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供热机组热力系统小改有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供热机组热力系统小改有成效安徽省淮北市纺织印染动力责任有限公司王金明热电联合生产,用于热化发电的蒸汽量或热化发电量最多时,效益才能最佳。在热电联产企业实际生产中,一方面由于热负荷不足,或热负荷不够稳定,使供热机组偏离经济工况运行,热效率下降;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二次再热机组的投运,评价二次再热汽轮机的经济性能否达到预期,引起各方关注。文章旨在对二次再热汽轮机热力性能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索。针对某二次再热汽轮机的技术特点,在制定试验测点的过程中,除了按照ASME标准进行常规测点的布置外,还根据机型特点加装了专门测点。为了便于对机组老化进行判断,需要在投产后进行焓降试验。在正式热力性能试验时,应调整调节阀开度、热力系统、主要参数尽量接近设计值。在对结果计算和修正时,需要注意轴封系统漏汽流量的测算方法以及一、二次再热压降的修正处理方法等。最终评价热耗率时,除了对缸效率偏差进行分析,还应考虑轴封漏汽流量偏差的影响。该性能评价方法适用于所有节流调节的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 相似文献
7.
供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通用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块化建模思想,基于“循环函数法”分析和计算原理,对热力系统典型加热单元和辅助汽水循环形式进行更为全面划分,建立热力系统模块数据库,结合热电联产机组选型的工程实际,开发了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组态灵活,可扩展性强的供热机组热经济性分析通用软件。该软件对热电机组的选型、设计及优化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锅炉侧和汽轮机侧的设计协调,构建了1 350 MW二次再热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针对不同给水泵汽轮机配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定量分析了背压抽汽式与凝汽式小水泵汽轮机两方案对再热蒸汽流量、机组热耗和回热加热器设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背压抽汽式给水泵汽轮机系统的一、二次再热器蒸汽流量分别比凝汽式系统小266 t/h和289 t/h,从而有利于锅炉对流受热面设计;背压抽汽式系统的4号、5号加热器进汽温度相比凝汽式系统分别降低350℃和297℃,有利于加热器设计和运行。但背压抽汽式系统比凝汽式系统机组热耗高约为6 kJ/kWh。部分负荷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背压抽汽式系统一、二次再热蒸汽流量仍小于凝汽式系统,机组热耗相比凝汽式系统仍稍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进一步提高二次再热机组的热效率,以某在建工程为例,根据二次再热机组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方案论证,给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回热系统高效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常规的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取消高、中压缸抽汽,采用多级小汽轮机抽汽的双机回热循环(EC-BEST)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EES仿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EC-BEST系统与常规二次再热系统的抽汽过热度、小汽轮机流量、循环效率和汽轮机热耗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EC-BEST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抽汽过热度,减少加热器不可逆损失;降低汽轮机热耗约30 kJ/(kW·h),折合煤耗约1. 1 g/(kW·h)(按照锅炉效率94%);循环效率提高0. 3%。因此,EC-BEST二次再热具有更高的经济性,是未来大容量高参数二次再热机组发展的一个良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某在建660MW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回热加热系统为对象,采用损分布矩阵方程和单耗理论分析了不同负荷下各加热器效率、损和附加煤耗的分布特征,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讨论了附加煤耗引起的污染物排放状况。研究表明:该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总损和总附加煤耗均高于低加侧,3号高加引起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大,2号和4号高加外置蒸汽冷却器效果明显使其经济性显著。总体上,二次再热机组高加侧的效率高于一次再热机组,而低加侧恰相反。受蒸汽参数不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同负荷下两种机组的损和附加煤耗分布的差异较大。100%负荷下,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的附加煤耗及其引起的CO2、SO2、NOx和碳粉尘排放量分别为3.35g/(k W·h)、38 041.35t/a、1 045.03t/a、579.89t/a、10 515.50t/a。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提出了理论和方法的梗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现代供热系统的一般化模型,针对这一模型,计算了锅炉供热、电热供热;热泵供热和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燃料的理论单耗、附加单耗和在用户终端处供热的燃料单耗。给出了供热成本的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适于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