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食品学报》2015,(11)
以从天然发酵食品、微生态制剂及保健品中自行分离选育的11株益生乳酸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山药乳发酵。通过对发酵前、后p H值、活菌数、理化特性等指标的分析,综合感官品评结果,层层筛选,得到繁殖能力强,发酵活力高和口感风味佳,适宜发酵山药酸奶的2株益生乳酸菌。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05-20和植物乳杆菌FS-4作为发酵山药酸奶的备选菌株,其达到发酵终点(p H=4.5)时活菌数分别为3.63×108cfu/m L和6.61×108cfu/m L,滴定酸度分别为60.85和64.59,脱水收缩敏感性分别为31.42和32.96,为进一步开发山药酸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发酵乳杆菌作为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优势乳酸菌具有安全性及遗传稳定的特点。作者着重阐述了发酵乳杆菌在传统食品中的分布以及应用,及其作为益生菌在耐受动物肠道不利条件、胆固醇降解、对腐败及病原菌的抑制、对人体的免疫增强作用等方面的益生特性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菌株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发酵乳杆菌作为高品质的益生食品发酵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以分离保存的15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益生乳杆菌两株。通过检测乳杆菌的疏水性和自聚性,得到表面疏水性和自聚性均较高的菌株为Ind-3、CH10和M8。其中,乳杆菌CH10和M8在模拟胃肠环境下活菌数均达到106mL-1以上。通过灌胃乳杆菌CH10和M8,表明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与对照组,且实验组小鼠粪便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胃两株乳杆菌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活菌数提高了,且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两株乳杆菌可以促进小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或许能够改善寄主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外益生特性和安全性评价试验,从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出益生特性较好的益生菌菌株B14,并对B14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14与其它菌株相比,其对二甲苯和十六烷的疏水率达到80%以上,自聚集能力超过85%,共聚集能力超过75%,表现出更好的益生特性,同时,B14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达到30.756%,且初步判定为安全菌株。将植物乳杆菌B14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在发酵乳中,24 h内发酵乳的黏度、滴定酸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表明植物乳杆菌B14具有作为发酵乳益生菌辅助发酵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选育适合羊奶酸奶发酵的优良菌株。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4株嗜热链球菌在羊乳中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b-800菌株产酸速度较快,后酸化能力较弱,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4株嗜热链球菌中,S.t-499菌株产酸速度较快,产粘能力较强,且乳酸菌活菌数较高。优良菌株L.b-800和S.t-499配比为2:1~1:2时,羊奶酸奶发酵酸度适中,粘度适宜,无乳清析出,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109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学报》2018,(11)
以从四川泡菜母液中自行分离筛选的8株乳酸菌株为试验菌株,通过考察菌种生长速度,耐胃酸、耐胆盐、耐食盐性能,对辣椒、大蒜、生姜、花椒浸提液耐受能力,以及发酵木耳性能等指标,研究得到生长速度快,耐受人体胃肠道极端环境,在高浓度香辛料条件下正常生长,发酵木耳性能较好的4株乳酸菌株。以Z3、Z4、Z8、Z11作为木耳酱菜发酵的备选菌株,活化培养48 h后酸度值分别为1.6×10-2°T,1.85×10-2°T,2.0×10-2°T和2.1×10-2°T;4株备选菌株在pH1.5,0.3%牛胆盐、8%NaCl等模拟人体胃肠道和实际生产极端环境中耐受性良好;4株备选菌株在15%鲜姜、15%鲜蒜、6%辣椒、3%花椒等高浓度香辛料环境中生长良好;在木耳酱菜发酵过程中,木耳粒度越大越有利于乳酸菌发酵,4株备选菌株在30℃条件下静置发酵整片状木耳4 d,发酵液pH值分别达3.35,3.22,3.28和3.45。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黑木耳酱菜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制备中温(35℃)发酵酸乳制品。根据发酵乳的感官品质、黏度及持水力分析,筛选出菌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2、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8、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M4为发酵剂优组合,其最适宜的接种比例为33︰60︰7。此发酵剂35℃发酵5 h得到的中温发酵乳的感官品质和持水力优于普通发酵乳。三菌混合发酵对上述菌种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发酵后期M4的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三菌混合发酵乳中酸度主要是L2和S8发酵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对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凝乳性能、发酵性能和代谢豆浆中低聚半乳糖的能力。采用混合权重法对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发酵性能进行分析,结合乳酸菌代谢棉籽糖、水苏糖的分析结果,优选适宜发酵混合乳的菌株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 Lb2)和乳脂链球菌(Str.cremoris Sc)。生长相互作用表现出这两种菌混合可作为发酵混合乳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1.
