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采用不同扩链剂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系列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X)。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乌氏黏度计对HBPUA-X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与NMR测试结果证实了合成产物为HBPUA-X;黏度计的测试结果表明:产品的特性黏度随扩链剂长度的增加而升高;将HBPUA添加到光固化环氧丙烯酸中成膜,TG与DSC的测试表明:涂膜的热分解温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扩链剂长度的增加,涂膜的残余量逐渐减少,涂膜的玻璃化温度逐渐下降;性能测试表明:当添加10%质量分数的HBPUA-X时,涂膜的附着力由3级提高到1级以上,柔韧性由8 mm提高到2 mm以上;同时摆杆硬度与抗冲击强度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6.
以季戊四醇、2,2-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UV固化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HP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黏度;并考察了其紫外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90 ℃、n[HP-(COOH)8]∶n(HEMA)=1∶8时合成的HPA,当用4.5%的光引发剂1173引发固化时,UV辐照能量最小,为600 J/m 2,且固化速度比市售低聚物RJ544组成的相似体系快5倍,其双键的转化率可达89.8%。在制备的HPA经UV固化后,涂膜的铅笔硬度为2H,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0.5 mm。 相似文献
7.
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季戊四醇(PEL)为核,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单体合成一代超支化聚酯H10,并用丁二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丙烯酸羟丙酯(HPA)对H10进行改性,合成一系列不同配比的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WHPUD)。研究了预聚体中丁二酸酐、TDI、HPA的加入量对WHPUD乳液的粒径、黏度、稳定性、涂膜固化速率、固化膜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HPUD3.0-1.0乳液的外观、粒径、黏度及稳定性最好,涂膜的UV固化率快,固化膜的耐水性及热稳定性优异,可以作为一种优异的涂料用水性聚氨酯树脂。 相似文献
8.
9.
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体系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代数的超支化聚酯/聚乙二醇型聚氨酯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Friedman-Reich-Levi法和Crane公式计算了各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指前因子以及机理函数等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加入6%的第二... 相似文献
10.
11.
紫外光(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涂料反应活性高、固化速度快,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低,其固化膜具备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耐药品性以及耐候性,因此是高性能节能环保涂料的理想选择。本文先从原理、路线和方法 3个方面介绍了传统 PUA的合成,并比较了各合成路线与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 3种新型 PUA:水性 PUA、超支化 PUA和生物基 PUA的合成原理及其优缺点;综述了 3种改性 PUA:有机氟改性 PUA、有机硅改性 PUA及纳米粒子改性 PUA的改性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发展现状展望了 PUA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具有侧链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再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半加成物对其进行改性,制得光固化阴极电泳漆用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考察了催化剂、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半加成物与丙烯酸树脂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加速了反应的进行,复合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阴极电泳漆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固化膜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戊二醇为核,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合成得到每个分子中含有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脂肪族聚酯,将其与自制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醅单体的NCO端基团反应,获得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醑.应用红外光谱分别对超支化聚酯、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紫外光固化胶膜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单体官能度及用量对固化膜物理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抗冲击强度增加,硬度减小,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其硬度;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固化膜具有两个热分解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大于200℃,另一分解温度约为37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固化膜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s,Tg.h),随着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Tg.s降低,Tg.h升高,有利于相分离,而其用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相分离;利用红外和凝胶法分析对比研究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其不饱和双键的最终转化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