化合物。莲雾花挥发性主要成分为香橙烯(16.6%)、石竹烯(10.2%)、β-榄香烯(10.0%)、4a,8-二甲基-2-异丙烯基-1,2,3,4,4a,5,6,7-八氢萘(5.87%)、α-芹子烯(4.94%)、α-蒎烯(4.65%)等。莲雾花挥发性成分丰富,以萜烯类为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GC-MS分析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用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成分.根据总离子图,分析鉴定出3-蒈稀(27.2%),反式-石竹烯(22.08%),柠檬烯(19.34%),β-蒎烯(9.16%),α-蒎烯(5.15%),l-水芹烯(3.86%),可巴烯(2.32%),δ-檀香烯(2.19%),m-伞花烯(1.88%),β-香叶烯(1.6%)等3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西双版纳和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其主要香气成分并比较产地差异。方法样品经50℃加热1.0 h,顶空富集30min,在250℃解析2.0min后利用GC-MS进行测定,对其香气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2种艾纳香中分别分离鉴定了57、53种化合物,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32%和98.14%,其中2种艾纳香的共有化合物为52种。樟脑、(-)龙脑、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等6种香气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31%,占保山艾纳香82.00%。樟脑、(-)龙脑、β-石竹烯等3种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02%,保山的为48.10%。结论西双版纳及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且具有6种共同的主要香气成分,但6种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保山艾纳香中的樟脑、(-)龙脑、β-石竹烯3种香气成分含量明显更丰富,而另外3种成分低于版纳艾纳香。研究结果可为滇产艾纳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杨梅叶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并比较了各成分及香味差异。结果表明,SD和SDE挥发油的提取得率在0.12%~0.13%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GC-MS技术分别鉴定SD和SDE挥发油化学成分22和25种,共有成分15种,石竹烯和葎草烯是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占SD和SDE挥发油的45.76%和76.56%,差异显著;低沸点成分包括葎草烯、α-蒎烯、β-蒎烯、脱氢异植物醇、氢-顺-α-可巴烯-8-醇和δ-桉叶烯等,是体现杨梅叶挥发油头香的成分,在SD和SDE挥发油中各占26.93%和35.41%;高沸点部分包括石竹烯、氧化喇叭茶烯-(II)、γ-雪松烯、β-愈创木烯、芹子烯、γ-杜松烯、氧化石竹烯、白菖烯、衣兰烯、α-荜澄茄油烯、香橙烯和1,2-苯二甲酸二己酯等,是体现杨梅叶挥发油的体香和基香的成分,在SD和SDE挥发油中各占73.17%和57.33%;SDE挥发油头香的成分含量较高,SD挥发油体香和基香的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天然调味品丁香和肉桂子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丁香与肉桂子主要香气成分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样品经85℃加热30 min,顶空富集10 min,在250℃解析5min,再利用GC-MS进行测定,对丁香与肉桂子产生独特香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2种药材共检测到120个峰,共鉴定出56种主要成分。从丁香中检测到60个峰,鉴定出20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71%,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丁香酚、α-律草烯、乙酸丁香酚酯等;从肉桂子中检测到60个峰,鉴定出4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其主要成分为肉桂醛、(+)-d-杜松烯、δ-衣兰油烯、(-)-α-蒎烯、(-)香树烯等。结论虽然丁香和肉桂子的性状、气味相似,但所含挥发性成分有所差异,具有9种共同香气成分,其中β-石竹烯为主要香气成分。丁香中的α-律草烯和(-)-氧化石竹烯的含量更丰富,另外6种成分均低于肉桂子。研究结果为分析与鉴别丁香和肉桂子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9.
