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含微粒子的半无机高聚物复合陶瓷膜的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大新  杨钧 《红外研究》1990,9(1):27-33
研究了Mn-Fe-Co-Cu陶瓷基上的一种含微粒子的半无机高聚物复合陶瓷膜的红外辐射特性,实验发现,在Mn-Fe-Co-Cu和Zr-Ti-Si-Ni陶瓷表面上制成含有微粒子的半无机高聚物复合陶瓷膜后,比400-800cm^-1和3000-4600cm^-1区间分别得到提高,还讨论了在介质膜中微粒子的无序散射、吸收和辐射交效应对基底辐射特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这种复合陶瓷膜的汽化和固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n-Fe-co-Cu陶瓷基半无机高聚物介质膜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在高温汽化和固化后,Mn-Fe-Co-Cu陶瓷基上形成一种新的类陶瓷膜.由于这种膜的折射率介于空气和基底之间,出现在陶瓷基表面的全反射现象被有效地控制,总比辐射率得到了改善.另外,在1260cm~(-1)处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性辐射峰.文中还讨论了膜与基底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闫国进 《红外技术》2007,29(5):306-308
用铁氧体生料和堇青石生料的复合及铁氧体熟料和堇青石熟料的复合,制备了堇青石红外辐射复相陶瓷.用红外辐射测量仪测定了样品的红外辐射率,用XRD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组成,综合分析了影响红外辐射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物相主要为堇青石和铁氧体,和复合前铁氧体的辐射率值相比,复合体陶瓷的全波段红外辐射率和光谱辐射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波段红外辐射率提高了2%~6%,光谱辐射率提高了1%~7%;全生料和全熟料配方的红外辐射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复相陶瓷中,铁氧体含量的提高,并没有提高相应复相陶瓷的红外辐射率.堇青石晶体有序度的高低对复相陶瓷体红外辐射率值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邹景岚  梁广  朱志宏 《激光与红外》2022,52(12):1836-1843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结构,因非凡的红外发射/吸收调控能力,成为实现红外隐身技术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超材料实现波长选择性红外辐射隐身的不足,提出和设计了基于耐高温金属材料钼Mo的多层金属 介质 金属(MIM)结构超材料,同时实现了5~8μm波段的宽带高发射(吸收)和中红外波段3~5μm、远红外波段8~14μm的宽带低发射(吸收)。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隐身结构耐高温性能非常突出,在500~2500K温度范围内其红外辐射特征都能被抑制,同时,红外辐射的角度选择性也很好,75°范围内时5~8μm和8~14μm波段辐射特性无明显变化。该工作为新型耐高温波长选择性宽带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群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620~640cm~(-1)红外光谱峰的峰型、峰频、峰半宽度及强度随淬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证实了在YBa_2Cu_3O_(7-δ)处于正交相时,该峰本质上是α轴Cu-O-Cu局域模B_(3u)和一维Cu-O准局域模B_(2u)迭加而成,处于四方相时,两模简并成一个模.并讨论了YBa_2Cu_3O_(7-δ)中载流子对入射红外辐射的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个大气红外辐射传输计算方案,将整个红外光谱区域(100~2600cm~(-1))划分成两个宽的光谱间隔(100~980cm~(-1)和980~2600cm~(-1)),由此,计算机时与原先的六波段辐射模式相比大为减少,而精度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0.45Sr0.55TiO3-Mg2TiO4复合陶瓷,研究了陶瓷的烧结特性、相组成、显微组织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陶瓷可在1 325~1 430℃范围烧结成瓷,X-射线衍射仪(XRD)、EDS和SEM分析表明复合陶瓷由Ba0.45Sr0.55TiO3和Mg2TiO4两相组成,没有杂相出现,但两相间存在元素扩散现象.在Mg2TiO4质量分数为70%,10 kHz、25℃时,试样的介电常数为98.2,介电损耗为0.000 7,介电可调度Tun达12.2%(电场2 kV/mm),在-20~50℃温度范围内,该组分的优化因子K值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8.
