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品格修养,作者通过线条的枯润、粗细、浓淡、轻重缓急等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等。且将书法的艺术语言、理论、装饰等运用于陶瓷艺术之中。书法与陶瓷绘画都讲究和强调变化,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书法以何种形式(正文、题识、款印等)嵌入陶瓷艺术  相似文献   

2.
陶瓷书法是在传统的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种开拓,它具有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双重特征。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有更多、更高的艺术和技法上的要求。唐英被誉为清代最杰出的督陶官,在督陶期间,他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唐英极富艺术才华,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书法造诣也极其深厚。他不仅喜爱纸上挥毫,更擅长以其书法入饰瓷器,文雅别致,洋溢书卷气息。  相似文献   

3.
横跨雍、乾两朝的督陶官唐英不仅在陶瓷、戏剧、文学、文字、书画等多个领域成就突出,他亲手设计制作的瓷器更是展现了其别具一格地陶瓷书法艺术。唐英书法四体兼善,“师古但不泥古”,擅长以书法装饰瓷器,将陶瓷工艺和书法艺术之美融为一体。作为诗书画印皆擅长的全能型传统文人,唐英陶瓷书法不仅在于形式上的装饰性,更寄托了他的文采、思想和情感,体现了唐英的文人品味。  相似文献   

4.
书法既是我国的文字,也是我国的艺术。在河南安阳地区挖掘的殷墟墓中,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刻在龟壳上的甲骨文。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考证,随着文字的发展,到秦篆、汉隶再到唐楷,书法不断地发展。书法在成为我国的文字和交流的语言之后,它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而且我国的书法在众多工艺美术中都有出现,比如夏商时期的铭文就是在刻在青铜上的文字以及刻在石壁上的碑文,还有就是刻在门匾和牌坊上的文字等等,都是我国书法在各种工艺美术上的装饰效果。发展至唐朝时期,书法则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乃至流传至今,书法艺术一直在陶瓷艺术中都有出现,本文主要论述书法在工艺美术上的装饰特点和意义,主要以在陶瓷上的装饰特点和意义为例。  相似文献   

5.
陶瓷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云晓 《中国陶瓷》2006,42(12):65-67
就陶瓷书法起源、陶瓷书法发展、陶瓷书法艺术形式及陶瓷书法成就等方面作了探讨,对众多陶瓷书法艺术现象进行了理论概括。寻找陶瓷书法活动规律,以求更好地运用书法装饰陶瓷艺术制品。  相似文献   

6.
陶瓷艺术作品书写时代精神,一方面要彰显传统文化内容,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借力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文化的精神。笔者通过书法艺术形式设计创作的以客家题材的陶瓷作品实践感悟:书法艺术形式再现陶瓷艺术魅力,合理选择陶瓷造型与书法内容的协调是基石;巧妙布局陶瓷装饰色彩与书法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寻陶瓷艺术与书法内容与艺术能量化,将有效展示陶瓷与书法间的文化内涵,推动传播陶瓷艺术与书法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代在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艺术方面除了诗歌、散文、绘画等外,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有极高的发展,陶瓷艺术中最具有创作意识的当属长沙窑。唐代长沙窑是第一个将书法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瓷窑,唐代长沙窑诗文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也直接影响到了宋金元磁州窑陶瓷书法的出现和发展,其上的精美书法为整个陶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将以唐代长沙窑行草诗文壶为研究对象,对长沙窑陶瓷书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书法作为装饰元素,很早就被运用到陶瓷上并成为充实陶瓷器皿的装饰艺术。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现代技术条件和环境下,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更是相交辉映,相得溢彰。在当下,结合陶瓷造型,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装饰,可以获得独特的艺术装饰效果,并深受消费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陶瓷书法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书法艺术在陶瓷艺术装饰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所呈现的审美意蕴,增进了人们对陶瓷书法的了解,对陶瓷书法装饰艺术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瓷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世界上绝无仅有。陶瓷是泥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一、陶瓷书法与陶瓷书法作品的差异陶瓷书法,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它是陶器  相似文献   

10.
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一、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共同发展历程1、从起源上看,陶瓷书法装饰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汉口文化以及马  相似文献   

11.
聂建阳 《景德镇陶瓷》2011,(5):I0168-I0169
引言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是工艺美术的一种表现语言,纵观其他工艺都有自己的专属材料,其中陶瓷工艺的材料是泥土成瓷,木艺的材料是木头,服饰的材料是布料,把陶瓷艺术与其他材料相互融合就可以开创出新语言。丰富陶瓷艺术装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铁骊 《佛山陶瓷》2011,21(12):34-34,35,36
新彩装饰是传统陶瓷装饰材料与相应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它集传统陶瓷工艺、中国画,以及油画等艺术文化于一身,既含有陶瓷工艺技术,又具有中国画内涵与精神,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精粹。新彩在材料工艺和绘画技法上是传统陶瓷装饰的延伸与发展,又是陶瓷艺术审美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唐代湖南长沙铜官窑起,经北宋河北邯郸磁州窑、元代江西景德镇窑传承至今,书法装饰陶瓷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陶瓷装饰形式之一。研究陶瓷书法作品的方向很多,本文依照以上三种窑作简要分析,简谈陶瓷书法作品器型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陶瓷书法是指以陶瓷为书法载体,进行有目的、有要求、按照一定的形式规格,以文字为装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艺术规律与艺术效果。因此,陶瓷书法表现出的美学价值是这一种艺术形式的根本体现。本文以陶瓷书法的美学价值为研究对象,从陶瓷书法的心理学观、社会学观、哲学观等方面探讨陶瓷书法美学在中国陶瓷史的地位,试图在陶瓷书法美学这一研究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字是无形画,中国书法与陶瓷艺术两种经典碰撞后,产生新的艺术魅力。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民族文化应用至陶瓷装饰之中,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在陶瓷装饰的历史长河之中,各个朝代书法元素或多或少地被应用和借鉴,并且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代一些优秀的陶艺家们大胆地用书法的各种表现形式来装饰陶瓷艺术,使得陶艺作品更加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张杰 《江苏陶瓷》2023,(3):70-71
陶瓷书法是指在陶瓷上进行创作的书法作品,它是种新的文化形式技法,创作背景是陶瓷板以及一些有立体感的瓷器品。通过这种新型方式的创作来突出瓷器的包容性,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魅力。在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将文化与艺术高度融合,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一种形式。陶瓷书法对于整个陶瓷作品的精神文化面貌是一种提升,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陶瓷、了解书法,这才是陶瓷书法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地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书法的艺术美与陶瓷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9.
冯小玲 《景德镇陶瓷》2014,(4):J0017-J0018
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元明清时代陶瓷花鸟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六庆 《陶瓷研究》1997,12(3):49-55
论元明清时代陶瓷花鸟装饰孔六庆(南京艺术学院·210013)绘画的花鸟艺术深深地印入陶瓷器皿表面,是元明清时代陶瓷花鸟装饰最为强烈的特点。陶瓷工艺材料紧紧追随着绘画效果,一步一步地臻于瓷器上得心应手的绘画表现,在该时期有着明显的印迹。从元代青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