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原型特征提取的界面交互人格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人可  王肖苑 《包装工程》2017,38(16):71-77
目的探讨界面交互人格化的设计方法。方法在对人与人交互行为设计原型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取设计原型的形式特征并转换为界面交互的形式特征,从而进行界面交互行为设计编码。具体做法是,寻找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互行为作为界面交互行为的设计原型,让被试者演示某些特定的人与人交互行为来显现人格特质。结果通过智能电视"推送通知"设计实践,初步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运用原型特征提取方法可实现界面交互系统的人格化,增强界面系统使用过程的情感价值,提高用户体验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3.
UI 设计中界面原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萍 《包装工程》2013,34(18):36-38,49
阐述了一款全新的应用程序常规开发流程和整个开发团队各成员高效沟通界面原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案例分析,得出界面原型可缩短开发周期、快速修改、降低开发成本、有效规避错误等结论。最后提出界面原型环节应完善规划软件逻辑与层级、明确软件交互控件呈现方式、设计界面布局与元素等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韫  何丽雯  王党校 《包装工程》2022,43(16):37-49, 108
目的 触觉是人类主动感知和响应外部世界及其他个体最直接、关键的感官渠道,近年已成为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热点主题。由于触觉感知维度多、传感和驱动技术多样化,以及家居环境中已存在诸多天然触觉反馈等原因,触觉交互在智能家居场景中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智能家居系统逐步普及的今天,触觉交互有助于智能设备更自然地融入用户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优化用户体验。方法 基于智能家居自然交互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触觉的自然性优势和触觉交互技术的现状,确定了家居情境下的触觉交互界面的应用基础和设计框架。结论 通过大量案例调研发现,以辨别功能为主的触觉交互可以在智能家居的控制、监测、安全和提示场景中降低成本、提高操作效率、交互自然性和用户舒适度,保留用户熟悉的家居样式和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优化用户的智能生活体验;同时,触觉交互还可以在感官增强、情感沟通、多模态媒体等方面提出新方案和新设备,发挥触觉独特的情感承载能力,为用户拓展智能家居的沉浸体验。此外,列举了一系列助力设计师搭建触觉交互体验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UI交互界面人性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莹莹 《包装学报》2016,8(3):83-86
UI设计侧重于用户使用界面的视觉设计,以界面风格设定、产品性格阐述和情感表达为主要设计内容,而交互设计更注重通过软件以最有效简洁的方式为用户解决问题,交互设计需要通过UI交互界面承载才能得以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UI交互界面设计主要有解锁的人性化交互设计、图标的情感化交互设计、3D动态界面交互设计、操作逻辑的人性化交互设计、软硬件巧妙应用的人性化交互设计等表现形式。其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愉悦感与设计的巧妙结合、在软硬件多重环境下的适应性等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触觉交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觉交互方式是人机界面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交互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文章总结了触觉交互技术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触觉交互技术在便携式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并对触觉交互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兆卿  饶培伦 《人类工效学》2006,12(1):57-59,65
触觉交互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最新技术,对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触觉交互设备开辟了多种可能的应用领域,包括产品设计和制造、医疗领域应用、工作培训、基于触觉的三维模型设计等.文章总结了触觉交互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应用领域,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对触觉交互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由此衍生出交互设计与界面视觉设计两类既不相同又相互呼应的学科,并且他们是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的。而本文正是围绕交互设计、界面视觉设计的不同定义来阐述二者的区别与关联。  相似文献   

9.