利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A位复合离子(NaCe)取代的Sr_(1-)_x(NaCe)_x_(/2)Bi_4Ti_4O_(15)(x=0.00~0.20)压电陶瓷,研究了(NaCe)对SrBi_4Ti_4O_(15)(SBT)陶瓷的介电、铁电和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离子(NaCe)的取代降低了SBT陶瓷的介电损耗tanδ,降低了SBT陶瓷的矫顽电场E_c,提高了SBT陶瓷的压电系数d_(33)。纯的SBT压电陶瓷的矫顽场E_c=94 kV/cm,复合离子(NaCe)取代的SBT-NaCe(x=0.10)陶瓷的矫顽场E_c=70 kV/cm。随着复合离子(NaCe)含量的增加,SBT的压电性能先增加,然后减小。在x=0.10组分处,SBT-NaCe(x=0.10)陶瓷具有最大的压电系数d_(33)=28 pC/N,约为纯的SBT陶瓷压电系数(d_(33)约15 pC/N)的两倍,其居里温度T_C为510℃。复合离子(NaCe)取代SBT陶瓷压电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复合离子(NaCe)的取代降低了SBT压电陶瓷的矫顽电场,使得SBT压电陶瓷更容易极化,从而发挥其潜在的压电性能。同时,压电性能的提高还归因于复合离子(NaCe)的取代降低了SBT压电陶瓷的介电损耗和漏电流。材料的退火实验表明:复合离子(NaCe)取代的SrBi_4Ti_4O_(15)压电陶瓷在400℃以下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烧蚀效应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目标特性分析评估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高温反应气体动力学方程与辐射输运方程,建立了飞行器表面防热材料热化学烧蚀流场及其红外辐射特性的计算模型和方法。以钝锥体弹头外形及其表面防热材料碳-碳为对象,研究了材料烧蚀效应对再入目标流场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再入体烧蚀流场及尾流在不同波段红外辐射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典型状态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及文献预测结果一致,表明烧蚀流场及红外辐射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材料热化学烧蚀现象对再入流场红外辐射特性产生严重影响,使3~8μm波段尾流积分辐射强度增加一个量级以上,并随着尾流长度增加而增大;烧蚀流场红外辐射主要来自CO、NO和CO2等化学组分,烧蚀对1~3μm波段流场红外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再入速度不变情况下,烧蚀流场在3~8μ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随再入高度降低而增强;再入高度不变情况下,烧蚀流场在同样波段红外辐射强度随着再入速度减小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脉冲对调制的读出式电路 ,通过 Tc略低于室温的钛酸锶钡 (BST)系铁电陶瓷红外敏感材料的制备 ,在 10~ 5 0℃下进行了红外辐射响应特性的测试。测试方法为 :采用红外敏感元 ,使之与固定电容值的参考元形成电容器对 ,并由方向相反的电脉冲对调制该电容器对 ,通过读出式电路来读出其总的充放电电荷 ,进而得到敏感元探测的红外辐射信息。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吻合 ,说明这种方法进行红外探测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测热辐射方法相比 ,其响应速度快 ,无需采用斩波器对红外辐射进行调制 ,简化了红外探测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得到Ca1-xLaxMnO3(CLMO),Ca1-xBixMnO3(CBMO)(x=0.0~0.2)陶瓷样品,通过XRD和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晶体结构,温度和不同波段下的红外发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LMO和CBMO陶瓷样品具有单一物相。晶格畸变产生了新的红外吸收带。CLMO和CBMO陶瓷在8~14 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400℃左右红外发射率发生突变。在3~5 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CLMO和CBMO陶瓷样品在8~14 m波段具有作为热控制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红外加热中物料内部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外加热技术中物料内部出现温度峰值的条件及响影因素作了探讨,采用了导热与辐射非稳态复合换热的一维模型,对红外加热均匀物性的干物料内温度场作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物料内部出现温度峰值的主要原因是辐射,并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物料内部才可能出现峰值;(1)表面存在投射辐射;(2)物料表面的透射率不等于零;(3)物料为半透明物料;(4)物料加热表面受到对流冷却,并讨论了物料的吸收系数,折射率,导热系数,换热系数,物料表面辐射特性对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性状较为一致的(Pb1-xSrx)TiO3(简称PST)铁电陶瓷单元电容器对结构,结合相关电路的设计,对铁电材料的红外辐射探测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电脉冲模式读取不同温度下铁电材料的畴反转产生的开关电荷数来进行红外辐射强度的探测是可行的.