郭墨亭  黄雪松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3-95,100
为比较胡椒幼果与黑、白胡椒香气成分的差异,按照L9(34)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超声波处理提取胡椒幼果、黑胡椒和白胡椒的胡椒油树脂,再采用GC-MS测定比较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胡椒幼果油树脂中分离出25种物质,鉴定出20种;黑、白胡椒油树脂中均分离出28种物质,鉴定出23种;胡椒油树脂香味成分主要是α-蒎烯、β-蒎烯、3-蒈烯、D-柠檬油精、4-乙烯基-4-甲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石竹烯和胡椒碱等;胡椒幼果具有比黑、白胡椒更为清新、丰满的香气,油树脂得率最高,且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只是略低于黑胡椒和白胡椒,因此可用胡椒幼果油树脂代替黑、白胡椒油树脂开发新型胡椒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GC-MS)对贮藏后芹菜叶粉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研究芹菜叶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芹菜叶粉中挥发性成分由柠檬烯(88.03%)、月桂烯(4.09%)、芹子烯(3.55%)、罗勒烯(3.4%)、环庚三烯(1.2%)、石竹烯(0.92%)组成。常温避光贮藏6个月后,芹菜叶粉中挥发性成分由柠檬烯(79.13%)、对乙基苯乙酮(12.08%)、dl-樟脑醌(6.55%)、月桂烯(1.73%)、环庚三烯酮(1.21%)、2'-羟基-3-苯基苯丙酮(0.51%)组成。贮藏期间,芹菜叶粉中柠檬烯、月桂烯和罗勒烯发生氧化可能生成对乙基苯乙酮、dl-樟脑醌,芹子烯和石竹烯发生氧化可能生成2'-羟基-3-苯基苯丙酮,环庚三烯发生氧化可能生成环庚三烯酮。同时,感官评价表明,贮藏后的芹菜叶粉香味减弱,品质下降。可能是因为芹菜叶粉中挥发性成分发生氧化等化学反应,挥发性成分含量下降,使芹菜叶粉的香味发生改变。因此,芹菜叶粉中挥发性成分,如柠檬烯、月桂烯、芹子烯、罗勒烯、石竹烯可作为芹菜及其制品品质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芫荽籽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味组成特征,用同时蒸馏萃取仪提取制备了芫荽籽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32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9.81%,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55.35%)、樟脑(10.00%)、蒎烯(6.81%)、柠檬烯(4.27%)、香叶醇(4.21%)、乙酸香叶酯(7...  相似文献   

12.
广西芳樟醇型樟树精油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广西各林区的18份芳樟醇型樟树的精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与分析。共分离出80个组分峰,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9.09%,其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2.2%)、樟脑(2.19%)、石竹烯(4.26%)、α-律草烯(1.44%)、桉叶油素(0.80%)、柠檬烯(0.71%)、α-蒎烯(0.57%)、β-蒎烯(0.50%)、莰烯(0.70%)等。  相似文献   

13.
广西百色地区不同品种芒果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广西百色地区八个品种芒果的香气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芒果香气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如异松油烯、罗勒烯、α-蒎烯、β-月桂烯、α-侧柏烯、柠檬烯、石竹烯、蒈烯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芒果香味,但其含量在各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生产工艺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NIST14质谱数据库检索定性,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显示:传统油浸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6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4.5%)有4种(右旋萜二烯、芳樟醇、桧烯和月桂烯);传统油浸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6种(β-榄香烯、1-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石竹烯、辛醛和癸醛),超临界CO2萃取法特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3-甲基-2-丁烯腈、5-氰基-1-戊烯、左旋-β-蒎烯、α-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3,3-二甲基己醇、乙酸-4-松油烯醇酯、苯乙酸甲酯、(E,E)-2,4-己二烯醛、(+)-香茅醛和1-甲基-异己酸)。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藤椒油产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种类,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藤椒油产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酸类化合物(1-甲基-异己酸)。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生产加工工艺和提高藤椒油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番石榴果实中共分出71个色谱峰,初步鉴定了其中的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76.55%。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烯类、醛类、酯类、烷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醛(22.91%)、β-石竹烯(15.31%)、(顺)-乙酸叶醇酯(8.52%)、(E)-2-己烯醛(6.45%)、α-蒎烯(4.56%)、(D)-柠檬烯(3.84%)、(+)-δ-杜松烯(2.11%)、(+)-香橙烯(1.93%)、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54%)、氧化石竹烯(0.95%)、别罗勒烯(0.89%)等。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番石榴果实的生物活性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6.
