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任军 《新建筑》2007,(1):64-67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基础教学实验楼的设计中,通过城市共享、生态共享、场所共享的设计理念,将理性的分析方法在总体规划、场所塑造、空间构成、功能划分和建筑造型等各个设计步骤加以贯彻,使最终建成的建筑呈现出一种理性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筑》2007,(8):86-87
我对建筑创作的追求,是来自建筑生成的不同视角:本体论视角—建筑是人类用物质去构筑,并以精神去铸造的、不断变换着的生活容器,而至关重要的是,建筑的生命源于人类精神构成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中的)情感的亲合,尽管"情""理"的内涵及其各自所占的地位或比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艺术论视角—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空间与环境紧密交融的整体景象,是外界、中界与内界相互贯通的"全境界"的系统创造,是通过秩序(包括复杂秩序和隐性秩序)的建构而实现的空间与环境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3.
梁晓明 《建筑创作》2002,(12):40-43
在中学的设计中应理性与感性交融并重,才能塑造出新颖独特的学校建筑空间与形象。  相似文献   

4.
轴线源于几何,后进入美学,在建筑设计中,无论是远景、中景还是近景,无论是中式建筑还是西方建筑,轴线的运用一直贯穿古今,轴线化空间美学突出秩序、理性、庄严、宏伟,为现代建筑艺术场景化打造提供了重要设计理念与方法.长沙滨江文化园以“顽石”和“沙洲”作为创作构思原型,并在建筑空间布局中加入一些轴线化空间美学的设计细节,将经典设计的秩序感引入其中,使得看似偶然且随机的不对称建筑在整体空间布局中形成连续贯穿前后场的线条,规划出了一款具有与轴线化空间美学风格的文化园空间.  相似文献   

5.
服侍空间理论是路易斯·康形成自身哲学思想的重要过程成果,也是其建筑诗学和秩序理念的理论基石。本文就服务与被服务空间(servant and served space)概念的提出,结合特伦顿犹太人社区公共浴室、理查德生物实验楼和萨尔克医学研究中心等作品,从空间划分、结构单元、双重网格和空间结构秩序几个方面剖析路易斯·康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理论,试图发掘路易斯·康的建筑理念中的空间秩序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外国语学校综合体这种传统学校与国际学校结合为一的形式,将国内与国际教学体制合二为一,东西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两种教学模式风格并存,学校创作的主题既引用了传统国内高中的教学理念,又依据了国外教学模式,以简洁现代的建筑格调、明快热烈的建筑基调、富有光影和动静变化的建筑空间,展现出当今国际学校在东西方学校文化理念上的跳跃、碰撞和融合。校园采用整体设计理念,力图形成具有国际学校独特空间  相似文献   

7.
解旭东  王贵杰  郝赤彪 《工业建筑》2011,41(12):146-149
通过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形象、文化传承等几方面着手,通过理性的分析与设计,探讨了结合山水空间环境,打造理性秩序中融入"浪漫情结",环境意境上融入"山水诗意",建筑形象上融入"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山地大学校园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在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建筑馆设计中,针对建筑学学科特点和建筑馆自身特色提出匠人营国的设计理念,以及围绕交流空间展开内部功能布局的设计手法。通过清晰的设计秩序和逻辑,产生理性的设计结果,旨在为建筑学学生提供一个理性思维场所。并将交流空间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根据空间特点将交流空间分为不同属性和使用途径,使各个交流空间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对如何在教学建筑中形成积极的交流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体验与交融--领悟建筑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华中建筑》2003,21(5):64-66
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审美特征、心理影响、空间尺度等进行分析,从人性化的角度体验建筑空间,寻求在建筑空间创造中实现自然、城市、建筑和人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0.
从山地建筑空间的同发,分析山地建筑的美学特征,揭示了在存在于理性秩序美之中的非理性的反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武汉市蔡甸职业教育中心的总体和单体设计介绍,表述了新型学校的设计理念、设计特点。论述了建筑设计应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造优美的学校环境,构筑和谐、人本、生态、高雅、健康的学校建筑,并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同时,也强调了建筑的创新适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集美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以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为原则,追求理性基础上的浪漫与典雅,并处理好严谨与自由的矛盾,建筑及其环境整体化设计,实现了校园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琦 《山西建筑》2007,33(7):34-35
介绍了城区型大学的概念及其具有的特点,通过对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了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变化趋势、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为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陈华 《山西建筑》2007,33(6):48-49
通过对武汉工业学院新校区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对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平面采用集约化布局方式,将编、藏、借、阅各区独立设置,分区明确,以建造出内部空间布局合理、视觉效果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给校园建筑的创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该文以哈尔滨方舟建筑事务所校园建筑创作实践为例.从发掘校园建筑地域性特征、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对话、建筑主色调的运用和校园景观意境的创造四个方面对新世纪校园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隐形校园"商业空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健  陈丽敏 《华中建筑》2005,23(3):53-54
基于黄世孟先生所提出的“隐形校园”概念,研究发现商业活动在“隐形校园”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该文对大学“隐形校园”中已形成的商业空间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其形成原因、发展阶段及其对校园产生的影响,并找出其分布规律和特征,以期在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扬长避短,使得新建大学校园与“隐形校园”更和谐的共生。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是近年中小学校园建设中常见的空间现象,论文以深圳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设计过程为例,分别从空间作用力、形变、连接等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高密度条件下校园空间设计方法与应用。以此强调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对城市环境、项目构成及使用者需求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郎亮  孔宇航  佟蕊 《城市建筑》2011,(10):114-116
本文以盘锦地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有机性和地域性表达"为主题,探讨基于城市、自然与人文关联性思考的当代校园规划创作实践,关注校园规划中的人性化、有机性、地域性及场所精神的塑造,揭示当代校园规划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厦门大学三家村广场为例,对该广场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行为方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其是如何感知,使用与评价校园广场空间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希望为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