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吃粥养人     
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特别在患病期间,或病后脾胃虚弱的人,食粥更为适宜.古人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本草纲目》中记载:“每日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的饮食生活中,粥是最常见的食物。《庄简集》卷一载李光《食粥诗》,诗云:“晨起一瓯粥,香粳粱如玉。稀稠要得所,进火宁过熟。空肠得软暖,和气自渗漉。过午一瓯粥,瓶罍有余粟。淡薄资姜盐,腥秽谢鱼肉。……两餐莫过饱,二粥可接续。”看来,在宋人心目中,食粥对人体有着极多的益处。 宋代人早餐和晚餐都常吃粥。苏轼《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云:“逆琅唱晨粥,行疤得时珍。青班照匕箸,脆响鸣牙龈。”旅店中早餐供应粥,这是根据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制订的食谱。在宋人的晚餐中,亦可见到粥的踪影。贺铸《四时田家词》有云:“晚雪漫漫没兔四,满杯豆粥饷邻家。”黄庭坚《答李任道谢令豆粥》诗亦云:“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就是吃宵夜,宋人也常以粥为主。据《梁溪漫志》卷九记载:“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  相似文献   

3.
郑爽 《四川烹饪》2003,(7):16-16
我国古代有不少名士视粥为养生之妙品,他们把粥称誉为:“资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古往今来,粥都是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食疗佳品,尤其是潮州人和闽南人最喜啜粥,每年365天,几乎天天离不开粥。根据古籍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用米煲成粥供给肠胃欠佳的老人食用。《礼记·月令》载曰:“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完杖,行麋粥,饮食。”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悠久。粥的品种丰富多彩。徐珂《清…  相似文献   

4.
食粥致神仙     
粥,俗称稀饭,古代又叫馇、糜、(饣胡)、酏等。食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 北宋的张本在《粥记》中说:“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赞同这一说法:“谓食粥可延年,余窃爱之”,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药粥乃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方法,从汉代名医张仲景开始便有了药粥  相似文献   

5.
食粥话古     
传说“黄帝始烹谷为粥”。由此推算,我国的食粥史已有四五千年了。我国食粥,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早在周代《礼记·月令》中便有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援几枚,行糜粥饮食”。春秋时期的晋国重耳复国后,想犒赏他的重臣介子推,亲往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受封赏避而不出。晋文公听信近臣之计,下令放火烧绵山,不幸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其忌B严禁烧火,用“酸酪(粥)二益”祭奠亡灵。后来演变成在寒食节“煮瞌酪(粥)而食之”的风俗。《齐民要术》记载:“煮难而食之,名日“…  相似文献   

6.
说粥     
“粥”,古时称糜、、酏等.炎热的夏天,在晚餐中增加一份稀稀的豆粥,不仅可调济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所以自古认为,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汉代《礼记·月令》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7.
依古籍记载,我国古代寒食节至少有三种粥疗法。其一为杏仁和小麦煮制的粥。诸如《荆楚发时记》“今寒食杏酪麦粥”。《玉烛宝典》也有“麦粥研杏仁为酪”的记载。所谓“杏酪粥”是用小麦和杏仁煮制而成。从食疗的作用看,小麦性甘温,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饮善正要》还说,“小麦粥养心气,止虚汗,益肝止渴,也适用于乏力困倦。”《医宗金(钅监)》认为:“杏仁可治喘咳”。其二为“饧粥”。据《唐书》“天宝二年……常以寒食荐饧粥。”又《宋史礼志》 “寒食赐羊酒、饧粥”。可见唐宋宫廷在寒食节有赐饧粥的传统,按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饧糖)“主治补虚乏,止渴去血。”其三为杏仁与花煮制的粥。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食粥史 粥,古无此字,本作鬻,稀饭也。古文“鬻”象米在鬲(古代炊具)中相属之形,后省作粥。粥又称糜(煮米使之糜烊也)。鬻始于何时?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黄帝初教作糜”。也就是说先祖轩辕黄帝,教其子民“煮谷为粥”。实际上粥的发明比黄帝还要早上几千年。人类最初吃生食,即所谓“茹毛饮血”,后来发  相似文献   

