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山茶油为原料,采用拟三元相图法优化微乳液配方并研究其稳定性。探讨助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值)和制备温度对形成微乳液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拟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区分山茶油微乳液类型,最后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具有最大加水量的山茶油微乳液的最佳条件为:固定山茶油与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质量比1∶2)作油相占比34%,加水量15%,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4∶1作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值4∶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质量比6∶4,制备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微乳液的类型为W/O型,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储藏稳定性、耐盐性和耐碱性。  相似文献   

2.
橄榄油微乳体系的相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豆卵磷脂和司盘80(Span80)复配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构建橄榄油微乳体系。采用拟三元相图法,考察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值)、盐浓度等因素对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电导率、负染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微乳体系的结构,以优化体系配方、考察微乳液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与Span80以质量比为3:1复配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并与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按质量比(Km值)为2:1混合,所形成的大豆卵磷脂/Span80/乙醇/橄榄油/水微乳区域面积最大;甘油或少量盐离子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微乳单相区的面积,但当盐浓度(CNaCl)大于4 mol/L时,微乳区域面积明显减小;在大豆卵磷脂/Span80/橄榄油/乙醇/甘油/水微乳体系中,当水相(w/w甘油=1:1)含量大于22 wt%时,体系逐渐由W/O型转变为双连续型结构。当水相含量超过30 wt%,体系则发生相分离。此研究为橄榄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紫苏子油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可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紫苏子油不溶于水,将其掺入水性介质中相当困难,致使生物利用度较低。本研究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值(HLB)为指导,制备复合表面活性剂,并结合伪三元相图,利用转相乳化法制备纳米微乳。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以形成稳定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并评估其稳定性。紫苏子油纳米微乳的最优配方为:在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3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3∶2)的质量比为8∶2;Tween80/Span20复配的HLB值为14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1∶1)的质量比为8∶2;EL-40/PEG-400复配的HLB值为13.5时,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总油相(IPM∶紫苏子油=2∶1)的质量比为7.5∶1。通过分析制得的紫苏子油微乳的粒径、电位和类型,稳定的紫苏油纳米微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53.10~69.16 nm,电位分布在-32~-34.6 mV,进一步佐证了紫苏子油微乳的稳定性较好,且制备的所有微乳均为水包油型(O/W型)。将制备的紫苏子油纳米微乳于37℃烘箱放置15 d,与紫苏子油相比,紫苏子油纳米微乳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了油包水型紫甘薯色素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相质量为指标,通过绘制三元相图确定微乳体系中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最佳比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色素含量、水相p H对最大增溶水相质量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鉴别微乳液的类型。结果表明,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更有利于形成微乳液的形成。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它的浓度都能影响最大增溶水相质量。制备的油包水型微乳液在贮藏期间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藤藤 《中国油脂》2021,46(11):21-25
通过水相滴定法制备蛇油纳米乳,研究了混合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对蛇油纳米乳制备的影响,并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最佳蛇油纳米乳配方。结果表明:混合油相选择蛇油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表面活性剂选择Span80和Tween80二者质量比27∶ 73,助表面活性剂选择PEG400;最佳蛇油纳米乳配方为蛇油1.6 g、IPM 2.4 g、Span80 1.08 g、Tween80 2.92 g、PEG400 4.0 g、水8.0 g。所制得的蛇油纳米乳为O/W型,平均粒径为63.01 nm,PDI为0.226,Zeta电位为-19 mV,液滴外观为圆形,粒径均匀且状态良好;离心后清澈透明,不分层;不耐高温,需要在25 ℃以下贮存;冷冻后,可以在室温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氧化稳定性较蛇油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吐温80-司盘80复配表面活性剂(HLB为6)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值为4∶1)制备了油包水型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氧化微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测定电导率鉴别微乳液类型,纳米粒度仪测定微乳液的粒径,考察25℃条件下贮藏时间对微乳粒径的影响,评价微乳液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氧化稳定仪测定EGCG微乳液在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乳液外观澄清透明,在25℃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好,放置50 d后微乳液的粒径变化小,放置期间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并且在植物油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杨晨 《中国油脂》2021,46(6):59-64
