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提高乳酸菌在人体胃肠道的生存率出发,概述了微胶囊包埋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对几种微胶囊包埋技术界面聚合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锐孔法、高压静电喷雾干燥法等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乳酸菌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和乳酸菌包埋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复配包埋、多层包埋和添加益生元等对乳酸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生长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但是这些脂肪酸容易被氧化, 并且气味不佳, 因此有必要通过微胶囊技术对其进行包埋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综述了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锐孔法、冷冻干燥法在制备不饱和度高的油脂粉末中的应用, 并介绍了新型壁材、玻璃态微胶囊、纳米微胶囊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显示, 微胶囊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食品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已被列为21世纪国际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通过微胶囊技术将芯材包埋,有利于提高食品成分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但我国的微胶囊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综述了多种食品成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对比了其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对象,并从芯材、壁材、制备方法、包埋率、目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微胶囊技术在三大营养素中的应用现状。总体上看,微胶囊包埋方法的选择需重点考虑芯材的热敏性、溶解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兼顾包埋效率和所需产品纯度,可挑选出较优的包埋方法。目前在三大营养素的包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乳化-化学交联法和锐孔凝固法。文章为微胶囊包埋技术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撑,为后续食品的贮藏与保鲜、功能性食品的活性保持和研发、药物的缓释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包埋技术在益生菌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益生菌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食品行业有价值或已形成商业化应用的微胶囊技术主要有:喷雾干燥、沸腾包衣、挤压包埋、低温喷雾干燥、离心挤压包埋、旋转沸腾分离、化学凝聚。对以上这些微胶囊加工方法有必要确定其各自的应用范围,因为每个单一的微胶囊处理方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食料芯材,而微胶囊化产品的应用也决定了所采用的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成蓉 《现代纺织技术》2012,20(4):50-52,58
论述了超声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微胶囊制备的主要方法,全面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在纺织用微胶囊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着重介绍了超声波辅助法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与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超声后的胶囊都具有粒径较小且分布相对很均匀、包埋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来源广、营养丰富功能性强,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可将植物油有效地包埋在中空的微粒子中,包埋率是微胶囊制备工艺中的重要指标,可影响到生产工艺及最终产品的性质。微胶囊技术对植物油的多方面性质均有较大改善,有效地拓宽了植物油的应用范围。讨论了近年来影响植物油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从理化性质到实际运用分析了微胶囊技术对植物油的影响,并从微胶囊的包埋与性质讨论了发展方向,为植物油微胶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DHA微胶囊制备方法,即采用复凝聚法和二次包埋工艺相结合来制备DHA微胶囊。复凝聚法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DHA油脂为芯材,制备DHA微胶囊。二次包埋技术是指将复凝聚法制成的DHA微胶囊湿囊产品选用某种壁材进行再次包埋,在复凝聚法所用壁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善微胶囊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囊壁产生的部分裂缝和孔洞,达到提高DHA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以及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通过研究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收率,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微胶囊产品。影响微胶囊包埋率和收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芯材壁材比例、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和二次包埋工艺中的壁材组成对DHA微胶囊收率和包埋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凝聚法和二次包埋工艺制备DHA微胶囊的优化配方为芯材壁材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率1∶1,二次包埋壁材选用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9.
