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大豆蛋白、明胶为主料制备可食用包装膜,以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延伸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大豆蛋白基明胶复合膜机械性能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豆蛋白基明胶复合膜制备条件,并对大豆蛋白基明胶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添加量3.52%、明胶添加量6.99%、甘油添加量1.0%、山里糖醇添加量1.50%时,膜的综合机械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3196.97±20.22)g,延伸率为(43.86±0.66)%,此复合膜可以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应用,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限制性酶解结合转谷酰胺酶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木瓜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DH≤2.0%),再结合转谷酰胺酶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测定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分散指数、粒径、ζ-电势的变化趋势以及紫外扫描和色氨酸荧光分析。结果表明,低水解度(DH=0.5%)结合转谷酰胺酶交联能够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分散指数(p0.05);同时获得最小的粒径变小以及较高的ζ-电势(p0.05);并且,紫外扫描图谱的峰强度明显减弱,出峰位置发生蓝移,色氨酸荧光峰位发生红移。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结合转谷酰胺酶交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和结构特性,而且较低的水解度可以提高交联以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和DSC等仪器测定了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的微观形貌及热特性,探讨了大豆蛋白含量对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微观结构及热特性的影响。SEM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结构致密且有孔隙,蛋白含量越高,复合物凝胶孔隙越多;DSC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玉米淀粉复合物热稳定性高,热特征温度在100℃~140℃,复合物热特性与大豆蛋白分子大小及结构相关,凝胶体系中复合物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可通过蛋白含量有效控制复合凝胶微观结构特性、孔隙率及复合物产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在漆酶条件和碱性条件下的共价交联机制,以及两者在共价交联后对蛋白结构及营养吸收特性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花青素与SPI在不同共价交联条件下的复合程度,并揭示被花青素交联后的SPI的结构构象变化;后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Caco-2细胞对SPI与花青素-SPI共价复合物进行模拟人体胃肠消化及吸收,探究消化过程中水解度、抗氧化性、多肽渗透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花青素对SPI的交联可以降低蛋白荧光值,使蛋白多肽链解折叠从而改变蛋白的三级结构。同时,蛋白的消化率和抗氧化性因花青素的交联而升高,花青素质量浓度越高,这种改善现象越明显,尤其是在漆酶条件下。值得注意的是,花青素对蛋白多肽的渗透率有抑制作用,且花青素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添加同质量浓度花青素时,漆酶条件下的花青素对多肽渗透率的抑制作用比碱性条件下的花青素更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质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等手段,研究了添加1%黄原胶对含有大豆蛋白的营养棒模型体系质构、微观结构、水分子及亲水小分子的迁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的添加改变了体系微观网状结构,同时影响了体系内水及糖醇等小分子的分布,从而对大豆蛋白模型体系的质构有明显的软化效果,改善其质构和口感。  相似文献   

6.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进行豆浆制粉,用红外光谱测定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与原豆浆中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比较,可知未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的喷雾干燥会使大豆蛋白过度变性,从而失去凝胶能力;而冷冻干燥因没有使蛋白过度变性,因而还具有良好的凝胶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进行豆浆制粉,用红外光谱测定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与原豆浆中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比较,可知未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的喷雾干燥会使大豆蛋白过度变性,从而失去凝胶能力;而冷冻干燥因没有使蛋白过度变性,因而还具有良好的凝胶能力。   相似文献   

8.
超声处理对大豆蛋白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液经超声功率20W、10min的处理,可显著地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及阻湿性能;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超声处理改变了膜的空间结构,使膜表面平滑、均匀。  相似文献   

9.
多糖基复合膜具有均匀、透明和可降解等特点,成为生物可降解膜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研究发现,纳米粒子与多糖溶液共混能形成复杂的成膜液,干燥成膜后,膜的原生微观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复合膜的力学、阻隔等性能.本文简述了淀粉膜、壳聚糖膜和魔芋葡甘聚糖膜三种多糖膜的微观结构及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纳米粒子与多糖共混成膜后,复合膜...  相似文献   

