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梅  宋元达  刘青  王友玲  吴翰 《食品与机械》2018,34(2):42-45,128
为了提高阿维拉霉素发酵液中氧传递效率,改善发酵液中溶氧水平,增加阿维拉霉素的产量,研究各种氧载体对发酵过程中阿维拉霉素的合成和绿色产色链霉菌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吐温80作为氧载体的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提高生物量和单位菌体的阿维拉霉素的产率。在发酵开始的8h,添加3g/L吐温80,生物量达到了11.82g/L,阿维拉霉素效价达到了340mg/L,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提高了20.63%和21.42%,研究表明氧载体吐温80能通过提高生物量和得率系数来提高阿维拉霉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茂源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初始p H、转速、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进行4因素3水平实验,以TG酶活为响应值,优化该菌株产TG酶的摇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茂源链霉菌产TG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为7.0,装液量为78 m L/250 m L,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96 h。在该条件下进行发酵,谷氨酰胺转氨酶活力可达(1.41±0.02)U/m L。   相似文献   

3.
用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以提高几丁质酶抑制剂的产率。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产几丁质酶抑制剂有重要影响的3 个因素:可溶性淀粉、ZnCl2和培养温度,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3.76 g/100 mL、NaCl 0.05 g/100 mL、KNO30.1 g/100 mL、K2HPO4·3H2O 0.05 g/100 mL、MgSO4·7H2O 0.04 g/100 mL、ZnCl2 0.024 g/100 mL、FeSO4·7H2O 0.001 g/100 mL、初始pH 6、温度28.54 ℃、转速25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几丁质酶的抑制率达到67.58%,较原发酵培养基的几丁质酶抑制率提高36.8%。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吸水链霉菌产雷帕霉素发酵培养基,提高雷帕霉素产量。方法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雷帕霉素发酵产量的显著因素,爬坡试验确定主要因素的最适范围,响应面法确定各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结果 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7.60 g/L、甘露醇30 g/L、黄豆粉28.37 g/L、硫酸铵1.25 g/L、磷酸氢二钾5 g/L、磷酸二氢钾5 g/L、L-赖氨酸1.5 g/L、复合氨基酸1.83 g/L。结论 在最优发酵培养基培养下,雷帕霉素发酵水平由初始182.23 mg/L提高到279.56 mg/L,提高了53.41%。  相似文献   

5.
以链霉菌为发酵菌株,研究了10 L发酵罐中不同培养条件对链霉菌发酵产生磷脂酶D和链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 L发酵罐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种龄17 h,温度28℃,通气量0.8 L/h,转速60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酶活可达到3.48 U/m L。  相似文献   

6.
链霉菌Z331-A是一株活性很好的生防菌,为提高链霉菌Z331-A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该研究在单因 子试验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菌株Z331-A发酵的3个关键因子为发酵时间、接种量、摇瓶转速;然后通过响应 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结果表明,链霉菌Z331-A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d,接种量5.7%,摇瓶转速210 r/min。 在此最佳发酵 条件下,抑菌圈直径可达24.30 mm,比未优化前(19.20 mm)提高了26.56%。 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链霉菌Z331-A发酵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优化绿色木霉菌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绿色木霉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测量不同营养条件下绿色木霉菌落生长直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葡萄糖添加量、丙氨酸添加量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2.11 g/dL、丙氨酸0.15 g/dL、磷酸二氢钾0.30 g/dL。在此条件下培养的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直径达到78.00 mm,与预测值77.87 mm接近(CI>95%)。  相似文献   

8.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ZW017)发酵产麦角固醇的产量为响应值,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检测菌株产麦角固醇含量,在单因素筛选试验基础上,以PDB液体发酵培养为基础条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碳源、氮源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葡萄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最佳工艺条件为:PDB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3g/L、酵母膏5g/L、发酵培养9.64d,麦角固醇平均产量达5761.83μg/100mL,较优化前提高了247.86%,与构建模型理论预测值(5818.39μg/100mL)相吻合,且100mL液体培养基中麦角固醇产量占菌体细胞干质量(0.36g)的1.60%。  相似文献   

9.
试验利用稻草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经响应面优化显著性分析得出:纤维素酶的3种组成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受发酵条件影响最大;起始pH、麸皮和稻草粉3个因素中,起始pH对酶活影响最为显著;最佳因素水平为:起始pH 4.7,稻草粉6.3%,麸皮2.8%。  相似文献   