采取相转变法和拟三元相图法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从不同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助表面活性剂中筛选最佳组分以确定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为牡丹籽油/Tween 80/Span 80/无水乙醇/水;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25 ℃,以Tween 80与Span 80(质量比为6∶ 4)为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为1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比例(Km)为1∶ 1,先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匀,再逐滴加水。在最优条件下,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结构以W/O型向双连续相再到O/W型转变,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为微黄澄清透明状液体,粒径为(40.63±1.77)nm,多分散系数稳定在0.218±0003,电导率为(681.75±19.15)mS/cm。同时发现,低浓度盐离子(≤1.0 mol/L)的存在可以促进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形成,但盐离子浓度过高(≥1.5 mol/L)时会抑制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食品级Tween 80微乳对红茶茶汤沉淀的控制作用,采用加水滴定法制备了以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柠檬烯为油相,1,2-丙二醇、聚乙二醇400、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体系,根据拟三元相图微乳有效区域面积、微乳增溶水相能力和微乳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确定了空白微乳的处方,并研究了微乳对红茶茶汤特性以及茶汤内沉淀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微乳处方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值5∶5,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简称油剂比)2∶8和1∶9;微乳液抑制红茶茶汤沉淀的最佳工艺为:油剂比1∶9、含水量60%、添加量3~5mL;微乳液处理后的红茶茶汤澄清透明无沉淀,茶汤中可溶性蛋白质、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的保留率分别为98.8%、98.9%、98.1%和97.4%。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原料,筛选出肉豆蔻酸异丙酯空白微乳的最佳配方。首先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筛选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探究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之比Km值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然后以离心和染色实验来判断微乳的稳定性和构型。结果表明:当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吐温80复配司盘80作为复合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IPM=4∶2∶4),且Km=2∶1,HLB=7.5时,形成的微乳液稳定性最好。此条件下,油包水型微乳的最大载水量为15.3%。因此可以说明伪三元相图法制备肉豆蔻酸异丙酯方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鱼油微乳液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食用大豆油和丙三醇作为鱼油的油相溶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和乳糖(9:1,w/w)为表面活性剂相,制备了O/W型鱼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法考察了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的影响,测定了鱼油微乳的电导率变化和粒径大小,研究了微乳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该鱼油微乳液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平均粒径在10~100 nm之间,稳定性良好。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相和油相质量比为9∶1,含水量80%(w/w)的鱼油微乳液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于拟塑性流体。结论鱼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包封鱼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水/Span80-Tween80/醇/大豆油食品级微乳。选用助乳化剂浓度法制备微乳液。用改良三角相图法筛选得到了能形成大豆油微乳的食品乳化剂。考察了助乳化剂及其浓度对增溶水量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油包水(W/O)、双连续(B.C.)和水包油(O/W)类型。结果表明,大多单一食品乳化剂不能形成W/O大豆油微乳,Span80和Tween80复配后HLB值在9.7~12.9之间时能获得相对大面积的可转相微乳区域。乳化剂与油的相对比例不同,助乳化剂助溶效果不同。甘油是低乳化剂含量下效果相对较佳的助乳化剂,其浓度为25%时的增溶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胡柚精油纳米乳并对其进行了品质评价。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配方,直接以胡柚精油为油相,从Span系列和Tween系列中筛选出Span-80与Tween-80作为混合表面活性剂,选用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加入蒸馏水制备胡柚精油纳米乳。通过染色法鉴定染色法该乳液属于O/W型,清澈透明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经激光粒度仪测得分散相平均粒径为21 nm,且粒径大小集中,影响因素实验表明该胡柚精油纳米乳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吐温-80制备食品级微乳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测定粒径以及观察离心、温度、盐度、酸碱等环境因素对微乳外观上的影响,从而评价微乳的稳定性,并比较不同微乳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微乳的稳定性很好,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丁酸乙酯为油相,所制得的吐温-80食品级微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甘油解猪油微乳液,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制备温度及制备方式等因素对微乳液形成过程中最大增容水量的影响,并鉴别该微乳液的类型及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甘油解猪油为油相,在60℃的条件下通过磁力搅拌的方式制得的微乳液增溶效果最好,该微乳液呈油...  相似文献   

15.
