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F钢碳含量不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攀钢IF钢RH处理过程终点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问题,对IF钢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RH处理前钢水[C]及a[O]、真空度、脱碳时间、钢包耐火材料及合金增碳等是影响IF钢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主要因素.RH进站[C]含量高于0.045%,终点碳含量与进站碳含量成正比关系;最小真空度越低,脱碳时间越长,终点碳含量就越低.为保证攀钢IF钢碳含量合格,应将RH进站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30%~0.045%、a[O]控制在(500~700)×10-6,加强设备监控与维护以维持足够的深真空时间和进一步降低真空度.为减少RH处理后期钢液增碳,在保证真空室不结冷钢的前提下应使用渣线部位不含碳的钢包及低碳合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真空度、提升气体量和吹气孔位置对RH钢水混匀时间的影响,模拟了钢包流场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提高RH系统真空度、增加RH提升气体量或增大气体的吹入深度均可减小混匀时间;唐钢RH精炼过程中无死区存在,在相应的混匀时间内可以实现整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合理控制真空度、提升气体量和浸渍管插入深度有利于稳定出站钢水碳含量,提高Al2O3夹杂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在硅钢RH炉精炼过程脱硫实践中发现,RH精炼炉中投入一定量脱硫剂,可以起到脱硫作用。但在[Al]、[Si]含量较高的钢种,没有投入脱硫剂也有脱硫效果。另外,RH炉脱氧前也有一定的脱硫效果,RH炉结束的硫含量一般都要比中间包内硫含量要高。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发现,RH炉精炼过程脱硫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钢水脱氧前,钢水中[C]和[S]反应生成CS气体,有较弱的脱硫效果;第二阶段是脱氧后脱硫阶段,钢 渣扩散脱硫、钢水中[Si]和[S]反应生成SiS气体和钢水中[S]、[Al]、[Si]和[Ca]相互作用最终生成CaS。钢水中较高的[Al]和[Si]含量对第二阶段脱硫效果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转炉结束前CS、SiS气体的生成使得铁水[C]元素有一定的脱硫作用。CS气体在转炉持续供氧过程和铁水裸露在空气中时,被氧气氧化生成SO2气体。CaO-CaF2系RH炉用脱硫剂中的CO2组分能够氧化钢水中的[Al]、[Si]等合金元素,同时造成钢水增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RH轻处理低碳钢的工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RH轻处理低碳钢过程脱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H轻处理过程ln(w[C]_0/w[C]_t)与t具有线性关系,其斜率Kc为0.1475min~(-1);RH进站钢水[C]含量控制在0.045%-0.065%,钢水[O]含量控制在300-500PPm,有利于提高RH轻处理脱碳效率;RH出站时钢水[O]含量控制150PPm以下,有利于提高钢水洁净度。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提出工艺优化措施,工业实践表明,采用RH-LF双精炼工艺生产WX08钢时,降低了转炉吹炼终点氧含量,成品非金属夹杂物级别也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似原理,按照1︰4的比例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50 t RH精炼装置建立了水力模型,通过水模试验对RH处理过程熔体流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插入管吹气孔径和吹气孔数量对真空环流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钢水的环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吹气孔径由0.75 mm增加到1.5 mm对环流参数影响不大,吹气孔数量由12个增加至16个可明显减少混匀时间;当真空室压力达到极限67 Pa,提升气体流量为130 m3/h,插入深度为650 mm,钢水混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180 t RH精炼工艺存在的真空度低、超低碳钢处理时间长、钢中氧含量高及脱硫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并优化了RH真空脱气、脱碳升温、脱氧、脱硫等工艺,使RH工作真空度提高到100 Pa以下,超低碳钢处理时间缩短至平均36.5 min,超低碳钢钢中氧的质量分数最低为13×10-6。优化工艺降低了钢中[H]、[N]、[C]、[O]、[S]等元素的含量,提高了钢水洁净度,缩短了RH精炼时间,提高了RH精炼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低碳钢RH轻处理脱碳工艺,对RH轻处理过程碳和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工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RH轻处理过程中ln(w[C]_0/w[C]_t)与轻处理时间t呈线性关系,斜率为0.147 5 min~(-1);RH出站时钢水[O]含量控制≤0.015%,有利于提高钢水洁净度;RH进站初始碳含量在0.05%左右时,在真空度为4 k Pa条件下,经过真空脱碳处理5 min左右后,结束碳含量控制在0.025%以下,结束氧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成品非金属夹杂物级别也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RH处理工艺,提高RH精炼后的IF钢水洁净度,通过分析T[O]含量和夹杂物含量的变化研究了钢水镇静(静置)时间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中间包钢液中T[O]含量和夹杂物数量总体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在30min到40min的镇静时间区间里,中间包内钢液试样T[O]含量基本稳定,所分析炉次中只有4.76%炉次T[O]超过30×10-4%.在该厂现行工艺条件下,镇静时间在30 min到40 min的时段内的钢液洁净度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在参考80炉次SPHD、SPHE和IF钢生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用Al脱氧的RH精炼终点钢水酸溶铝含量-[Als]的计算模型,分析了RH脱碳结束时钢水氧活度、脱氧加铝量和钢水净循环时间对终点钢水酸溶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H脱碳结束钢水氧活度、脱氧加铝量是影响终点钢水酸溶铝含量的重要因素;当RH脱碳后钢水温度、氧活度、炉渣中FeO+MnO含量-(FeO+MnO)以及钢水的净循环时间分别在1 600℃、2×10-4、15%和8 min时,要控制终点钢水酸溶铝为0.02%~0.05%须在RH脱氧过程中控制加铝量0.86~1.53 kg/t。  相似文献   

