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牛肉在0?℃冷藏下微生物菌群变化和优势腐败菌,采用培养依赖的16S rR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肉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通过定期测定接种牛肉汁的生长、感官、蛋白酶活性、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分析分离株的致腐特征。结果表明,牛肉冷藏中感官品质保持良好,15?d出现异味,18?d有腐臭味。而样品中菌落总数第3天快速上升,15?d菌落总数为8.73(lg(CFU/g)),之后呈现稳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肠杆菌(Enterobacter)和乳酸菌4 种分离培养基中细菌与菌落总数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假单胞菌增长最快,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生长最慢。两种菌群鉴定结果显示,冷鲜牛肉初始微生物构成复杂,包括热死环丝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和假单胞菌等多种菌属构成,而腐败末期菌群构成趋于单一,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为优势腐败菌,特别是莓实假单胞菌(P. fragi)。将腐败分离株10?株假单胞菌、4?株热死环丝菌和1?株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接种于冷藏的牛肉汁,发现假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接种组感官评分、pH值和TVB-N值高于热死环丝菌,且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结合感官和微生物评价冷鲜牛肉贮藏期为15?d,且菌群多样性下降,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优势腐败菌,其中假单胞菌致腐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FAA)、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绝对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油炸后最高,煮制之后又有所下降,煮制环节对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游离氨基酸(FAA)在加工过程中逐渐降低,Arg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Glu含量高于其阈值,腌制、煮制环节对其影响均较为显著(p<0.05)。脂肪酸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有所升高,更利于人体健康,煮制环节对其影响较为显著(p<0.05)。扒鸡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Na、Cu、Mn含量有所升高。因此,经过加工后扒鸡的营养成分相应提高,更适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煮制环节对扒鸡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影响最大;腌制环节游离氨基酸有所损失,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FAA)、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绝对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油炸后最高,煮制之后又有所下降,煮制环节对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游离氨基酸(FAA)在加工过程中逐渐降低,Arg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Glu含量高于其阈值,腌制、煮制环节对其影响均较为显著(p0.05)。脂肪酸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有所升高,更利于人体健康,煮制环节对其影响较为显著(p0.05)。扒鸡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Na、Cu、Mn含量有所升高。因此,经过加工后扒鸡的营养成分相应提高,更适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煮制环节对扒鸡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影响最大;腌制环节游离氨基酸有所损失,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ARDRA免培养手段研究酱香型窖泥中的古菌群落结构,通过对窖泥总DNA的提取,扩增古菌16SrDNA序列,构建古菌16S rDNA文库。随机挑选39个阳性克隆子,通过Hh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选择酶切图谱不同的25个克隆子用于后续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获得其分类信息。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窖泥中古菌主要分布于广古菌门中的甲烷袋状菌属(Methanoculleus)、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分别占44%、41%、3%、9%。  相似文献   

5.
以泸州老窖1、50、100和400年窖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浓香型白酒窖泥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DGGE图谱显示,同窖池窖泥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H)均以窖底泥较高。不同窖池同部位窖泥的H值差异较大,窖壁泥和窖底泥H值分别为2.542.86和2.762.86和2.763.23;EH值差异较小,且随窖龄延长而上升,分别为0.9853.23;EH值差异较小,且随窖龄延长而上升,分别为0.9850.991和0.9910.991和0.9910.995。此外,同窖池窖泥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系数(S C)水平较高,为0.360.995。此外,同窖池窖泥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系数(S C)水平较高,为0.360.74;其次是窖底泥,为0.420.74;其次是窖底泥,为0.420.63;窖壁泥为0.360.63;窖壁泥为0.360.52。测序结果显示,与DGGE条带序列亲缘最近的种属均为产甲烷菌,归于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和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其中,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在不同窖泥中占优势,优势度为7.23%0.52。测序结果显示,与DGGE条带序列亲缘最近的种属均为产甲烷菌,归于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和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其中,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在不同窖泥中占优势,优势度为7.23%39.64%。实验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窖泥古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因窖龄和空间分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以同窖池古菌种类较相似,窖底泥群落结构较稳定;窖泥中蕴藏着产甲烷菌资源,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贮藏期间,天鹅蛋容易被环境微生物通过蛋壳表面的气孔侵染而腐败,大大降低其市场价值。