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应力软岩巷道具有持续塑性变形破坏特征 ,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 ,对高应力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 ,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 ,工程实例中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 ,保持了巷道的稳定 ,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应力软岩巷道具有持续塑性变形破坏特征,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高应力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工程实例中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保持了巷道的稳定,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应力软岩巷道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置孔释压支护模型(围岩-置孔释压材料-金属支架),分析了置孔释压支护原理,提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置孔释压支护技术;并利用RFPA软件,对矩形巷道支护前后巷道围岩破坏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无支护时巷道是以两帮压裂为主的整体破坏;采用钢棚支护后,帮与底的破坏诱发顶板大范围离层、冒落,钢棚被压垮;采用置孔释压支护后,围岩应力通过释压材料压缩得以释放,巷道表面无明显变形,支架完整。研究表明置孔释压支护能够降低围岩应力,提高巷道稳定性,为高应力软岩巷道安全支护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深井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支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矿回采巷道支护效果的调查,总结了该矿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现有支护方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该矿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在低围岩状态下的独特变形破坏特征,并且针对该矿井回采巷道提出了具体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坤朋  张安国 《中州煤炭》2010,(1):12-13,91
矿井软岩巷道破坏严重、支护困难现象普遍存在,新掘巷道稳定性维护和破坏后没有有效的加固修复技术。平煤集团四矿围岩较软,巷道支护难度非常大,因破坏机理不明,采用29U型钢全封闭支架喷浆支护,高强锚杆、锚索加喷网复合支护,以及大弧板和网壳支护等多种高强支护方式,控制巷道变形破坏收效甚微。通过分析软岩巷道破坏特点及失稳机理,采用有效的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解决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6.
张小楼井超千米高应力软岩巷道原有支护方式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根据对巷道变形破坏原因的分析和围岩特征,以及现场试验情况,提出了稳定和较稳定软岩以及不稳定软岩两类地层中的锚、索、网、喷等联合支护方式。方案实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郑森 《同煤科技》2015,(1):8-11
随着林南仓矿开采深度的增大,巷道所处应力水平不断增大,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严重,尤其是高应力条件下的泥质软岩巷道支护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对林南仓矿高应力下深部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巷道围岩矿物成分和主要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拱顶锚杆前期临时后期永久支护、金属拱形支架、壁后混凝土充填、墙体补强锚索和注浆锚杆耦合协调支护,对巷道变形进行有效控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确定了林南仓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并验证支护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支护参数。通过巷道变形监测,表明新型支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和底臌,维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出现的变形、底鼓、开裂、冒顶等情况,从围岩强度特性、围岩流变特性、支护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并结合新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一种高强联合支护技术,即:锚网索喷+注浆+U型钢支架。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既可确保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稳定,又能够对围岩的底鼓与变形进行控制,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铜川徐家沟煤矿高应力软岩区域永久性巷道支护后存在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翻修率高等问题,在分析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特性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了3种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得出穿层斜巷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穿层斜巷非均匀破坏的机理,并提出通过加固底板以控制巷道底鼓的措施,为高应力软岩区域穿层斜巷的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滦矿区深部高应力下膨胀性泥质软岩巷道变形失稳的工程问题,应用X衍射、扫描电镜、单轴和常规三轴抗压试验等方法,测试分析了典型区域巷道膨胀性软岩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物理力学特性,发现微观裂隙发育是围岩易吸水膨胀的主要原因,不同围压下主导围岩失稳的方式有拉破坏和剪破坏两种,采用传统锚固和架棚的支护方式不能有效发挥支护的承载效能,提出的多层次锚固注浆和底角卸压方案可将让压、支护和围岩改性协同起来,在高应力水解膨胀软岩中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为同类巷道的安全支护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上海一号煤矿副井马头门硐室破坏失稳的根本原因在于围岩应力超过了围岩强度,出现了大松动圈软岩工程。针对硐室跨度大、边墙高,支护结构整体性不强等特点,选用"锚网喷+格栅+锚索束桁架"支护结构,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为同类型的大硐室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卞立国 《河北煤炭》2012,(1):34-35,46
文章针对开滦吕家坨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地质特点,在应用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破坏影响因素;运用联合支护理论解释了提高巷道破碎围岩的自承能力和锚杆的锚固力,使锚杆能够起到锚固作用,从而起到了支护效果;通过现场监测分析,检验锚注支护应用效果。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结论,其结果对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软岩巷道地质因素及支护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破坏的主要机理,提出了合理规划巷道设计、正确选择支护结构及支护参数、增加围岩整体稳定性、提高围岩表面强度、刚柔并济释放应力、施加高预应力、控制巷道成型和治水封底管理等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软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规划区瓦斯治理底板岩巷石门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支护问题,提出采用中空注浆锚杆支护体系对巷道围岩进行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可以增加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为矿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赵固二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和巷道多次维修的难题,采用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巷道开挖后短时间内围岩较完整,在高应力、风化和水化共同作用下,巷道浅部围岩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强度迅速降低,围岩变形急剧增加;当支护阻力达到在一定范围时,可有效抑制围岩变形,超过此范围不断增加支护阻力,不能改变围岩的塑性区范围和围岩变形量。提出了以锚网喷一次支护,并预留520mm让压量,工钢棚二次支护为技术核心的围岩控制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案对赵固二矿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浅部传统支护强度难以满足深部巷道高应力要求。本文分析了薛村矿三水平变电所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传统锚网索支护与锚网索喷+注浆加固支护两种支护方式。巷道围岩收敛变形监测表明,运用锚网索喷与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17.
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变形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白皎矿构造应力分析,围岩力学性质和矿物成分测定,以及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调查,确定了软岩巷道属于高构造应力膨胀型复合软岩,揭示了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和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对策,为此类软岩巷道的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平煤股份四矿三水平东专回下山埋深大、围岩软弱、地应力复杂以及破坏严重的现状,以“深部软岩工程的耦合支护理论”和“软岩巷道滞后注浆围岩控制理论”为指导,对破坏成因进行科学分析,尝试采用锚网索喷、注浆锚杆、注浆锚索以及组合砂浆锚索多种支护技术依据耦合作用时机分步加载于巷道围岩,探索出了适用于加固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一项围岩整体控制支护技术,通过多种支护型材和注浆共同作用在浅部及深部形成多层结构体系,增强了围岩主动支护能力和自身承载能力,很好地控制了巷道变形,解决了长期以来高应力软岩巷道反复维修的恶性循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构造应力区软岩巷道在原岩应力、工程应力、构造水平应力等作用下,围岩具有复杂变形力学机制,矿压显现为持续塑性变形破坏。通过建立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模型,对构造应力区软岩变形破坏特征、力学机制、应力转移过程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计算,提出了支护控制准则,为软岩巷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高应力"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模式和支护失效机制,以船景煤矿典型"三软"不稳定煤层1171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现场观察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破坏模式为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流变大变形破坏模式;支护失效机制为高应力条件下软弱围岩在流变作用下松动破坏扩展剧烈,致使锚网索联合支护结构失效,进而导致围岩-支护承载结构丧失承载力;对于高应力"三软"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以新型全长黏结锚固、全封闭护面、顶板多拱有序承载和围岩协同加固技术为核心的优化支护方案并在现场实验应用,结果显示优化支护段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