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现了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内在统一性,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其理论逻辑在于:适应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举措。其历史逻辑在于:从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延展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再拓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最终升级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其实践逻辑在于:树立发展“大目标”,发挥一体化的引导力;构建全面“大课程”,融合一体化的协同力;创新社会“大课堂”,形成一体化的融汇力;搭建资源“大平台”,集约一体化的交互力;建设关键“大师资”,坚实一体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2.
《南昌水专学报》2019,(5):19-25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围绕中国为什么要走科技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好科技创新道路、如何走好科技创新道路逻辑展开:立足历史、世情、国情分析中国为什么要走科技创新道路;从四个自信维度论述中国为什么能走好科技创新道路根源;从非对称赶超战略、紧抓人才核心要素、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层面揭示中国如何走好科技创新道路的现实路径,融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统一。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关于科技的思考与实践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以"向科学进军"为主题的(毛泽东)科技思想,实现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第一次发展。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为基础的(邓小平)科技思想,开创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新局面。以"科教兴国"为战略目标的(江泽民)科技思想,把中国科技事业带入了新世纪。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的(胡锦涛)科技思想,在新世纪为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技强国政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科技政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科技本身 ,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科技强国的科技政策分析 ,对有关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观点。  相似文献   

5.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从新经济政策思想可以看到,列宁不仅把农民问题提到了政治的高度,而且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及商品经济的问题,其对正确的错误观的解读尤其值得重视。挖掘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时代价值,继承列宁的宝贵精神遗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9月10日至12日,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威海市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我国当代青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成为促进我国青年工作全面发展、引领我国青年事业全面进步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历史、理论、实践三维度探析习近平青年观,全面认识与精准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历史之源、理论之旨、实践之基,深入学习和探究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理论溯源与时代主旨,从逻辑出发点、理论制高点与根本落脚点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进行理性解读,通过加强信仰认同、夯实基础工作、坚持思想引领、合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育人机制来真正落实习近平青年观,助推我国青年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我国青年工作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论合作社》与邓小平的《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虽然著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 ,但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列宁的观点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进一步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和桥头堡,更被寄托为我国当前探索建立现代科研院制度的“特区”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最具活力的“试验田”.研究从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出发,对国家与地方科技创新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进行梳理,重点围绕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客观需求和国家创新动力转换的必然选择两个角度,对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特区”的概念内涵,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的产生背景与现实契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旨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进一步剖析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形成动因、战略定位和功能作用等学理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互动机制 ,即科技发展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科技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 ,要推动科技发展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良性互动机制是其重要条件之一 ,而建立二者良性互动机制的关键则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自立自强观是对此前的科技自力更生、科技独立自主、科技吸收引进等科技领域的思想观念进行继承基础上的超越、创新和发展,其内涵意蕴包括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长远战略目标;以重大研究、尖端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制度保障;以结构完备又具爱国情怀的人才队伍为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自立自强观也蕴藏着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理论构建的视角,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历史资源,科技创新与技术预见相互关联及相互作用的互动结构,并生成原创力、驱动力、引领力“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指明方向。瞄准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谋划新时期发展蓝图,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站在了新的起点。回顾“十三五”,国机集团成功开发了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在服务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面向“十四五”,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国机集团自身还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足等问题,科研攻关到了攻城拔寨的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精神实质意义重大。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辩证角度,梳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揭示其根本立场和时代课题、哲学基础和科学内涵,全方位阐释其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春伊始,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又一个科技的春天正在向人们招手。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所作的熏要讲话中,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专业术语频频出现在科技英语中。本文拟从词汇层面分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并以纯专业技术词和次技术词为着重点对科技文献词汇特点作出了一些探索,以期为我们的科技英语学习、研究及实践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列宁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特别强调集中制的原因。认为列宁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俄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和革命民粹派理论的影响,同时是列宁亲自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思想结晶。列宁的集中制思想体现了列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解决俄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18.
统筹运用国家科技资源为科技强军和经济建设服务(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军民科技资源配置的类型和利弊分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压力、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建立一个根植于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上的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使新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既能满足国家未来的军事需求,又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各国具体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在军民科技资源配置及其相互关系上,形成了四种基本类型,各有其不同的特色。1.军用科技资源主导型军用科技资源在整个国家科技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带动和促进民用科技的发展。军用科技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和扩大军事技术优势和国防力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区域地区科技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本文以赣州市为例,由其科技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该市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及科技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了赣州市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筑人才高地。并就赣州市科技创新战略的定位及具体举措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石,也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与鲜明的实践逻辑,它是新时期我国贫困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完善了中国原有的贫困治理体系,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