对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凝乳性能、发酵性能和代谢豆浆中低聚半乳糖的能力。采用混合权重法对乳酸菌发酵混合乳的发酵性能进行分析,结合乳酸菌代谢棉籽糖、水苏糖的分析结果,优选适宜发酵混合乳的菌株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 Lb2)和乳脂链球菌(Str.cremoris Sc)。生长相互作用表现出这两种菌混合可作为发酵混合乳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2.
确定提取发酵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和综合平衡分析法研究溶菌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提取发酵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的裂解液成分和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裂解液的成分为50mmol/L Tris-HCl、150mmol/L NaCl、体积分数3% 吐温-20、2mg/mL 溶菌酶、pH8.9;提取条件为裂解液与菌体的比例10:1(V/m)、保温时间5h、保温温度37℃时酶比活力达38.957U/mg,此时可最大效率的获得发酵乳杆菌的细胞壁蛋白酶。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目前我国合生元功能性乳制品研发水平低,大多采用益生菌与传统酸奶菌混种发酵的现状,以分离自天然发酵食品、保健品和微生物制剂等的18株新型益生菌和3种商品化发酵剂中所含益生菌为试验菌株,以传统酸奶发酵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对照菌株,研究菌株发酵牛乳的凝乳时间、产酸能力、感官品质,分析菌株利用水苏糖的增殖效果,筛选能利用水苏糖作为益生元生产合生元酸奶的益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纯牛乳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了益生元增殖培养基中水苏糖的最适添加量;优化了水苏糖合生元酸奶产品的发酵工艺条件;检测了0 d和贮藏21 d合生元酸奶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新型益生菌干酪乳杆菌07-211具有发酵牛乳的能力,可利用水苏糖进行显著增殖,活菌数由3.19×108 CFU/mL增至2.05×109 CFU/mL;益生元增殖培养基中水苏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8%;干酪乳杆菌07-211纯种发酵水苏糖合生元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3%,蔗糖添加量4%,发酵温度42 ℃,合生元酸奶凝乳时间4.15 h,pH 4.65,滴定酸度64.27 °T,活菌数3.96×109 CFU/mL,感官品评得分8.78分(10分制)。其中,0 d和贮藏21 d的合生元酸奶的质量均优于国标。本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水苏糖合生元酸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它功能性合生元乳制品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乳品工业》2016,(6)
对分离自武汉市售某品牌益生菌风味发酵乳的干酪乳杆菌进行了益生作用的初步评估和研究。结果表明:此干酪乳杆菌能较好地耐受人工胃液,在与p H值为1.5的人工胃液作用2.5 h后仍然维持108的活菌数;在体外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其厌氧培养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有氧培养物,其中对羟自由基及脂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发酵上清液强于胞内提取物,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胞内提取物则更优;该菌上清液在体外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5m L~(-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4m L~(-1),同样,厌氧培养有利于抑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提高猪血蛋白的利用率,从实验室现有菌种中筛选具有优良猪血发酵性能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HF-1发酵160 h后,蛋白水解程度最高,pH下降幅度也最高,具有最佳的发酵性能。酸性蛋白酶是在猪血蛋白水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蛋白酶。黑曲霉HF-1具有更好的发酵猪血的性能,可能也与其分泌酸性蛋白酶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