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本《老子》分为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部分。全书的主体内容道、德、治国、修身在上下篇各有侧重,但又是共同围绕“务为治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道与德、道与治国、德与修身、修身与治国彼此交叉、互相联系,使上下篇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解读老子所谓的"道"及其引申出的"术".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皆生于自然之道,而此"道"亦为经验世界万物形成之规律.顺其"道"而行,对于统治者而言,即当以"无为"而为之;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则自处应"守柔",与他人、社会相处应"不争".老子的"道"论及其中体现的辩证思维,在方法论上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析老子之“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认为“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以“反”为内容,所以“道”具体表现为“德”也是以“反”为内容。故而,老子认为人与自然之德为“节俭”,人与自我之德为“寡欲”,人与他人之德为“不争”,人与社会之德为“无为”。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生命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引发了弥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文章结合时下我国高校教职工生命状况和职业发展态势,着重发掘和整理老子生命哲学中的“贵生轻物”的人文关怀、“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等独特的生命智慧.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既“育人”也“育己”,把握自己的定位,顺应生命的本性,纯真而自然地让个体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7,(2):48-53
"道"乃老子思想体系之核心概念。他将"道"定义为一种路径及其蕴含之规律,并论述了宇宙生成、万物生灭以及人类生存之道。老子坦言,他对道的解说不过是勉强而为之。老子告诫世人,悟道时应保持虚静;为更好地运用道,还须努力"得一",以求把道的"无为、无知、无欲、柔弱、谦卑"运用到"治国、作战、养生、处世"中去。  相似文献   

6.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通过“无为”的方法达到“无不为”目的。老子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遵循万物之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实现人民自我化育;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为邦本。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分析老子哲学,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现老子思想的现代应用。  相似文献   

7.
和我国学术界流行的:“老子讲转化不讲条件”这一观点相反,叙述了《老子》中存在着的大量反例。指出尽管老子没能从中概括出诸如:“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那样带着普遍性的结论,然而《老子》中已经包含了事物的转化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观点的萌芽。研究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提出并详加论证了的转化的相对性问题,及其提出的转化的绝对性问题,指出毛泽东在进行了长期理论探索后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为解决此问题奠定了基础。认为当前弄清转化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主张“道法自然”的治理模式,强调“无为则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治思想基础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理境界,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老子》主张从解构的角度审视权力和政治的功用与同时代其他各家思想的治理向度迥然不同,不仅促成了古代中国社会“治世”的出现,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有限政府构建和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子言说"道"时"渊默"的态度这一视角,探析其"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得出了从"反者道之动","复归于婴儿"两方面来自觉修为"道"的路径之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化、启蒙、修身、学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实践易经圣人之道,对于恢复中华礼义之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逻辑”是转译过来的语词,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名辩”。从金岳霖的《论道》可以悟到:与天道对应的是客观逻辑,与辩道对应的是主观逻辑,“道”与“逻辑”虽不全同,却交叉融通。在研究西方逻辑中,正是重视结合老子、墨子、名家等中国道论,将其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才有金岳霖那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14.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在春秋大动乱时期的老子反对统治者“有为”之政,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形而上之“道”在政治领域的落实、运用,它要求统治者清静寡欲,绝巧弃智,以民为本。“无为而治”在当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政治思想的主线是无为而治.从此出发,他要求王侯要无私无欲、清静无为、宽容谦让、诚信节俭、为道修身,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要亲民、爱民、废苛政、无为而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但他主张愚民,不求新不求变以及空想的社会理想又具有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老子关于"道生万物"、"有无相生"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思想。老子以"道"为万物的根源、世界的本原,认为世间万物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治国之道。老子的辩证思想奠定了我国辩证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老子关于"道生万物"、"有无相生"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思想。老子以"道"为万物的根源、世界的本原,认为世间万物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治国之道。老子的辩证思想奠定了我国辩证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老子“道”的思想对汤川科学观的影响。认为汤川把老子的思想看作是反映科学理论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提出了类似库恩“范式论”的科学理论动态发展的思想。文章认为老子的思想对汤川的影响可能给予我们认识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以某种启发和提供深入思考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取下求上”是《墨经》概括老子实践哲学的命题。分析“取下求上”命题的产生过程,用《老子》中的大量论述来说明“取下求上”的命题可符号化为“取非A求A”,还可泛化变形为“非A则A”、“大A若非A”等多种实践哲学公式。论述老子辩证理论哲学的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老子实践哲学可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谋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