10.
张海秀  杜春梅 《食品科学》2010,31(17):340-344
用Plackett-Burman 和中心复合(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对影响拮抗链霉菌HD-010 菌株发酵生产抗辣椒根腐病菌活性物质的9 个因素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玉米粉是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抗菌活性物质产量的主要因素。以发酵液效价值为响应值,对3 个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抗菌活性物质效价值的二阶模型,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3 个关键因素的水平为:葡萄糖质量浓度10g/L,蔗糖质量浓度10.2g/L,玉米粉质量浓度25.8g/L,采用此优化配方,发酵液效价值比原始发酵培养基发酵液提高了55.28%,为进一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产磷脂酶D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以一株分离至土壤的链霉菌为研究对象,以菌体浓度和酶活为测量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各种碳源、氮源为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产磷脂酶D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玉米淀粉、大豆蛋白胨和酵母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碳源和氮源的配比。在正交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无机盐K2HPO4和MgSO4的添加量。最终确定其最佳配方为:玉米淀粉10 g/L,大豆蛋白胨10 g/L,酵母粉5 g/L,K2HPO42 g/L,MgSO40.3g/L。用该配方培养菌株24 h后,酶活达到最高为3.53 U/mL,是优化前的1.63倍,为产磷脂酶D链霉菌大规模发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茂原链霉菌转谷氨酰胺酶(TGase)量,对其在氯化镁培养基中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种龄为42 h,接种量为14%,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30℃,转速为220 r/min时有利酶的合成;进一步对影响酶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接种量、转速和温度)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得到TGase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6%,转速213 r/min,培养温度32℃。在该条件下进行发酵,TGase活力可达4.617±0.125 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近21.4%。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色褐链霉菌产磷脂酶D(PLD)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色褐链霉菌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周期7 d,发酵温度28℃,发酵培养基初始pH 6.0,接种量3%,发酵培养基装液量10 mL(1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蛋白胨20.0 g/L,可溶性淀粉25.0 g/L,MgSO4.7H2O 0.5 g/L,CaCO3 1.0 g/L,Tween 8020.0 g/L。  相似文献   

14.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与纯度。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25 g/L、磷酸二氢钾0.6 g/L、硫酸镁0.9 g/L、玉米油12 g/L、发酵液初始pH 6.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250 mL、正菌和负菌接种比例1∶15、培养温度26℃、转速180 r/min、振荡培养144 h,在42 h时加入0.4 g/L的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环化酶阻断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为626.2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6%,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肉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异硫链霉菌LMZM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4个显著性因素:玉米芯粉、大豆粉、酵母粉和MgSO——4。在此基础上,研究不显著因素的最低添加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然后运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中心复合设计确定显著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组成。结果表明,玉米芯粉27.85 g/L、大豆粉16.25 g/L、酵母粉3.46 g/L、MgSO41.18 g/L、K2HPO40.60 g/L、Na2HPO40.40 g/L,木聚糖酶最大理论酶活可达117.80 U/m L,经3次平行实验验证,实际酶活平均值为116.63 U/m L与预测酶活相近,且比优化之前的酶活提高了1.28倍。   相似文献   

16.
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为发酵菌种,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初筛,获得能够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的植物激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吲哚乙酸、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均能够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在5.5 mg/L吲哚乙酸、14.8 mg/L赤霉素和20.5 mg/L 6-苄氨基嘌呤的条件下发酵120 h时,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可达到1.805 g/L,为对照组的1.63 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链霉菌G-HD-4 的黑色素产生量,以L- 酪氨酸为底物,对该菌种产黑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得到最佳产黑色素的发酵条件为:马铃薯15g/100mL、乳糖2.5g/100mL、干酪素2.07g/100mL、MgSO4 0.11g/100mL、KH2PO4 0.25g/100mL、L- 酪氨酸 0.25g/100mL、以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培养基起始pH 值为6.0,装液量为25mL,28℃,150r/min 振荡培养5d,黑色素产量可达(13.4 ± 0.05)g/L,比在基础培养基中的黑色素产量(5.78g/L)提高约2.3 倍。  相似文献   

18.
冯培勇  赵彦宏  张丽 《食品科学》2009,30(23):335-339
利用响应面法对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二水平设计的Plackett-Burman 试验分析7 种因素对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为影响酶活的重要因素。然后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条件:发酵温度31.02℃、发酵时间73.17h、装液量100.4ml。考虑实验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73h、装液量100ml。优化后纤维素酶活由267.81U/ml 提高到360.02U/ml,提高34.4%。  相似文献   

19.
王敏  王颉 《食品科技》2011,(7):29-32,37
为了获得高酶活纤维素酶,试验将Plackett-Burman筛选和Center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考察了影响康氏木霉固态发酵生产CMC酶的发酵条件。PB结果表明,培养温度、时间是影响康氏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高低的主要因素。CCD优化后产酶最适条件为:培养时间7d,温度25.4℃,酶活58.18U/mL。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该项研究为农村秸秆的再利用和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与60Co-γ射线诱变获得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复合碳源,蛋白胨,KH2PO4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利用SAS9.1软件对碳源、氮源以及KH2PO4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X1(氮源)=4.05g,X2(复合碳源)=3.69g,X3(KH2PO4)=4.68%,CMCase最大酶活为94.8688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