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吐哈盆地盖层物性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根据测井资料可综合评价泥质盖层的参数,包括厚度、排替压力、盖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砂量等.针对一些反映盖层物性封闭的参数进行分析,建立了吐哈盆地盖层物性封闭测井模型,为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盖层物性封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丘陵油田是一个早期注水开发的低孔、低渗性油田,目前已达到了中高期含水阶段。由于注入水的影响,其地下情况变的尤为复杂,给测井准确评价储层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此,主要对该区水淹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水淹层解释方法、水淹层测井新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吐哈盆地盖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李军  缪定云 《测井技术》2003,27(3):238-241
根据自然伽马能诺测井中粘土矿物特征值,利用能谱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在理论图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吐哈盆地泥岩岩性组份分析典型图版,确定泥质岩微观组份,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三角解析技术对泥岩组份进行了定量计算,使吐哈盆地泥岩盖层品质评价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油水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论韬  孙思平 《吐哈油气》2008,13(2):112-116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油水运动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了准确掌握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有效地控制地下油水运动,解决油田开发中由于平面及剖面开采的不均衡性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文章从油井的生产特征分析入手,应用数理统计、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油藏水线推进速度,油水分布特征及含水变化特点,提出控制地下油水运动的措施意见,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研究认为,合理的注采井网是搞好开发的先决条件,井距越小,水线推进速度越快,反之,井距增大,水线推进速度减小;连通率越高,连通方向越多,水驱波及体积越大,开发效果越好。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是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领域,沉积体系研究认为: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物源来自北部,沉积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厚层块状砂岩与煤系源岩互层叠置,厚度大且横向分布稳定,具备整体勘探、连片含气的潜力,是开展精细勘探、拓展致密砂岩气规模储量的重要领域。通过岩心观察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形成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的主控因素是成岩作用、沉积作用,而构造作用形成的微裂缝改善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因此,寻找裂缝发育带是勘探获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首先研究了地应力所造成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泥岩电阻率是挤压地应力的灵敏指示计;然后,基于泥岩电阻率对地应力响应灵敏的特性,定性确定地应力在井筒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地应力对储层一盖层系统的影响,发现优质储层总是分布于高挤压应力背景下相对低应力处,同时,在分析岩心资料、试油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泥岩电阻率与邻近砂岩储层品质的关系;最后,从有效地应力角度将挤压应力非均质性和欠压实作用统一起来,指出有效地应力作用是影响储层品质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勘探区域,吐哈盆地火焰山油田致密砂岩储集层描述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纵向上选层,平面上选区,优选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井位优化部署。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沉积特征、岩石结构与泥岩颜色及储集层特征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揭示火焰山构造目的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等6种微相。同时,进行储集层敏感性分析,在油田储集层描述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域,共部署设计SJ 2井、SJ 3井2口水平井,经试油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由于以往仅仅依据构造资料,故在吐哈盆地鄯勒地区第三系部署的部分钻井相继落空,气藏规模和储量未能落实。目前的勘探实践表明,该区第三系浅层气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构造气藏,而是一个构造―岩性控制的复合型气藏。利用:1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的地层和气层综合描述技术;2以多井、多方法的层位标定为基础,以人机交互综合解释为依据,以构造演化分析为检验的构造模型建立技术;3地震相、测井相和沉积相相结合的沉积模型建立技术;4高精度的储层反演技术;5地震沿层信息和AVO、Compak方法储层含气性预测等气藏综合描述技术,对吐哈盆地鄯勒地区第三系浅层气藏进行了综合描述,结果,查明了构造形态、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分布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关系,搞清了储集类型及特征以及储层各项参数(包括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含气体积等),明确了气藏含气范围、驱动类型与圈闭类型,落实了气藏规模及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0.