鱼油微胶囊化不仅可实现鱼油的均匀分散,避免其氧化,而且还可掩盖鱼腥味,提高消化吸收率,扩大其应用范围。阐述了鱼油微胶囊化的发展现状及适用于鱼油的微胶囊化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分子包埋法、冷冻干燥法、锐孔凝固浴法及脂质体包埋法。重点归纳了影响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因素,包括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固形物浓度、乳化方式和乳化条件(温度、压力、次数)及喷雾干燥条件(进出风温度)。最后对鱼油微胶囊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但其在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容易氧化导致劣变。微胶囊化处理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并增强其稳定性的加工方式。本文在阐述了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用途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用于包埋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食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表明以蛋白质类和碳水化合物类为主的复合壁材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壁材,将两者复配亦可避免单一壁材产生的弊端;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分子包埋和凝聚法是常见的微胶囊方法。不同壁材种类和制备方法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包埋率差异很大,更会影响其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者需根据产品性质与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与方法。微胶囊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具备缓释性能,并显著提升了生理功能特性,因此在未来的食品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取海藻酸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优化喷雾冷凝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肉桂醛浓度、乳化剂加入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然后对肉桂醛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0.4%,肉桂醛浓度为1%,乳化剂(吐温60)的加入量为0.4%,肉桂醛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达到62.5%;肉桂醛微胶囊粒径在18.5μm~995.6μm范围分布,其中90%粒径小于383.6μm;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肉桂醛微胶囊呈圆球状,电子扫描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胶囊表面呈多孔状;肉桂醛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先上升后下降,到240 min后达到释放平衡状态。本研究为喷雾冷凝法在香精香料包埋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许彬 《食品工业》2023,(4):242-246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实用价值高且应用广泛的新技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油脂包埋形成微胶囊,不仅增强油脂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延长保质期,掩蔽不良风味,而且使油脂由液体转化成固体,易于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就微胶囊技术的概念、微胶囊常用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在油脂中的应用、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微胶囊化的壁材、衡量微胶囊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综述,还探讨了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包埋油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选择正确的壁材、适宜的壁芯比及产品的制备工艺。该研究为油脂微胶囊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其易受温度、氧气、湿度、压力、胃酸和胆汁盐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为使益生菌在加工、储藏、消化过程中保持高存活率,人们利用不同的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和保护。益生菌微胶囊技术通过创建一种物理屏障来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力,减少保护基质中益生菌的损伤,从而使其到达目标部位顺利释放并发挥作用。文章概述了益生菌的起源、种类及益生功效,重点总结了益生菌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包括挤压法、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冷却法、复凝聚法、静电纺丝、电喷雾和撞击气溶胶法,进而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在乳制品、肉制品、非乳饮料及焙烤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能性。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现有的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扩大包埋方法、开展体内实验、建立系统性数据库等方法来满足益生菌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需求,以为开发新型益生菌食品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喷雾干燥法制备蜂胶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蜂胶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蜂胶提取物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蜂胶提取物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1,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固形物浓度为30%,单甘酯为0.2%;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40mL.min-1,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6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蜂胶提取物的效率可达到93.51%;制备的蜂胶提取物微胶囊为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51%,密度0.86g/cm3,溶解度96.13%,类黄酮含量6.82%,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B族维生素在粮食中较为缺乏且易损失,它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营养素。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7+1"强化面粉中规定添加的4种B族维生素——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为芯材,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壁材,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混合B族维生素微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埋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制备混合B族维生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质量百分浓度为2%,壁芯比2.41 ∶ 1,壁材比1.75 ∶ 1,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88.8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比真空冷冻干燥具有更好的均一性和完整性,然而其表面凹陷和粘连作用较严重。缓释动力学试验表明:微胶囊对维生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在胃液中的释放速度小于在肠液中的释放速度,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此工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孔机制的水溶性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和保健功能,但双歧杆菌必须通过胃环境以大量的存活菌到达肠道并能定殖于肠粘膜上才能发挥益生作用,微胶囊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综述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挤压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相分离凝聚法等,并展望了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以葱油香精为芯材,用二次包埋法(复凝聚结合喷雾干燥法)和β-环糊精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分别在2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显示,二次包埋法包埋所得微胶囊产品比β-环糊精法所得产品更具有典型的微胶囊表面特性。GC-MS分析2种产品的热稳定性表明,经二次包埋法制得的微胶囊,高温处理下(200℃,3 min)能够提供葱油香精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膜乳化法制备莱菔硫烷微胶囊的工艺,采用乙酸乙酯作为有机溶剂相,玉米油与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6∶4,乙基纤维素浓度5%时,制得的微胶囊对莱菔硫烷的包埋率最高。同时分析了减压蒸发、常温蒸发和溶剂扩散3种溶剂去除方法对所制备微胶囊包埋率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蒸发法有更好的包埋率,且速度快、耗时短,平均粒径适合,制得的莱菔硫烷微胶囊分散性能好、表面光滑、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乳酸杆菌的功效及微胶囊化,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及壁材复配工艺以及益生菌微胶囊主要包埋技术,旨在探讨以改性魔芋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为复配包埋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酸杆菌微胶囊的可行性,从而为微胶囊壁材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