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辛酸甘油酯为油相,通过拟三元相图方法,研究了吐温20、60、80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尼泊金乙酯等表面活性剂,乙醇、丙二醇、正丁醇等助表面活性剂对于微乳体系增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醇有助于形成微乳体系,油相中醇的比例越高,微乳相越大,但表面活性剂相中醇的含量不易过多;微乳体系的水相全稀释性主要取决于油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Wo/Ws,在单辛酸甘油酯/吐温80/乙醇/水和单辛酸甘油酯/吐温80/丙二醇/水体系中,当Wo/Ws>1时,即使添加足量的醇也无法形成全稀释微乳.而且,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一定具有增效作用.最后,确定微乳配方为油相:单辛酸甘油酯与丙二醇质量比2∶1;表面活性剂相:吐温80与乙醇质量比为2∶1;水相:双蒸水.该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单相区面积为73.81%,具有3条可无限稀释通道.盐离子浓度和pH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微乳体系在NaCl浓度0.1~0.6mol/L范围内稳定性较好,且受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改善胡椒叶精油在水相环境中应用的微乳体系.以胡椒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胡椒叶精油,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制备胡椒叶精油微乳液,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Km值等因素对微乳区域面积的影响.最终制备以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为水相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褚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精油特有的香气和抑菌性,使褚橙精油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但褚橙精油的水溶性差、且易挥发特性限制了其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Span 80)为乳化剂,采用高速剪切的方法制备了褚橙精油O/W纳米乳液。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比、质量浓度以及乳化剪切速率对褚橙精油纳米乳粒径、ζ-电位、黏度、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索了制备褚橙精油的优化工艺参数:当褚橙精油的质量浓度为5 g/dL时,Tween 80和Span 80复配质量比为1∶2,复合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3 g/dL,乳化剪切速度为12 000 r/min,所得乳液粒径为(135±0.76) nm,ζ-电位绝对值(30±0.36)mV,稳定性良好。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纯精油,褚橙精油纳米乳表现出更强的抑菌效果,说明将精油乳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这为该精油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籽油为原料,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相等因素的选择优化,确定了番茄籽油微乳的基本制备工艺及其参数。结果表明:以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_m(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值为2.68、混合表面活性剂与番茄籽油的比值为7.05时,乳化率为65.72%,乳化效果良好;同时考察了不同因素(高温、低温、光照、盐离子浓度和种类)对微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微乳的低温、盐离子浓度稳定性较好,而高温、光照和盐离子种类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以猕猴桃籽油为原料,采用拟三元相图法制备微乳液并研究其稳定性,以推测货架期。在固定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制备温度为30℃的条件下,分别讨论猕猴桃籽油与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混合表面活性剂吐温80与司盘80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Km值)的比值对形成微乳液面积区大小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拟三元相图微乳液区面积大小确定各因素的配比;并以过氧化值为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探讨贮藏温度对猕猴桃籽油微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推导出货架期模型,对猕猴桃籽油微乳液货架期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制备具有最大含水量的猕猴桃籽油微乳液的工艺组合为:猕猴桃籽油与IPM质量比11、吐温80与司盘80质量比21、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31,该条件下油相占体系的24.3%、增水量为19.29%,微乳液的类型为油包水型,并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猕猴桃籽油氧化一级反应回归方程为c=0.041 7e~(0.001 1 t),氧化反应动力模型为k=652.3e-(32 763.8)/(RT),该模型预测猕猴桃籽油微乳液在25℃货架期为1 491.53h。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亲脂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新型的聚合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Arlacel P135)和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质量比9∶1,HLB=5.4)制备复乳。采用离心保留率、光学显微镜和黏度等方法评价初乳和复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相比,大分子聚合表面活性剂Arlacel P135可以显著地提高复合乳状液的稳定性,在优化的条件下复乳的稳定性可以达到2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