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提取方法对灰树花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锐  徐晓东  宋泽  贾茜  冯涛  宋诗清 《食品科学》2019,40(11):88-9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酶解、高压蒸煮及闪式高速提取器处理)对灰树花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分子质量分布,采用电子舌分析灰树花呈味物质的呈味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产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原液相比,所有的处理方式样品可溶性糖的总量都显著性降低(P<0.05),尤其采用闪式高速提取处理后的高压蒸煮制备液降低最多;相反,有机酸总量在处理后都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且在经过闪式高速提取器处理后呈一定程度增加;两种酶解作用后样品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有所增加,高压蒸煮样品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复合酶酶解制备液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以及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两种酶解制备液肽分子质量分布中小于3 000 Da的组分含量最多,经过闪式高速提取后其含量减少,说明闪式高速提取不利于游离氨基酸的提取。PCA分析发现无论酶解还是高压蒸煮处理,味感及呈味物质都与原样存在明显差异,闪式高速提取处理后其味感及呈味物质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灰树花的呈味特性与其特定的呈味物质关系密切,而呈味物质的高效制备取决于提取方法,本研究可为后续灰树花调味品的开发和呈味肽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叶桐  贾有青 《食品工程》2015,(2):16-18,30
采用微波提取技术对香菇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浓度60%,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30 s,料液比1∶25,此条件下香菇中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9.24%。  相似文献   

3.
以黄连子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黄连子中多酚类物质。首先,通过对比不同溶剂对黄连子多酚的提取效果确定了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黄连子中多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51%(V/V)、提取时间41.32 min、料液比1∶32.09(W/V)、提取温度46.1℃、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黄连子多酚的提取得率为(4.43±0.02)%。  相似文献   

4.
以巨峰葡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研究葡萄皮多酚的提取工艺,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进一步通过HPLC法确定多酚的组成和含量。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超声时间1.6h、超声功率430W、乙醇浓度33%,提取率为29.16 mg/g;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葡萄多酚分离效果良好;在葡萄皮酚类物质中确定了10种单体酚,其中主要酚类物质为儿茶素,含量为15.74±0.21μg/mg。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法提取猴头菇中酚类物质,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微波法提取猴头菇中酚类物质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30 s,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60%,此工艺条件下猴头菇酚类物质提取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莜麦是内蒙地区特色作物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理功能。以内蒙古莜麦为原料,以多酚得率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酚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700 W,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时,此时酚类物质的得率为1.239mg/g。  相似文献   

7.
探究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海带多酚的工艺条件,选取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为试验因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海带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带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的清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海带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5.0℃、料液比1∶28(g/mL)、超声时间45min、乙醇浓度75%,在此条件下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118 mg/g,接近模型预测值2.139 mg/g。海带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8.87%和49.73%,IC_(50)相应为81.119μg/mL和222.224μg/mL,其清除能力与多酚浓度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海带多酚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海带中多酚的方法可行、可靠,试验为海带生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制备与抗氧化剂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提取紫苏叶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微波提取紫苏叶中酚类成分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40%乙醇、微波时间为120s、微波功率为100W和料液比为1:4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效果较好,其提取率为15.63±0.09mg/g(干重)。目前鲜见有关用传统方法提取紫苏所得的酚类成分提取率报道,根据已知文献,用传统方法提取所得的酚类成分提取率远比用微波提取方法低。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5,(12):37-39
为探寻迷迭香中酚类物质更有效的提取工艺,以迷迭香干叶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迷迭香中的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物料粒径大小、乙醇浓度、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迷迭香酚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迷迭香酚类物质的微波提取工艺,得其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2(g/m L),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4.30%±0.124%。  相似文献   