王建罡  陈幼林 《包装工程》2021,42(6):265-271
目的 研究新媒体视阈下,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生活中发挥出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归纳并总结视触觉在公益主题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表现,探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方法 从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入手,梳理视触觉设计的发展脉络,分析视触觉的感知维度,以及其对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视觉美感、传播效果与交互体验等方面的提升;结合用户的欣赏体验与精神感受,研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利用视触觉设计手段丰富交互体验的同时,探究实现扩大用户群体、倡导关注社会问题、调节公众情感等价值追求的途径.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应兼顾视觉体验与情感传达,充分利用视触觉设计提升视觉表现力,在充实画面信息的同时,推动公益主旨的传播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产品情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玉琪  刘湃 《包装工程》2019,40(12):23-28
目的 用户体验是现在十分热门的设计话题。用户体验是人机交互融合了人类学、心理学、营销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后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设计门类。用户体验设计与交互设计多用于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类产品中。通过研究用户体验的发展历程、结构等方面内容,总结出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通过研究信息类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来构建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希望可以为交互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查阅、分析文献为主。结论 在研究人的需求过程中,发现如今的交互产品设计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可用性和易用性,更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方面的需求,情感交互设计成为现在交互产品的重点和卖点。将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传统的产品设计中,关注用户的隐性需求,可以让交互产品的情感功能更加明确地与用户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门诊导医助手的交互程度、音调、性别对拟人化程度、有效性、满意度的影响,为未来导医场景及更多公共场合的语音助手的形象与话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让12位被试在模拟导医场景下与不同交互程度、音调、性别的语音助手进行对话任务,通过绿野仙踪测试法(Wizard of Oz)进行实验。使用七分李克特量表获取拟人化程度、有效性、满意度评分并进行开放性访谈,再通过弗里德曼检验(Friedman Test)、威尔克尔森符号秩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与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以探索用户对导医助手的形象与话术偏好。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导医系统展开了多模态用户界面的设计实践。结果 在导医场景下,用户更偏好交互程度高的导医助手,音调为女低音或男高音的导医助手评分更高,用户对导医助手的性别没有明显偏好。导医助手的用户满意度随着拟人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对于公共场合的语音交互设计,应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的偏好,设计出更受用户喜爱的语音助手,并发挥出多模态用户界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关注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需求,探索TPB(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低龄老年人手工艺众创平台搭建的可行性。方法 追溯TPB的起源与发展,对TPB的概念、内涵及要素进行剖析。通过文献综述,梳理TPB、老年人就业创业和手工艺众创平台研究现状。寻找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根据TPB相关要素,构建出低龄老年人手工艺众创平台服务设计模型。结论 提出的研究模型可为低龄老年人搭建具有普适性、开放性、系统性的手工艺众创平台,既为当前应用市场上低龄老年人众创平台的创建提供了新思路,也是TPB在就业创业领域的包容性拓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总结情感计算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究情感化座舱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 结合情绪在驾驶体验方面的影响,对情感计算在座舱场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情感识别技术、情感调节策略、多模态交互流程三个方面阐述情感化交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结果 提出了基于情感计算的智能座舱交互系统,并从两个具体驾驶场景对调节新手驾驶员负面情绪的座舱交互设计进行了实践。结论 应用合适的情感识别技术有利于提升座舱安全性和舒适性,基于情感计算的智能座舱交互系统为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老龄化社会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支持,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忽视。缺乏情感支持的信息产品会使老年用户难以应对使用中的挫折,从而阻碍其融入信息时代。虚拟代理作为一种承载情感化信息的交互工具,在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方法 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筛选并分析了国内外79篇关于虚拟代理和老年人的理论及案例研究。从虚拟代理的定义和特征、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的类型、有利于提高情感支持效果的设计元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四方面总结了虚拟代理的研究现状。结论 虚拟代理的视觉形象、语音交互和自适应特征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社交陪伴,增强他们对技术的信任和接受度。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提高虚拟代理情感表达能力的言语和非言语设计因素,同时考虑了相关的隐私伦理问题。最后提出了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的虚拟代理研究的两个重要趋势,包括虚拟代理用于弥合老年人在信息产品和服务中的数字鸿沟,减少他们使用过程中的挫折;虚拟代理的应用环境将逐渐向移动设备和虚拟场景中转变。相关的研究结论从情感支持的角度为适老化虚拟代理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心贤  石卓雯  闵光辉  景春晖  支锦亦 《包装工程》2023,44(12):144-150, 188