吐玉克油田为一块状底水稠油油田,含油性与物性关系明显;油层电阻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建立了稠油层物性与含油性关系以及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基于剖面岩性复杂的特点,分别利用声波、密度测井分段开展了以孔隙度模型为主的储层参数建模;以孔隙度15×10-3 μm2和渗透率17.5%关系为拐点和试油约束的中子-密度交会方法,建立了油层分类标准;岩心分析岩石物性数据和测井计算孔隙度、渗透率结果对比表明,储层参数模型精度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成果解释精度高,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沉积成熟度低、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特征分析认为:湖盆可容空间较小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横向迁移频繁,易形成席状分布的砂体(水下分支河道复合作);可容空间增大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不发育,这时水下分支河道延伸不远,河道砂体较孤立,河口砂坝相对比较发育。利用地震测井约束反演不仅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预测砂体的横向分布,使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从井孔扩展到井间,从一维扩展到二维和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井壁成像测井、方位电阻率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新技术,引进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主要储集层类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测井分析,讨论了沉积相、微相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有效裂缝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应用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利用试油井段测井数据,作出总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交会图、总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裂缝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确定各类产能储集层的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电阻率的下限值,并以此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了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在吐哈盆地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开展了储集层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集层沉积相和成岩储集相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二者有机的结合和延展,来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的时空展布,同时依据储集层物性参数特点和储集层类型配置关系,划分出了六类岩石物理相类型。该分类结果将对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二叠系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疆地区二叠系广泛分布,中二叠统上段和下二叠统上段主要的烃源岩发育段。准噶尔盆地在以二叠系为油源的含油气系统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吐哈盆地二叠系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而且前二叠系的勘探程度较低,仍处在勘探早期阶段。在吐哈盆地寻找以二叠系为油源油气聚集带的有利方向是,合北生烃坳陷周边的塔克泉-鄯善、吐鲁番-葡北、库木三个隆起带和博格达山前低部位。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天然气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发育,侏罗系以分布轻质油为特色,绝大多数气藏为凝析气藏,且轻质油藏溶解气油比大,油溶气丰度很高;在台北凹陷,油气并存为油气分布的重要特点,气藏的分布与油气分异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发现的气藏层位均为侏罗系,其上的地层中没有气藏分布可能与盖层封闭性差有关。另外,埋深较大的侏罗系及三叠系中与烃源岩互层或很近的砂岩中存在规模很大的致密砂岩气藏;分布广泛的煤层吸附气也是重要的潜在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煤层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从美国在低煤阶的粉河盆地取得了煤层气勘探突破之后,低煤阶含煤盆地已不再成为煤层气勘探的“禁区”。据专家估算,我国低阶煤中拥有煤层气资源量约16×1012m3,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47%.吐哈盆地是我国主要的低煤阶盆地之一,通过对该盆地煤层发育特征、煤层气含量与成分、煤层的等温吸附特征、煤储集层特征等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吐哈盆地具有雄厚的煤层气勘探基础,煤层气资源潜力大,勘探领域广阔,勘探前景看好,将成为吐哈盆地常规油气勘探的一种重要替补类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和地层水化学成分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条件:认为①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演化表现为:从古至今封存条件变好,现今地层水经历了相对干古流更为强烈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地层水矿化度和各种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增大,封闭条件比古流体更好。吐玉克区块的古流体经历了相对较强的蒸发浓缩作用和流体-岩体相互作用,而玉东鲁和鲁克沁区块的古流体大多经受过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②鲁克沁构造带流体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印支末期-中燕山期,存在两种地下水流,一种为自西北向东南的沉积水流,另一种为自东南向西北的大气淋滤水流,水动力强度较大。第二阶段为燕山晚期-至今,主要表面为沉积水自深部向浅部的侧向和垂向运动,但流体动力强度较小。③地层流体地球化学和流体动力研究进一步证实,鲁克沁构造带油气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移的,既估叠世后期-中侏罗世早世早期边运边降解,中侏罗世中晚期-现今的降解作用减弱,主要表现为油气的保存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的构造演化、储集层展布及孔隙演变、油源对比、成藏期、稠油稠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吐玉克稠油油田形成于早侏罗世,并具有良好的构造条件和储集条件;原油稠变原因除与二叠系烃源岩在低熟期生排的原油本身就比较粘稠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厌氧细菌降解和轻质组分散失有关。指出鲁克沁弧形带是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和稀油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在油藏描述关键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肖慈Xun  罗继红 《测井技术》1993,17(1):36-41,53
近年来神经网络在国际上迅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并用于关键井的测井研究之中。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建立了两种主要地层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模型,其精度及实际预测效果均令人满意。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基本特点、实现过程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