10.
联合超声波和双水相技术,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建立了超声时间、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对叶下珠酚类物质提取的数学模型,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时间、料液比、硫酸铵浓度、乙醇浓度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显著,这些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硫酸铵浓度;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乙醇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显著,而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超声时间和硫酸铵浓度、料液比和硫酸铵浓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参数为超声时间46min、料液比1∶46(g/m L)、硫酸铵浓度22%、乙醇浓度29%,在此条件下叶下珠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7.85%(n=3),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煮制时间的近江牡蛎煮制液的风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江牡蛎肉为原料,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分析了水煮20、40、80和120 min 4个煮制时间的牡蛎煮制液的气味及滋味特征的差异,并利用感官评价和结合化学指标对蚝汁的风味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电子鼻、电子舌的结果显示4种加热时间煮制液风味明显不同;80 min样品在气味和滋味特征方面都表现出与其他3种样品明显的差异;感官品评结果表明煮制80 min的牡蛎煮制液风味最佳;呈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煮制液的鲜味与鲜味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化指标分析、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含量测定及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传统和现代熬制工艺下两种“佛跳墙”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熬制工艺对“佛跳墙”的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传统工艺熬制的“佛跳墙”中呈味核苷酸能更好地与鲜味氨基酸结合,呈现更好的鲜味;通过电子舌技术分析得出两种熬制工艺的“佛跳墙”主要在苦味和涩味上有差异;GC-IMS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工艺较现代工艺熬制的“佛跳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更丰富;结合主成分分析发现,两种熬制工艺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可为“佛跳墙”产品开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市售熏鸡的滋味呈味物质差异,对我国不同地域特色熏鸡产品的滋味物质进行综合评价。选取6种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代表性品牌熏鸡为研究对象,对其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进行分析,利用滋味活性值和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s,EUC)值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作用和鲜味强度,通过电子舌评价不同熏鸡间的滋味轮廓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地域特色熏鸡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含量及味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谷氨酸和5’-肌苷酸(5’-inosinic acid,5’-IMP)是熏鸡中主要的鲜味物质;6种熏鸡的EUC值在0.56%~16.08%范围内;电子舌结果表明鲜味和丰富性是熏鸡重要的味觉特征,其中,聊城熏鸡的丰富性特征最强,藤桥熏鸡的鲜味特征最强。综上,谷氨酸和5’-IMP是熏鸡中主要的鲜味物质,鲜味是熏鸡最主要的呈味特征,鲜味物质的差异可能与当地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小白沙"花生种子及其芽苗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芽前后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未发芽花生中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10 (g/mL),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2.23 mg/g;花生芽中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3.84mg/g,约为发芽前的1.7倍。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发芽后酚类物质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还原能力较发芽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制备了石香薷总黄酮调味品。以石香薷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正交试验法优化石香薷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04nm处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合柱层析法制作调味品。当用40%乙醇、液料比20∶1(mL/g)、超声提取40min时,石香薷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较好,含量为61.84mg/g,以聚酰胺为柱材料,50%乙醇洗脱液蒸干,所得黄色粉末即为调味品。  相似文献   

16.
千层塔黄酮类物质的微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千层塔茎黄酮类物质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料液比。千层塔茎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辐射时间30s,微波功率650W,乙醇浓度90%,料液比1:50(W/V)。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6.651mg/g。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蟹味菇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采用闪式高速提取法,并与蒸煮和2种酶解的方法结合处理蟹味菇子实体,以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和味觉强度值为指标,通过电子舌对不同方法处理的蟹味菇进行感官特性评价,并基于电子舌检测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闪式高速提取法可以促进蟹味菇呈味物质的释放。蒸煮可以使蟹味菇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有机酸和核苷酸总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素酶和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酶解会使蟹味菇呈苦味和无味的氨基酸以及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呈甜味的氨基酸及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一的水解酶酶解会增加呈鲜味氨基酸含量,降低呈苦味、甜味及无味氨基酸含量。电子舌雷达图能够反映不同方法处理的蟹味菇滋味特点。通过PCA提取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79%,PCA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的蟹味菇都与常温浸提的蟹味菇原样存在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蟹味菇呈味物质释放具有不同的影响,可以根据对呈味的不同需求处理蟹味菇。  相似文献   

18.
以核桃粕为原料提取鲜味物质,利用电子舌检测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法提取核桃粕中鲜味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 表明:各因素对鲜味物质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0 min、加酶量0.20%(以核桃粕质量计)、水料质量比25∶1,在此工艺下获得的核桃粕...  相似文献   

19.
高压对从梨渣中提取酚类物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高压对乙醇溶液提取梨渣中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V/V)比较适宜。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酚类物质的得率逐渐升高(400MPa除外),且在500MPa以前得率提高的幅度较大,压力到达600MPa以上后得率增幅不大。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酚类得率先升后降,提取时间以10min为宜。酚类物质的得率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到50℃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高压对乙醇溶液提取梨渣中酚类物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提取番石榴叶中多酚物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石榴叶为原料,研究了多酚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探讨了各因素对多酚物质提取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组合,结果为微波功率640W,提取时间2.5min,乙醇浓度50%,料液比(m/v)1∶40,多酚物质提取含量为140.77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