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耀宏 《中国调味品》2014,(5):72-74,78
以明胶、阿拉伯胶作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对鸭肉香精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壁材浓度、芯壁比和pH。研究发现,复凝聚法制备鸭肉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壁材浓度为2.23%,芯壁比为1.19,pH为4.32的条件下,鸭肉香精微胶囊化包埋率最大值为81.6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刘楠楠 《中国调味品》2012,37(9):110-113
文章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对葱油香精进行包埋,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壁材浓度、芯壁比和pH值。研究发现,复凝聚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浓度为1.82%、芯壁比1∶1.87、pH 4.16。在此基础上,采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备出葱油香精微胶囊白色粉状产品,微胶囊粒径大小较为均一,体积平均粒径为65.54μm。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芥末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壁材浓度、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壁材浓度1%,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1∶1,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4,温度40℃,时间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2.66%。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5.
张雪  张丽平  逄春华等 《印染》2013,39(17):9-12
以β-谷甾醇为芯材,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并用转谷氨酰胺酶(TG酶)进行固化。通过对微胶囊的芯材含量、包埋率和外观形态分析,得出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质量分数8%,芯壁比1∶2,复凝聚pH值4.2,TG酶∶明胶=0.2∶1。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外观圆整、大小均一,芯材含量为34.98%,包埋率为48.21%。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系统浓度为1.0%,复凝聚pH值6.2,芯壁比为5:1,复凝聚温度30℃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9.4%.  相似文献   

7.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阳  包怡红  赵楠 《食品科学》2017,38(18):229-236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作为壁材,用复凝聚相法对薄荷香精进行包埋,通过海藻酸钠的单因素实验确定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比例为1∶1,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微胶囊包埋的主要因素:壁材浓度、芯材/壁材比、pH和搅拌速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上述四个因素与包埋率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复凝聚相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为芯材/壁材比1∶1.5,搅拌速度2500r/min,壁材浓度0.5%和pH4.4,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82.4%。  相似文献   

9.
单凝聚法芝麻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通过单凝聚法,以明胶为壁材,芝麻油为芯材,添加适量的乳化剂来制备微胶囊化芝麻油。以微胶囊成型效果和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芯壁比、乳化剂单甘脂浓度及操作温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单凝聚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质量浓度4%,芯壁比1∶4,单甘脂浓度0.3%,操作温度60℃时,所得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为79.42%。  相似文献   

10.
复凝聚法制备香蕉油香精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香蕉油香精为芯材,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浓度为2%,pH值为4.2,芯壁比为1∶2,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包埋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DHA微胶囊制备方法,即采用复凝聚法和二次包埋工艺相结合来制备DHA微胶囊。复凝聚法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DHA油脂为芯材,制备DHA微胶囊。二次包埋技术是指将复凝聚法制成的DHA微胶囊湿囊产品选用某种壁材进行再次包埋,在复凝聚法所用壁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善微胶囊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囊壁产生的部分裂缝和孔洞,达到提高DHA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以及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通过研究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收率,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微胶囊产品。影响微胶囊包埋率和收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芯材壁材比例、明胶/阿拉伯胶比率和二次包埋工艺中的壁材组成对DHA微胶囊收率和包埋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凝聚法和二次包埋工艺制备DHA微胶囊的优化配方为芯材壁材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率1∶1,二次包埋壁材选用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12.
盖旭  李荣  姜子涛 《中国调味品》2012,37(2):51-54,64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芥末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3%,大豆分离蛋白与海藻酸钠的比例3∶1,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0,温度40℃,时间20 min,转速400 r/min,戊二醛的添加量3 mL.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7.28%.  相似文献   

13.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14.
以鱼油作为芯材,壳聚糖(Ch)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均质速度、pH、芯壁比、壁材总质量分数、SPI溶液与Ch溶液体积比及固化时间对鱼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速度8 000 r/min、pH 7. 0、壁材总质量分数2. 5%、SPI溶液与Ch溶液体积比7∶3、芯壁比1∶3、固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鱼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0. 21%,包埋效率为99. 04%,表面油含量为4. 87%。通过不同温度下过氧化值变化和气味分析,表明微胶囊化能显著延缓鱼油氧化,同时有效地弱化鱼油的气味。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A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王泽南  赵晓光 《食品科学》2006,27(11):366-369
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凝聚液、喷雾干燥法进行干燥的维生素A微胶囊化的工艺。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4.2、乳化时间20min、芯壁比3:1、反应温度45℃。  相似文献   

16.
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制备大豆多肽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制备大豆多肽-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 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2∶1、包埋时间16 min、包埋初始pH 7.0...  相似文献   

17.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油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成囊形态的观察,并结合微胶囊包埋率,确定制备条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包埋工艺条件,通过累计释放研究获得胶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包埋率较高的条件下,微胶囊呈圆形,分散好;最佳条件为壁材浓度3%,芯材壁材质量比13,搅拌速度900 r/min,反应温度55℃,p H 4.6,搅拌时间15 min,该条件下的包埋率为88.49%;累积释放研究表明,微胶囊贮藏受湿度影响大,湿度越大,累计释放量越多。  相似文献   

18.
茴香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慧  敬思群 《中国酿造》2012,31(8):112-116
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以光学形态和包埋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茴香精油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pH值为3.4,明胶:阿拉伯胶1∶1,壁材总浓度1%,芯壁比1∶1,体系温度45℃,搅拌速度500r/min,包埋率为84.7%.微胶囊壁膜光滑,大小均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以阿拉伯胶、明胶作为壁材,用复凝聚法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分析了壁材浓度、芯壁比、pH值对微胶囊成囊效果的影响,复凝聚工艺阶段的最佳工艺为:壁材浓度2%,芯壁比1∶2,pH值4.15,再结合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备出葱油香精微胶囊粉状产品。用SEM观察微胶囊产品外形呈球状,GC-MS分析表明,经过微胶囊化后的葱油香精在高温下(200℃,3min)能够提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_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_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