该研究从腐败天鹅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分别鉴定为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i)、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本研究为天鹅蛋的抗菌防腐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贮藏期间,天鹅蛋容易被环境微生物通过蛋壳表面的气孔侵染而腐败,大大降低其市场价值。该研究从腐败天鹅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分别鉴定为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i)、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本研究为天鹅蛋的抗菌防腐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从葡萄根系土壤、果实和叶片中筛选酵母菌株,模拟葡萄贮藏环境设计筛选培养基,得到一株分别对葡萄灰霉病和白腐病致病菌都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株Z2-12。菌株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率分别是53.07%和68.28%,同时在果实实体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效果。经初步检测,Z2-12菌株为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1之间,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小;酒醅古菌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表明古菌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猪肉中主要致腐菌的检测方法。在室温(20℃)、冷藏(4℃)和冷冻(-16℃)3种贮藏条件下,精心挑选了4种卟啉化合物组成可视化传感器。将该可视化传感器分别检测染有3种主要致腐菌(韩国假单胞杆菌、热杀索丝菌、梭状芽胞杆菌)的猪肉样本,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可视化传感器与猪肉样本挥发性气体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不同猪肉样本挥发性气味的特征信息,用于猪肉中上述3种主要致腐菌的区分。检测结果显示,嗅觉可视化技术对染有韩国假单胞杆菌样本组的识别率为98%,对染有梭状芽孢杆菌和热杀索丝菌样本组的识别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能够区分猪肉中的上述3种主要致腐菌。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赊店老酒制作的浓香型白酒大曲的古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蛋白直系同源簇(COG)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大曲的优势古菌门(相对丰度>1%)为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为98.51%;优势古菌属(相对丰度>1%)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甲烷发菌属(Methanothrix)、盐碱球菌属(Halalkalicoccus)、Methanomassiliicoccus、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Methanospirillum、甲烷嗜热杆菌属(Methanothermobacter),相对丰度分别为61.92%、10.51%、7.17%、6.30%、3.84%、1.72%、1.61%、1.07%、1.04%、1.00%。此外,首次在大曲中发现盐碱球菌属(Halalkalicoccus)、热球菌属(Thermococcus)、甲烷绳菌属(Methanolinea)、亚硝化侏儒菌属(Nitrosopumilus)。COG功能主要富集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能源生产与转化,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辅酶运输和代谢,复制、重组和修复,转录,反映了大曲中各种酶系的合成活跃。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的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契达奶酪在加工过程中(巴氏杀菌后、凝乳和成熟0、30、60和90 d)三个阶段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契达奶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巴氏杀菌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均为最高(Chao1和Shann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09和1415.78);在属水平上,巴氏杀菌后的优势菌群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21.04%),在凝乳和成熟阶段菌群结构比较相似,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两阶段的绝对优势菌群,丰度平均值达85%以上;在成熟期内,乳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巴氏杀菌后的奶酪体系中菌群结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较大,并且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各组菌群结构变化较小。该研究为明确契达奶酪菌群结构提供依据,对契达奶酪的微生物组信息扩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分别提取30、100和200年窖龄窖泥样品总DNA,采用PCR-DGGE和16S rDNA测序技术探索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泥古菌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窖龄窖泥的古菌DGGE图谱均出现14~17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4、7、11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均在4%以上;不同窖龄窖泥的古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在1.91~2.29之间,且随窖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窖龄窖泥的古菌相似性指数在0.43~0.61之间,30年与100年窖泥古菌群落相似性指数达到了0.61且聚为一类,与200年古菌群落相似性指数相比较却分为两类。PCR-DGGE图谱优势条带割胶测序结果显示:他们分属于产甲烷古菌(Methanogenic archaeon)、甲烷袋状菌属(Methanoculleus sp)、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les archaeon)、瘤胃古菌属(Rumen archaeon)四个类群。本研究结果对浓香型白酒窖泥古菌群落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罗氏GS junior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30年窖龄的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古菌群落结构,结果发现:3口窖池样品共获得8706条有效序列,282个OTUs分类;样品中古菌的Shannon曲线值在4~5之间就趋于稳定,Chao曲线的值随着序列数的增加而增长。窖泥中古菌类群主要集中在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下的Thermoplasmata class(热原体纲)中的Thermoplasmataceae(热原体科),Methanobacteria class(甲烷杆菌纲)中的Methanobacteriaceae(甲烷杆菌科),Methanococci class(甲烷球菌纲)中的Methanomicrobiaceae(甲烷微菌科)、Methanocorpusculaceae(甲烷八叠球菌科)和Methanosarcinaceae(甲烷粒菌科);Saccharococcus sp.