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液液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个香型11个品牌白酒酒样的风味组成。应用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白酒风味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构建了基于21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香气强度的不同香型白酒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香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同一香型不同品牌白酒的风味物质香气强度具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细微差别。该方法为白酒风味品质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相色谱对特香型4类(X1~X4)年份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有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共检测定量出30种风味物质。运用挥发性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来计算4个年份类别的特香型白酒的综合得分,得分顺序为X1>X2>X3>X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X1、X2类年份白酒之间差异较大,X3、X4类年份白酒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与X1、X2类别的年份白酒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感官品评大体一致,说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鉴别特香型年份类别白酒。  相似文献   

3.
周利  张毅  徐姿静 《酿酒》2023,(6):67-71
利用气相色谱分别对12种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微量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出89种主要成分,不同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存在差异,建立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可以将不同香型白酒明显区分。对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四大类物质进行香型间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特性和共性。本研究为全面剖析白酒风味物质,深入白酒风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白干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液液萃取法萃取老白干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检测到了107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了其中的90种,其中对老白干香型白酒整体香气贡献大的香气成分有4-乙基愈创木酚、乙酸-2-苯乙酯、丁酸、3-甲基丁醇(异戊醇)、β-苯乙醇、2-乙酰基-5-甲基呋喃、苯丙酸乙酯、1-壬内酯、3-甲基丁酸(异戊酸)、香兰素、乙酸乙酯、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和(2,2-二乙氧基乙基)苯等物质,这些香气成分是老白干香型白酒的重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目的在于使特香型年份白酒的评定标准更加科学化、数据化、程序化,不再单纯的依靠感官品评判断白酒质量。本实验选取四特酒A(五年成品酒)、B(九年成品酒)、C(十五年成品酒)、D(二十年成品酒)4类年份白酒各5个成品酒样品,从特香型年份白酒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图谱中筛选出17个特征指纹峰用于构建指纹图谱,本实验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年份类型白酒指纹图谱进行鉴别,得出与实际感官品评类似的结果,总体上可以区分特香型年份白酒的档次。说明聚类分析可以用来鉴别不同年份的特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6.
7.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馥郁香、浓香、酱香、兼香、小曲清香、大曲清香型六种白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结合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对样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六种白酒共检出7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28种、醇类11种、醛类12种、酮类9种、萜稀类6种以及其他类7种;指纹图谱表明,清香和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物质有2-乙基呋喃、甲酸乙酯,酱香型白酒是3-羟基-2-丁酮、糠醛、二丙基二硫,馥郁香型白酒为丁酸异丁酯、2-已烯醛、柠檬烯、己酸丁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上馥郁香型和浓香型、兼香型白酒更接近,小曲清香型白酒和大曲清香型白酒归为一类,酱香型独成一类。  相似文献   

8.
以5个轮次的特香型粮糟基酒为对象,使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轮次基酒中总酸含量随轮次数增加先减少后增大,第5轮次酒总酸含量最高,达1.40 g/L;总酯含量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小,第4轮总酯含量达到最高值6.35 g/L,随后降低至5.24 g/L;通过直接进样法结...  相似文献   