10.
丁中 《宽厚板》2012,18(4):9-14
摘要以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和RH工艺原理、过程物理化学现象为理论基础,建立RH仿真模型。研究了影响钢水循环流量、钢包中钢水死区大小以及影响钢水混匀时间的主要因素。分析脱碳、脱氢变化规律以及与工艺控制参数的关系,并结合实际生产,优化了工艺参数,提高了RH精炼炉的使用效果,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11.
苑斌  陈泽民 《山西冶金》2009,32(4):36-38
对太钢第二炼钢厂80t RH生产冷轧硅钢脱碳原理及影响脱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可知,真空度、到站钢水碳氧含量、脱碳时间以及合金含量都直接影响冷轧硅钢碳含量。采用快速提高真空度、降低到站钢水碳含量、使用高品位合金都有助于提高脱碳效果,降低冷轧硅钢碳含量。  相似文献   

12.
RH精炼温度与合金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RH精炼处理对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了RH温度与合金最小成本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计算钢水温度的不断变化,并预报未来时刻钢水的温度;(2)计算达到目标成分需要投入的合金组合、合金数量。该模型在宝钢2号RH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RH—MFB的精炼功能,了解RH—MFB的精炼效果,有必要对上RH的钢水质量进行分析,包括钢中[C]、[N]、T[O]及显微夹杂分析。结果表明:RH—MFB试生产钢水在中间包内增碳较为严重,出RH后钢液有轻微吸氮现象;RH—MFB精炼后,钢液中大于10μm的显微夹杂数量明显减少,T[O]的平均含量较前期生产也有明显下降。对精炼处理及中间包钢液中显微夹杂组成与形貌分析表明,基体为Al2O3的夹杂物是钢液存在的主要夹杂物,形貌特征各异,在工艺后期大多以球状和细小块状存在,此外,发现有少量铝酸盐或硅铝酸盐+硫化物夹杂。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钢水的质量,达到高效低耗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RH真空冶炼过程中钢水锰元素偏差和提高最终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采用直读光谱仪对不同条件下RH真空冶炼镇静钢与非镇静钢锰损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RH真空冶炼过程中锰损存在4种形式,与钢水中自由氧反应烧损、钢渣界面反应、合金粉末抽吸、真空锰挥发;随着钢水中锰含量增加、真空时间延长,钢水温度和氧化性提高,RH真空锰损逐渐增加;真空度小于1 000 Pa时,RH真空锰损随真空度的降低而降低,而当真空度大于1 000 Pa时,继续降低真空度,RH真空锰损几乎不变。通过降低RH真空度、进站锰含量和温度、减少RH真空处理时间等措施,RH结束目标锰的质量分数±0.01%命中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特殊钢信息     
肖英龙 《特殊钢》2006,27(1):63-63
X06101 JFE·西日本制铁所对轴承钢质量的改善据《CAMP-ISIJ》报道:JFE·西日本制铁所为了提高轴承钢质量,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即提高钢液纯净度而采取了如下两条措施。(1)延长RH高真空度下的钢液处理时间。为了尽可能多排除钢中的夹杂物而调整、延长了钢水环流处理时间;适当提前最终加入铁合金微调钢水成分的时间,以确保完成合金加入后的搅拌均匀时间,并将钢水环流量的减小控制到最低限度。此改善RH精炼工艺的措施,使轴承钢中≥10μm的非金属夹杂物颗粒指数(Index of num-ber non metallic Inclusion over 10μm)比原来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RH脱碳的因素,在试验生产中采取了快速提高RH真空度、加快初期脱碳反应速率和增大驱动气体流量等强化中期脱碳的措施,大幅降低了RH处理结束时钢水中碳含量.分析表明,钢包顶渣氧化性强是钢水中Als损失和T[O]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RH真空处理钢水循环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铁 《炼钢》1993,9(1):56-60
在传输现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钢水循环流量与混匀时间和操作因素的关系式,描述了RH真空处理钢水循环流量的变化,为RH真空处理工艺实践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包钢RH干式真空泵系统装备条件,根据干式真空泵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优化并解决了干式真空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干式真空泵技术与装备应用于RH炉工艺,提升了RH炉抽气能力、脱碳能力、脱氢能力以及钢水循环速率。真空处理15 min后钢水中的[C]质量分数达到10×10-6以下,真空处理20 min后钢水中的[H]质量分数达到1×10-6以下。干式真空泵系统的运行稳定、节能环保,极大的降低RH工艺成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RH处理工艺、提高RH精炼后的IF钢水洁净度,通过分析T[O]含量的变化研究了RH纯循环时间、镇静时间、钢包顶渣氧化性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纯循环时间有利于钢液洁净度的提高,加TiFe后保证纯循环时间6~8min以上可使RH真空处理结束后钢液T[O]降至30×10-6以下;随着RH真空处理结束后镇静时间的延长,中间包钢水T[O]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镇静时间大于30 min的炉次,T[O]可控制在35×10-6以下;RH结束后渣中T.Fe每提高1%,平均Al、Ti总损失会增加1.05×10-6 min-1,其中Al损失率0.40×10-6 min-1,Ti损失率0.65×10-6 min-1.  相似文献   

20.
结合SPCC钢种对成分及工艺力学性能的要求,对低碳低硅铝镇静如何选择工艺路线进行了科学论证;并从成分控制、温度控制及钢水可浇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认为:转炉终点[C]按0.04%~0.05%,RH到站[O]控制在500×10-6~700×10-6,终点温度控制在1 670 ℃以上,同时保证钢包渣内的w(TFe+MnO)小于4.0%~5.0%时,RH脱氧合金化后纯环流时间不低于6 min,稳定中包过热度在15~30℃是保证冶炼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