和WCHD3-02也有检测到。其中Thermoplasmataceae和Methanobacteriaceae占绝对优势,分别为39%和27%,其它菌类Methanomicrobiaceae占9%、Methanosarcinaceae占7%和Methanocorpusculaceae占4%、Saccharococcus sp.(糖球菌属)占1%和WCHD3-02占1%,unclassified序列占12%;对甲烷菌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 strain、Methanoculleus bourgensis strain、Methanosarcina siciliae strain、Methanobacterium、Methanocorpusculum和Methanomicrobia等种属的菌种。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首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真菌的菌群结构,继而使用电子鼻评价大曲的风味品质,最后对真菌菌群与风味品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在所有大曲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真菌属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通过电子鼻检测可知,低温大曲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和乙醇。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真菌属之间,Lichtheimia与Rhizomucor、Hyphopichia与Saccharomycopsi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真菌属与风味品质之间,Rhizomucor与有机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Lichtheimia与芳香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真菌类群,并且真菌属与风味品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份人工窖泥样品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并对优势菌属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窖泥中微生物组成丰富,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真杆菌属(Eubacterium)、新斯氏菌属(Neoscardovia)、片球菌属(Pedi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Caproicibacter、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真丝菌属(Planifilum)、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联合乳杆菌属(Ligilactobacillus);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lemia)、Trichomonascus、根霉属(Rhizop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其中,Planifilum与Bac...  相似文献   

17.
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池窖泥中古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找出其差异性,并利用古菌群落结构信息对不同窖龄窖泥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分析环境因子对各个窖龄段窖泥古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窖泥中的古菌群落主要分布于Euryarchaeota(占99%OTU数目),分布于7个属;窖泥中古菌的多样性与窖龄呈负相关,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corpusculum的优势度与窖龄呈正相关,Thermoplasmatales的优势度与窖龄呈负相关;5 a窖龄的不同窖池窖泥和100 a窖龄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较高,30 a窖龄的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群落差异性较大,对各窖龄段窖泥中古菌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池窖泥古菌群落结构差异性明显,这可能是不同窖龄窖池发酵产酒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解冻猪肉中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园园  董庆利  梁娜  熊成 《食品科学》2011,32(5):123-127
将解冻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科)接种到灭菌肉上研究其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腐败的特点。在贮藏期间每天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CFU)、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值,并以产生腐臭味时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作为各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5天时解冻猪肉已产生强烈的腐臭味,热死环丝菌菌数在4、0℃和-5℃贮藏时分别达11.28lg(CFU/g)、9.63lg(CFU/g)和6.62lg(CFU/g),而相应的TVB-N值分别达14.92、14.50mg/100g和9.10mg/100g;与之类似,假单胞菌属菌数4、0℃和-5℃贮藏时分别达9.46lg(CFU/g)、8.87lg(CFU/g)和5.37lg(CFU/g),TVB-N值分别达21.59、14.49mg/100g和8.97mg/100g。研究表明热死环丝菌和假单胞菌属导致解冻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冷却猪肉中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冷却猪肉中优势腐败菌对其腐败的作用程度,本研究监测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的变化情况,并接种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肠杆菌和热杀索丝菌于冷却猪肉中,分组检测尸胺含量在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实验表明,优势腐败菌在冷却猪肉冷藏第5d后显著上升(p<0.05),与尸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同时接种多种腐败菌与尸胺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优势腐败菌的协同效应对冷却猪肉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冷却猪肉中优势腐败菌对其腐败的作用程度,本研究监测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的变化情况,并接种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肠杆菌和热杀索丝菌于冷却猪肉中,分组检测尸胺含量在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实验表明,优势腐败菌在冷却猪肉冷藏第5d后显著上升(p<0.05),与尸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同时接种多种腐败菌与尸胺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优势腐败菌的协同效应对冷却猪肉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