黎文炎  张应团  周大寨  李伟 《食品与机械》2017,33(4):154-157,18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野艾与家艾茎、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家艾和野艾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艾蒿的茎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09种挥发性成分,野艾和家艾的茎叶中共有12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家艾、野艾茎中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66.352%,51.473%,而家艾、野艾叶中萜类化合物含量约为74.336%,73.186%。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家艾和野艾茎叶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植酮、金合欢烯、蒎烯、桉叶油醇、樟脑、石竹烯、香叶烯。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水蒸汽蒸馏法与乙醇提取化橘红叶化学成分的差异。通过水蒸汽蒸馏提取和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提取化橘红叶中的化学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水蒸汽蒸馏提取法共分离出58种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8种,主要成分是:β-蒎烯(19.44%)、β-月桂烯(6.95%)、D-柠檬烯(10.49%)、γ-萜品烯(19.30%)和石竹烯(20.46%)等;乙醇提取法共分离出80种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3种,主要成分是亚油酸(16.8%)、硬脂酸(6.57%)、菜油甾醇(5.82%)、豆甾烯醇(7.12%)和扶桑甾醇氧化物(14.28%)等,同时鉴定了甲氧基香豆素、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前胡内酯和橙皮油内酯等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柚皮素、角鲨烯和VE等活性成分。两种不同的提取法共分离鉴定了18种相同的化学成分,乙醇提取法多分离鉴定25种成分。  相似文献   

18.
制备工艺对柚皮精油产品香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制备工艺对柚皮精油产品香味特征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冷磨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琯溪蜜柚精油,通过感官评价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它们的香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差异。感官评价表明:冷磨法制备的柚皮精油香味最接近柚皮气味;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的精油气味较接近柚皮香味并带有淡酸味;SDE法制备的柚皮精油味稍辛涩以及具有煮熟柚皮的气味。采用GC-MS技术从各工艺制备的柚皮精油中共检测出91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其中的78种成分。虽然4种柚皮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d-柠檬烯(63.7%~75.1%)、β-月桂烯(17.2%~28.0%)、β-蒎烯(0.2%~1.3%)、原柚酮(0.6%~1.0%)、α-蒎烯(0.1%~0.3%)和沉香醇(0.1%~0.2%),但是它们的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超声波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制备的柚皮精油中酸类、酯类、醛类和高沸点物质(保留指数大于2 000)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SDE法制备的精油中β-月桂烯和萜烯类及其氧化物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冷磨法制备的精油中d-柠檬烯、β-蒎烯、α-蒎烯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备的精油。该研究结果表明冷磨法制备的柚皮精油综合品质最好,为柚皮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香柠檬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香柠檬油中的53个成分,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98.24%。香柠檬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17.59%)、乙酸芳樟酯(15.25%)、对伞花烃(12.83%)、γ-萜品烯(10.96%)、柠檬烯(6.29%)、萜品油烯(5.10%)、α-蒎烯(4.53%)、芳樟醇(3.80%)、月桂烯(2.98%)、α-萜品醇(2.40%)、乙酸香叶酯(2.26%)、对甲基苯异丙醇(1.76%)、橙花醇乙酸酯(1.67%)、邻伞花烃(1.54%)、醋酸辛酯(1.27%)、α-萜品烯(1.04%)、桉叶油醇(1.04%)、β-石竹烯(1.01%)等。其中,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共40个,占香柠檬油挥发性成分的81.97%。对香柠檬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香气进行了分析,为产品开发和调香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Guanximiyou’]花不同生长期的挥发油累计规律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盛花期及末花期采集开放状态的花朵,利用蒸汽回流提取的方法测定挥发油得率;采用五点采样法在琯溪蜜柚初花期及盛花期采集3种开放程度不同的花朵,运用顶空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以此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柚花挥发油得率最高的时期为初花期,得率为0.18%,最低的时期为末花期,得率为0.03%。经GC-MS分析得知:初花期Ⅰ级花含有1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5.84%)、β-罗勒烯(20.98%)和桧烯(15.45%),Ⅱ级花含有1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烯类化合物,以单萜烯类为主,主要成分为β-蒎烯(56.31%)、桧烯(17.95%)和β-罗勒烯(17.52%),Ⅲ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61.94%)、β-蒎烯(18.66%)和β-罗勒烯(6.91%);盛花期Ⅰ级花含有1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71.35%)、β-蒎烯(18.81%)和β-罗勒烯(4.35%),Ⅱ级花含有1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8.08%)、β-蒎烯(5.94%)和β-罗勒烯(1.75%),Ⅲ级花含有1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化合物为单萜醇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樟醇(89.51%)、β-蒎烯(4.58%)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73%)。结论:柚花挥发油含量在初花期最高,其次是盛花期;PCA主成分分析可知,不同生长期及同一生长期不同开放程度的花,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