9.
为了区分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基酒,对茅台镇49个酱香型白酒基酒样品进行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评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各轮次基酒的总酸、乙酸乙酯、正丙醇含量随着轮次数增加而减少,总酯、乳酸乙酯含量先增后减,醇类、醛类和己酸乙酯含量基本保持稳定。感官品评结果显示,各轮次基酒的风格随着轮次数增加由酯香、粮香、酸、涩向酱香、甜、丰满过渡,最终表现为焦香、苦、丰满。基于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的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基酒的分类,不同轮次基酒样品可划分为三类:①一、二轮次基酒;②三、四轮次基酒;③五、六、七轮次基酒。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对特香型大曲酒酒尾与基酒进行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了特香型酒尾及基酒的主要成分及其香味物质成分含量,同时研究了两者各主要成分之间的差异,为合理使用特香型酒尾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特香型白酒酒尾中的总酸和酸类物质含量远大于基酒中相应物质的含量;而醇类物质、醛类物质、酯类物质在酒尾中的含量普遍小于基酒中相应物质的含量;酒尾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远远大于基酒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豉香型白酒风味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豉香型九江白酒风味成分的定量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及各种先进分析仪器处理分析,建立了针对豉香型白酒风味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先前定量分析66种风味化合物的基础上,使定量分析能力达到100种以上.同时,对豉香型九江白酒风味成分的定性及呈香化合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以46种白酒为样本,并以每一样本的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17种香味成分的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定性定量分析数据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分别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白酒香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两种分析方法及其分析结果的比较,文中最终选定主因子分析法为降维的最佳方法。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馥郁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鬼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酒龄馥郁香型白酒成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 对新产和贮存0.5~30年的52°白酒中20种主要成分随酒龄的变化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幵对其pH值、电导率等进行分析测定。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研究较好地揭示了白酒的贮存时间与总酸、总酯以及各种醇类的变化规律,即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总酯及低级醇类含量降低,而总酸与高级醇类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该规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有效预测酒龄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添加哈拉道、捷克萨兹、卡斯卡特、西姆科4种酒花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4种酒花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相似处及不同点。结果表明:添加卡斯卡特、捷克萨兹、西姆科3种酒花的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卡斯卡特、哈拉道、西姆科酒样存在着相同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类似。聚类分析将不同的酒花葡萄酒样品聚为两组,一组为哈拉道、卡斯卡特、西姆科,另一组为捷克萨兹,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两种分析方法能较好区分出加入不同种类的酒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燕麦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文选取了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9项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燕麦品种间各个营养指标的变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燕麦的品质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建立燕麦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之间,\  相似文献   

16.
将冷却猪肉用托盘、真空、气调的方式包装放置5℃条件下贮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包装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腐败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品质指标变化发现,微生物和尸胺、腐胺、电导率、TVBN、pH都可以作为腐败指标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进程,影响其货架期的长短。主成分分析中的旋转因子空间成分图可以直观地确定一部分指标的相关关系,除去不相关的指标,进而进行聚类分析,树图把指标分为4大类,细菌总数与TVBN、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的距离分别为0.255、0.320和0.340;假单胞菌、电导率与TVBN的距离分别为0.282和0.305;腐胺与尸胺的距离为0.356,但与其他指标距离较远;pH与其他指标的距离均较远。因此,对于不同包装的冷却猪肉,细菌总数、TVBN、假单胞菌和电导率可以作为判断其腐败品质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可客观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变质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亚萍 《中国油脂》2021,46(9):112-119
开展了不同产地对油茶籽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我国47个产地的108份普通油茶籽样品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47个产地的108份油茶籽样品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以油酸的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达79.86%,不同产地样品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海南省5个产地外,其余各个产地样品中油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油茶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油茶籽中的甘油三酯包括12种组分,其中OOO含量最高,其次是POO和OOL,LLL和PPL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OO、SOO、SOP、PPO、POL+SLL、OOO是油茶籽油的特征甘油三酯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含量在1%以上的甘油三酯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2类,第一类42个产地,第二类5个产地均属于海南省。该研究为我国普通油茶的鉴别分类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白酒香型与香味成分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同的酿酒工艺决定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成分。5种香型酒中酸含量最高的是酱香型、药香型酒,清香型酒酸含量最低;酯含量最高的是浓香型酒,最低的是米香型酒;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药香型酒,最低的是清香型酒;羰基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酱香型酒,最低的是米香型酒。(陶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海星样品中Cr、Co、Ni、Cu、Zn、As、Se、Cd和Pb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对我国山东、辽宁和江苏等7个省份海星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PSS11.5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星中Cd和Cr的平均含量均超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值(GB2762-2012)。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60%,得出Zn、Se、Ni和As为海星的特征性元素,并且对特征性元素人体摄入量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利用特征性元素对所测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欧式距离为25.0时,所测样品聚为海燕和海盘车两大类,依照此类聚类分析方式,样品还可以聚为5大类和8大类,通过分析结果表明聚类依据大部分取决于海星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红星兼香型白酒的主要风味物质,对其和其他3种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白酒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鉴定出138种香气物质,红星兼香型白酒包含116种,化合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高于其他3种香型白酒。通过GC-O技术从红星兼香型白酒中嗅闻到35种香气活性物质,按照香气强度值的大小,对红星兼香型白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有己酸乙酯、己酸、苯乙酸乙酯、苯丙酸乙酯、异戊酸、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3-己烯酸乙酯、乙基糠基醚、庚酸丙酯、戊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红星兼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及产品特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