10.
微波处理对普鲁兰复合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鲁兰、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考察不同微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对可食性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液经微波功率450W和时间20s的处理,膜的外观、抗拉强度、阻湿性及阻氧性能均理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改变了膜的空间结构,使膜表面平滑、均匀,使膜横截面变得致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增塑剂对大豆蛋白包装薄膜机械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膜是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料,添加适量增塑剂形成具有一定机 械性能的包装薄膜,但其在贮藏过程中机械性能的不稳定是制约其在实际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本实验选取甘 油、山梨醇、油酸3 种增塑剂制备SPI膜,以贮藏期间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水溶失率的变化为 评价指标,探讨添加不同增塑剂的SPI膜在贮藏期间机械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甘油、山梨醇和油酸组合 (2∶1∶1,m/m)作为增塑剂制备SPI膜时,SPI膜机械性能稳定性最佳,与空白组(单独由甘油增塑的SPI膜)相 比,抗拉强度稳定性提高了64%,断裂延伸率稳定性提高了65%,水蒸气透过率稳定性提高了27%,对水的稳定性 提高了20%。本实验可为SPI包装薄膜在实际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常用的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以新鲜整香菇为原料,采用三段式微波真空冷冻干燥(three-stage 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TS-MVFD)、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drying,HAD)技术干燥加工,探讨不同干燥方式下香菇干制品的干燥特性、营养成分、微观结构,并通过标度法定量分析3种香菇干制品复水熟制后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香菇脱水至水分质量分数低于13%,TS-MVFD、FD与HAD的干燥时间分别为5、14 h和8 h。复水120 min后,TS-MVFD香菇干制品复水比(7.1)明显高于FD(6.0)、HAD(4.4)样品;复重系数(91.40%)、菌盖色泽和总糖(60.21 g/100 g)、粗多糖(7.41 g/100 g)、游离氨基酸(3.44 g/100 g)含量与FD香菇干制品差异不大;FD香菇截面呈多孔性的蜂窝状网状结构,微孔分布均匀;TS-MVFD香菇微观结构与FD相似,而且微孔孔径稍大;HAD香菇截面结构层叠,细胞壁坍塌严重。复水熟制后,TS-MVFD香菇样品...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究4种解冻方式(微波解冻、超声辅助解冻、盐水解冻、冷藏室解冻)对鳀鱼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样品不同解冻方式的解冻时间、解冻损失、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巯基含量,并对肌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解冻耗时最短(...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不同共价交联条件(生物酶法和化学碱法)下,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与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表征SPI交联花青素后表面疏水性的变化,采用起泡性、乳化性、粒径分析及ζ-电位分析等指标研究花青素对SPI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与花青素共价交联后其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p<0.05),且添加的花青素浓度与SPI的表面疏水性成反比。尤其是花青素浓度为0.05%时,相较于SPI,酶法和碱法交联的花青素-SPI共价复合物(LC3和AC3)表面疏水性分别减少了87.71%和82.71%;花青素的添加使SPI的起泡性能和乳化性能得以改善,当添加相同浓度的花青素时,生物酶法比化学碱法的改善效果更明显;SPI与花青素交联后提高了ζ-电位的绝对值,使溶液液滴粒径分布更加均匀,溶液的稳定性更强,尤其LC3的ζ-电位绝对值比SPI和AC3分别高了64.35%和10.9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室温下、pH 7.0时不同尺寸大小的大豆蛋白热聚集体和不同分子质量的葡聚糖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并以天然大豆蛋白和葡聚糖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作对照。结果表明:葡聚糖分子链的排空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聚集体间产生了有效而不均匀的交联;蛋白质聚集体的尺寸增加和/或葡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加促进了蛋白质富集区域的交联。对其共聚焦激光扫描图像进行灰度水平变化方差分析和灰度直方图分析表明,不同混合物间微观结构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全脂大豆、豆坯以及脱脂含溶粕进行干热、湿热调质预处理和干热脱溶试验,选择不同的方式,按不同因素(温度、水分、时间与真空度)进行正交试验和中间生产性试验,对样品蛋白质的主要质量指标(UA、Lys%、PDI%)进行分析对此和数据处理,结果初步表明:(1)全脂豆坯干热烘炒法对PDI、Lys保持率影响很小,但UA普遍不易合格;(2)全脂豆坯湿热处理的一般条件:水分18.5%时进行干热30分钟,料温在105℃~110℃范围(常压),其蛋白质均能达标,但应注意控制直接蒸汽作用时间或热水代替直接蒸汽;(3)湿粕干热脱溶最佳条件:水分8.8%以下、温度120℃~130℃、在真空度200~400mmHg条件脱溶时间15~20分钟。指标:残溶≤1.1%,PDI94%~97%。此外,本文还对膨化技术,流化床以及微波加热新技术作了探索性评述与推荐。  相似文献   

18.
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鮰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可食用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增塑剂种类及添加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可食用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和热处理温度对拉伸强度影响较大;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影响显著,而热处理时间对复合膜断裂伸长率有较小的影响。最佳机械性能复合膜制备工艺为:胶原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甘油添加量(以总溶质计)20%、热处理温度为70 ℃、热处理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表面光滑无气泡,拉伸强度为(21.98±0.33)MPa,断裂伸长率为(127.35±3.03)%。  相似文献   

19.
以龙山百合为实验材料,采用沸水热烫和蒸汽热烫两种方式,研究热烫处理方式对百合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百合PPO活力 较POD活力高,其中厚外片(thick outer,TKO)PPO活力最高,薄内片(thin inner,TNI)最低;薄外片(thin outer,TNO)POD活力最高,TNI最低。两种热烫处理方式均可以有效抑制百合PPO与POD活力,并对其交叉横截 面微观结构及近轴面表面微观结构产生影响。在沸水与蒸汽两种热烫处理条件下,百合TNO与TNI的PPO在热烫时 间超过30 s后即失去活力,POD在热烫时间超过60 s后失去活力;百合TKO与厚内片的PPO在热烫时间超过60 s后失 去活力,POD在热烫时间超过120 s后失去活力。百合片经热烫后,其内部淀粉颗粒发生糊化,光滑结构表面逐渐 变得粗糙,颗粒间界面变得模糊;且热烫时间越长,糊化程度越高,当热烫时间为3 min时,百合片内部淀粉颗粒 完全糊化。百合近轴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孔器结构,经热烫后的百合片表面出现了膜状和颗粒状的结构。热烫也 可以使百合片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在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取不同时间下的糖基化复合物。以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指标,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在反应6 d时,糖基化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分别降低了36.90%和18.12%。糖基化产物颜色加深,且游离氨基含量降低,说明大豆蛋白与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红外光谱中糖链的引入,使蛋白质分子展开,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降低,影响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抗原表位,从而可能使大豆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糖基化反应影响抗原性的关键作用在于蛋白与糖结合部位对蛋白质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