9.
食粥小考     
人们说河南人爱喝粥。我是与河南搭界的湖北人,家里也有食粥的习惯。在以前,是家境贫寒多以粥代饭,不分春夏秋冬,早餐、晚饭总有一粥,因而使我也养成了食粥的生活习惯。可别小看喝粥,据我几年的生活体验,食粥可以暖胃,对人体健康还真的大有裨益。我年有七旬,血压正常,五脏六腑无明显的疾患,应该说,跟食粥不无关系。 说起食粥,确有一番来历和学问,宋代大诗人陆游患胃病久治不愈,得张  相似文献   

10.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  相似文献   

11.
趣话粥品     
说粥的功用性有果腹与养生的目的,早已时过境迁了,更非有指标性的实际意义。如若追溯到古时,古人食粥有三大理由:穷困、应节、养生,对立是非常鲜明的。穷人食粥为了果腹,富人食粥为了养生,这就是粥的奇妙之处。粥,古称糜,只有很稀的那种才叫粥,袁枚先生写道: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照此标准,米与水  相似文献   

12.
邹伯芬 《烹调知识》2009,(11):58-59
“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苏东坡。 据《事物起源》一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在周天子时,粥已是中国民间极为普遍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在四千年前.就有有关于粥的文字的记载,以后又形成食粥养生的理念。及至现代.台湾食品工作者继承并发扬中国粥文化,使现代罐藏技术与中国传统饮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以“八宝粥”为代表的粥罐头,推向市场.而大陆的食品企业进一步发展罐藏粥产业,使粥品经历了从粥店、家庭走向市场的巨大变革。当前罐藏粥产业又面临一次高速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长.罐藏粥生产工艺的创新和改进,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的惠民食品。坊间各类花色品种成为罐藏粥产业开发新产品的宝库。  相似文献   

14.
李娜 《食品指南》2009,(2):42-43
粥,是我国传统主食之一。国人食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如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今天,即使是国外的快餐巨头如肯德基.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美式的餐馆里卖起了中国粥。  相似文献   

15.
食粥养生     
正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补充营养和水份。食粥养生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就在说食粥可以养生。食粥可以调节肠胃,可以补益胃气,可以养胃,可以补充身体水份和营养。如降脂益脾的麦片粥、  相似文献   

16.
入春以后,风成为春季的主气。风邪多从人体的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病的先导,故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 因此,春季里如果能有效地防止风邪引发的风寒、风热和风燥,就能使机体免受旧病或新疾的侵扰。我国古代医辑《千金方》中记载:“春时宜食粥”,且推荐了三个粥方,如能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地黄粥 此方来源于《遵生八笺》。原料:鲜地黄5000克,白蜜,粳米,酥油各适量。制作时将新地黄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将米约50克煮粥,粥熟,加入地黄膏1O克酥油少许。于每日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民食粥的习惯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就有“仲秋之日,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礼俗,并称“飦粥之食,自天子达”.粥,由于将米类加入大量水煮成糊化状的流体或半流体,所以其中的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米类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治虚寒等诸多保健治病功能,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赞:“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饭食之妙诀也”.现代流行病调查  相似文献   

18.
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或正月望日.今称元宵节。我国古代,元宵节有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等不少民间活动,同时饮食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诸如元宵节吃豆粥、油膏粥、糖元子、汤圆等。这些食俗除少数保留至今,其中大多目前鲜为人知已经失传了。 元宵节的由来与我国古代望日祀太一神的风俗有关。据《史记》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迹。”但是汉代正月望日只是“夜游观灯”而已,并没有出现相应的食俗; 约到南北朝,正月望日才出现吃豆粥和油膏粥的民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今州里风俗,…  相似文献   

19.
趣话粥品     
说粥的功用性有果腹与养生的目的,早已时过境迁了,更非有指标性的实际意义。如若追溯到古时,古人食粥有三大理由:穷困、应节、养生,对立是非常鲜明的。穷人食粥为了果腹,富人食粥为了养生,这就是粥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20.
孙犁喜吃粥     
吃粥,可以说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粥食经过漫长的演变,品种数以百计,北方的玉米面粥、小米粥、红小豆粥,南方的莲子粥、咸粳米粥,广州还有鱼片粥、蛇粥.古代的骚人墨客咏粥的诗文连篇累牍,其中不乏千古绝唱,如陆游的《食粥诗》,范成大的《口数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