目的 提升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的文化表征方法。方法 以成都皮影文化为例,基于通感转译理论,通过构建“通感桥”的关联属性实现对用户多感官意象活动中接收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将转译的造型语言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从用户解码路径出发,逆向验证列车造型语言的科学性。结果 得到皮影人物局部特征、皮影人物形象、皮影人物颜色、皮影光影渐变、皮影雕刻纹理、皮影肌理和皮影人物轮廓线条7个本觉意象指标并计算了其各自权重。结论 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列车的外观设计实践中,形成了表达成都皮影文化意象的城市轨道列车外观方案,为地域文化融合的城市轨道列车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亮  陆洋  孙造诣  李宏汀 《包装工程》2023,44(20):42-58
目的 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以来,如何提升其大众接受度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个性特征进行梳理,为后续提升用户接受度的个性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10年来有关自动驾驶接受度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社会人口学特征、经验水平和心理特质三类用户因素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的影响。结果 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教育、收入,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用户驾驶经验和先验知识水平亦会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心理特质是解释用户接受度差异的核心因素,包括大五人格、自我认知、个人控制、焦虑特征等维度。根据前述用户特征可知,从包容性设计、娱乐交互组件、信息交换方式、自动驾驶风格和外观五个方面开展个性化设计将有助于提升用户接受度。结论 基于用户特征的个性化设计实践,将是提升用户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重要途径。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多维用户因素的交互机制及权重分析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明确不同个性化设计的作用,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查思雨  孙小晴  张怡  侯雅庆  李萌 《包装工程》2024,(10):127-140, 167
目的 智能玩具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如何更好地适配儿童的学习需求,使智能玩具发挥其潜力,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方法 通过梳理智能的儿童智能创新学习玩具的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共性和特点,深入探讨智能玩具的交互技术与儿童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讨论在不同场景和学习目的下如何与人机交互技术相适配。结论 从学习目标、交互技术和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儿童创新学习玩具的设计建议,为如何设计应用于儿童学习与教育领域的智能创新学习玩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与多通道交互技术的发展,嗅觉作为一种新型的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开始在人机交互领域体现出强大的开发和研究潜力,尤其在面向未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应用优势日益显著。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参考,目标是提供更科研严谨、流畅自然、高精度的虚拟嗅觉交互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阐述嗅觉显示技术的感知基础,梳理了该技术的基本含义、构成要素、发展历程、关键技术、评价方法。结论 嗅觉显示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可提供多元的感知信息,加速了多通道感知技术的维度与应用潜能。但目前对嗅觉的认知还处在萌芽阶段,虚拟嗅觉的交互体验还处在相对低保真和粗糙的阶段,主要存在气味知识不够全面、气味释放装置臃肿、嗅觉显示技术的可获得性与可复制性低等问题,总结归纳嗅觉显示技术未来在多维气味数据建立、气味释放技术普世化与标准化、系统性评价机制、安全与伦理等问题领域还有着较大的发展与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旨在构建符合用户认知的交互手势设计方法,提升非方向盘操控情境下的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引导的用户体验。 方法 首先采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方法,提取出无人驾驶场景下车内与车外的行驶引导交互手势集合;其次,采用一致率比较方法确保手势交互系统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用于车内外行驶引导的交互手势集合;最后,通过卡片分类法和模拟测试对构建的手势集进行可用性评估。结果 卡片分类法和模拟测试均显示采用了用户参与式设计和一致性计算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所建立的无人驾驶汽车内外行驶引导交互手势集合达到了较好的用户体验预期,同时也验证了在车内外采用统一的行驶引导交互手势的可行性。结论 验证了手势交互在车内外对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进行引导可以达到较好的用户体验,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