通过进一步改进电容器对材料的铁电特性,改进探测电路,可望发展出结构更简单、功能更完善的新一代IR探测器件.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sol-gel)是将金属有机物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过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溶胶-凝胶法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化学成分可控及可在400℃~600℃的相对低温下制备高纯、小孔径(约为几个nm)无机陶瓷膜等优点,近20年来已发展成为制备陶瓷薄膜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型袖珍红外源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叶家福本文简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为模拟空间目标辐射特性而研制的一种新型袖珍红外源,描述了该红外源在工作波长(1~5μm)范围内的工作及其特点(带可变光阑、表面温度250℃~510℃并  相似文献   

16.
红外探测器早期主要应用于科学或军事方面。但随着低成本探测器的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应用上显得日趋重要。本文叙述一种低成本的陶瓷热电探测器。这些器件适用于入侵探测系统、红外辐射及类似仪器中。每个陶瓷热电探测器由一个红外敏感元件、一个低噪声阻抗匹配电路和红外窗口组成。它们密封在TO-5型外壳中(见图1)。敏感元件是一片带有面电极结构的极化了的陶瓷薄片。只要入射在薄片上的红外辐射强度有变化,则薄片温度就随之变花,由于陶瓷薄片的热电性,在两极之间便产生电压。  相似文献   

17.
PVDF聚合物热释电薄膜是一种新的激光与红外辐射探测器材料,它比无机薄膜更易于与硅微加工工艺为基础的硅读出电路兼容.本文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热释电薄膜,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并研究了其热释电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流延法和压膜法)相比,旋涂法制备的聚合物薄膜样品对热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适合用作激光与红外辐射探测器材料.(PH2)  相似文献   

18.
闫国进 《红外技术》2008,30(1):51-53
使用铁氧体生料和堇青石生料,在合适的工艺制度下,制备了堇青石红外辐射复相陶瓷.用红外辐射测量仪测定了样品的红外发射率,用XRD方法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组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样品中元素的面分布和其显微结构特征,并综合分析了影响制品红外发射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主晶相为堇青石和铁氧体共存,和复合前铁氧体的发射率值相比,复合体陶瓷的全波段红外发射率和光谱发射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波段红外发射率提高了4%-5%,光谱发射率提高了l%-5%;复相陶瓷中,铁氧体含量的变化,对复相陶瓷的红外发射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杭锦后旗火柴厂原来用锅炉供气烘干火柴,现在改用红外辐射烘干火柴。使原来的对流加热变为现在的辐射加热。通过测定,确定了辐射加热器,选择了在750~3500cm~(-1),1200~950cm~(-1),1500~1400 cm~(-1),1620~1700cm~(-1),3600~3200cm~(-1)区域与火柴头匹配的加热涂料。加热器自动控温,已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热剂的红外辐射特性,设计并制备了6种不同组分的高热剂,并对其红外辐射亮度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在4.15~5 μm波段内Al+Fe3O4和Mg+CuO的最大红外辐射亮度分别达到了66934和43718 W·m-2·sr-1;在2.5~3.1 μm波段内Al+Fe3O4和Al+ CuO分别达到了15097和13365W·m-2·sr-1;高热剂都在8~14 μm波段内也具有较好的红外辐射,其中Mg+Fe3O4和Al+CuO的最大红外辐射亮度值分别达到了691.5和611.8 W·m-2·sr-1.结果表明高热剂是高效的红外诱饵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