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氟碳铈矿为铈源,氨水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CeO2。研究了氟碳铈精矿溶解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eO2晶粒尺寸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纳米CeO2粉末为立方晶体,结晶趋于完整,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2.
纳米二氧化硅(nSiO2)微球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其表面富含可供改性的化学官能团,并且稳定性高,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模板化包药、药物运载、药物缓释等领域.以磁性Fe3O4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二氧化硅(nMSiO2)微球,在药物传输以及荧光标记诊断方面可以实现磁导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nMSiO2微球上接枝可以发荧光的异硫氰酸(FITC),可以实现磁引导的同时示踪.获得的nMSiO2微球利用磁性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nSiO2微球包裹了磁性Fe3O4后,nMSiO2微球具备磁性,且其性能与纯nSiO2有了本质的差异,接枝异硫氰酸且能够发出荧光.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硅易聚集成团且与有机基体之间结合力差的缺陷,结合环氧树脂具有较多活性基团、良好的油溶性等特点,将环氧树脂扩链并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改变对-氨基苯甲酸和环氧树脂的配比优化出最佳改性方案,利用沉降实验、吸水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来衡量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极性、分散能力等性能进行分析,得出对-氨基苯甲酸和环氧树脂E-44的摩尔比为1∶1、改性温度为100℃时改性效果最好.最后,建立微观模型,分析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Cl2为原料,CO(NH2)2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粒子.在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NP-10及适量有机溶剂作为分散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对粒子的化学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iO2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玻璃、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微粉.讨论了反应物的浓度、沉淀溶液的pH值等多种工艺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SiO2微粉的形成机理.TEM、BET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粉粒子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76nm,比表面积为452m2/g.  相似文献   

6.
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NiO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不同镍盐与不同沉淀剂制备纳米NiO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探索。结果显示:以氯化镍为镍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用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NiO效果较佳。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NiO呈立方晶型、晶体为7-10nm。质量分数为99.7%。最佳工艺参数是:n(NiCl2):n(NH4HCO3)o 1.0:2.0~2.5,沉淀温度40℃,沉淀时间1.0-1.5h,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1h。  相似文献   

7.
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克服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易团聚、易氧化、耐酸性差等缺点,提高其在催化剂、靶向药物载体、生物分离、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领域的利用效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以其为核用Stber法制备出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复合纳米粒子. 对包覆前及包覆后的磁性纳米粒子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的表征,并研究了二氧化硅的包覆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磁性和耐酸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四氧化三铁及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约20 nm和40 nm;磁性四氧化三铁的磁饱和强度为5.7 emu/g,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磁饱和强度也达到5.1 emu/g;此外,在稍微降低磁性的条件下,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耐酸性.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HAP粉体,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的HAP粉体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TEM对所制粉体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煅烧后粉体的结晶程度明显提高,在进行煅烧时以900—1000℃煅烧1h以下为宜.反应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水玻璃、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微粉.讨论了反应物的浓度、沉淀溶液的pH值等多种工艺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SiO2微粉的形成机理.TEM、BET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粉粒子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76nm,比表面积为452m2/g.  相似文献   

10.
选用聚乙二醇2000、六偏磷酸钠和BK Giulini公司提供的粉体分散剂Lopon 885对化学沉淀法制备的HA进行水中分散性试验研究。用粒度分布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分散体系进行粒度分布、形貌和物相分析。对粉末HA颗粒的团聚及分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粉体的组成相以羟基磷灰石(HA)为主,且颗粒具有近似球形的微观形貌。(NaPO3)6和Lopon 885对HA颗粒团聚的消弱作用明显,可以认为合理选用分散剂是在不影响HA粉体品质前提下消除HA颗粒团聚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考察常压状态和加压状态下单质硅溶解法制备硅溶胶的工艺条件,探索加压状态下的大粒径硅溶胶的制备。结果表明:常压状态下,硅溶胶制备的较佳工艺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 h,200 mL蒸馏水中加入10 g硅粉和0.3 g氢氧化钠,所得硅溶胶粒径在30 nm左右;加压状态下,硅溶胶制备的较佳反应条件:压力2 MPa,温度150℃,反应时间8 h,200 mL蒸馏水中加入10 g硅粉和0.3 g氢氧化钠,可制得粒径在100 nm以上,单分散状态良好的大粒径硅溶胶。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六甲基二硅胺烷为改性剂,采用湿法工艺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分别探讨了改性剂用量、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经六甲基二硅胺烷改性处理后,表面羟基数明显减少;改性剂用量、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均有影响.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数的测定,验证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硅溶胶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表面水和表面羟基的存在形态以及在高温蒸汽作用下二氧化硅的晶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TiOSO4溶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业偏钛酸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的TiOSO4为原料,通过溶胶法在不同基片上制得了纳米TiO2薄膜,并在450℃下进行了晶型转化。XRD分析表明组成薄膜的TiO2为锐钛型结构,一次粒径为10—20nm;经SEM扫描电镜与AFM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组成薄膜TiO2纳米颗粒粒径均匀,组织致密连续,而且薄膜表面凹凸不平,增大了有效比表面积,有利于光催化反应进行;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其能有效降解有机物,光降解效果一定范围内随着涂膜次数增加而提高,当涂膜多于5次以后,此种效果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TiO2溶胶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前体溶胶法制备了稳定的粒径为10nm以下的TiO2纳米溶胶,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对TiO2微粒的形成进行表征,发现乙酸与钛酸四异丙酯加入量对TiO2的粒径和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二氧化硅溶胶是二氧化硅微粒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胶体溶液, 在陶瓷、纺织、造纸、涂料、水处理、半导体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盐酸为催化剂, 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二氧化硅溶胶, 初步研究了溶剂、pH 值以及添加剂对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来实现对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控制。结果表明, 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 溶胶的稳定性增加;无添加剂时, 随着pH 值的升高, 溶胶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在添加剂存在下, 随着pH 值增加, 溶胶的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加入添加剂DMF, 能使溶胶的凝胶时间延长;n (TEABr)/ n (TEOS)大于0 .05 时, TEABr 能使溶胶的凝胶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TiO2水溶胶对棉织物的拒水整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TiO2水溶胶,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对不同浓度的TiO2水溶胶整理棉织物后的耐水压值和淋水级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拒水性能,并对织物表面拍摄了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8.
选用氯化铬和醋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改变分散介质方法合成了一种溶胶型有机铬交联剂。通过与聚丙烯酰胺(HPAM)制备的调剖体系进行交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Cr3+)/n(Ac-)=(1∶2.5)1∶3.0,交联剂Cr3+质量浓度为197328mg/L,pH为79,与HPAM形成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凝胶,且所制备铬溶胶原位交联剂在高矿化度、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的交联稳定性,适合油层深部原位交联,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  相似文献   

19.
SiO2 溶胶稳定性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二氧化硅溶胶是二氧化硅微粒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胶体溶液。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盐酸为催化剂, 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二氧化硅溶胶,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溶剂乙醇(EtOH)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pH 、添加剂(DMF)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和温度对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利用这些因素来实现对二氧硅溶胶稳定性的控制。结果表明, 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随着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的增加, 溶胶的稳定性增加。其次是添加剂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 加入添加剂DMF , 能使溶胶的凝胶时间延长。其他因素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温度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最小, 随着温度的上升, 溶胶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实验表明,聚丙烯酰胺溶胶与凝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均符合McAlister方程。溶胶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凝胶的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此外,溶胶与凝胶的热稳定性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