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刚-粘塑性材料变分原理的基础上,导出了相应的有限元列式。用实验确定了粘塑性材料的流动应力方程,编制了适用于轴对称钢管热挤压问题的有限元计算程序RVP-11,并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温度、挤压速度、挤压比、摩擦等)对挤压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弹粘塑性理论,推导出考虑空洞效应的超塑性流动本构方程,对板料超塑性拉伸进行了模拟研究,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具备超塑性材料的流动特征,这表明新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超塑性流动特性;同时基于新本构模型对板料自由胀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各变形阶段的厚度分布,并与Backofen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无网格方法的优点以及其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结合刚塑性材料条件的假设,介绍了基于刚塑性理论的无网格伽辽金方法,运用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采用罚函数方法引入体积不变条件,给出了其刚度矩阵方程和求解列式.平面应变锻造过程的数值算例表明无网格Galerkin方法是处理大变形畸变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镁合金材料的超塑性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以及连续损伤力学基于含内变量热力学势函数建立的金属超塑性变形损伤演变方程 ,并从微损伤演化物理规律及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出发 ,建立超塑性材料空洞损伤的演化方程 ,预测材料超塑性变形失稳和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5.
搅拌摩擦在超塑性材料焊接及成形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是保证超塑性材料焊接后仍能保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有效焊接方法。尤其是在高应变速度、低温和较低流动应力情况,采用搅拌摩擦成形(Friction Stir Process:FSP)技术来生产超塑性材料是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对搅拌摩擦在超塑性材料焊接和成形方面的进展做了简要的总结,包括材料、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RNET的超塑性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首个基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超塑性数据库,包括超塑性简介、超塑性材料、超塑性文献、超塑性专家、单位等,为广大的超塑成形工作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非晶氮化硅纳米陶瓷粉体为初始材料,以纳米氧化钇和氧化铝为助剂液相烧结获得超塑性陶瓷块体材料,在1550℃的低温条件下,实现氮化硅陶瓷的超塑性成形。利用描述超塑性材料的Backofen方程,建立陶瓷超塑性成形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研究氮化硅陶瓷在不同条件下超塑性拉深成形过程中,成形体径向和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得到了氮化硅陶瓷超塑性拉深成形过程厚度和径向尺寸改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材料超塑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变化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往往空洞化。空洞的存在严重降低超塑成形零件的室温使用性能,因此必须建立超塑变形后材料室温机械性能变化的理论预测模型。本文以铝合金LY12CZ为例,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首次建立了预测经超塑变形后的材料室温机械性能变化的理论模型。所建模型不但可以预测铝合金LY12CZ超塑变形后的刚度.强度以及韧性等室温性能指标,而且亦能充分反映超塑变形工艺参数对其室温机械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同时,由于本文建模方法具有通用性,因此,该模型的建立为超塑成形零件的使用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王仲仁教授在超塑性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Sn-Pb共晶超塑性材料薄壁管复合加载实验表明,在复杂应力状态下超塑材料遵守Mises屈服准则,并与Tresca屈服准则也接近,给出了超塑材料在应变速率强化条件下的屈服轨迹;研究了超塑变形过程中晶粒和孔洞的长大规律及其对变形中流动应力的影响,导出了包含晶粒长大和孔洞长大影响的超塑性本构关系;提出了测定超塑材料摩擦系数的理论校准曲线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的变截面拉伸试验法;开发了带有动凸模的微机控制的1000kN超塑成形机,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微机控制的5000kN超塑成形机;在模具型腔超塑成形研究方面,成功挤压了130型汽车连杆锻模,是迄今为止尺寸最大的超塑成形模具钢型腔。  相似文献   

10.
金属流变成形机理探讨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际,对金属流变成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一维流变学模型理论出发,求出具有弹粘塑性性质的金属材料的本构方程,进而分析限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不可压粘塑性材料在轴对称流变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场,速度场和流量计算公式,由此发现线性粘塑性介质只是非线性粘性介质的一种极限情况,文章详细讨论了该零件的试验条件和成形方法,最后进行了试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裂隙岩体在卸荷条件下非线性强化阶段本构方程结合摩擦约束小位移变形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以σij,ui为独立变量构造两类变量的试泛函,运用半反推法将试泛函对独立变量σij,ui变分,并分别在Γu边界、Γσ边界上导出试泛函中的待定函数F、M、Q,将其代入试泛函,得出非线性强化阶段卸荷裂隙岩体变分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能量泛函,将得出的理论公式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压焊     
《机械制造文摘》2009,(5):18-20
20095112超声焊接压电换能器的研制/齐海群…//焊接学报.-2009,30(6):17-20 基于变截面杆作一维纵向振动运动方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四端网络传递方程和端面运动状态,推导出了常用截面形状细杆在各种运动状态下,边界条件和四端网络传递矩阵参数以及频率方程。研究了适用于超声焊接的压电换能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压焊     
20095112超声焊接压电换能器的研制/齐海群…//焊接学报.-2009,30(6):17-20 基于变截面杆作一维纵向振动运动方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四端网络传递方程和端面运动状态,推导出了常用截面形状细杆在各种运动状态下,边界条件和四端网络传递矩阵参数以及频率方程。研究了适用于超声焊接的压电换能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TC4(Ti—6Al—4V)钛板超塑性成形后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T C4( Ti6 Al4 V)钛板超塑性成形后的试件进行常温双向拉伸和定量金相分析,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了 T C4 钛板超塑成形后σ0.2、σb 与晶粒平均直径的定量关系。并简要分析了超塑性成形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本文的试验结果可作为其它类型超塑性材料超塑成形后力学性能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LY12超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LY12铝合金超塑性材料属性建立了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利用该本构模型并结合最大等效应变速率控制压力变化算法对LY12铝合金板超塑性圆杯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圆杯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板料厚度变化及所需成形时间。根据模拟获得的优化压力时间曲线对圆杯进行超塑性气压胀形加载实验,制件厚度分布与模拟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金属塑性成形模拟试验的成本和难度,针对塑性加工中最常见的塑性硬化材料,给出了塑性成形模拟中原型与模型的定义,以及位移亚耦联系统和载荷亚耦联系统的定义,并建立了塑性硬化材料位移亚耦联系统和载荷亚耦联系统的变分原理,从而建立了有不同本构方程的两种材料的变形关系,克服了目前只有本构方程相同的两种材料才可能进行塑性变形模拟的理论限制,利用建立的变分原理,分析了铝,钢两种材料镦粗的变形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前言 超塑性成形是近代金属学中的一个重要发现,为少、无切屑加工和精密成形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锻压行业的新领域。由于超塑性材料的成形工艺,作为大量生产来  相似文献   

18.
前言近年来关于超塑性的国际会议,越来越频繁了。去年(1935),在英国召开了“航空铝合金超塑性”会议,继而又在法国召开了“超塑性”会议,人们可以认为超塑性材料的研究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会议使航空航天工业界及飞机制造厂家,很快地认识到超塑性加工方法是实用性很广的加工方法,它可以  相似文献   

19.
圆管在脉冲电磁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守彬  李硕本 《锻压技术》1997,22(3):30-33,19
在理想刚塑性材料假设基础上对圆管毛坯在脉冲电磁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圆管毛坯在脉冲电磁力作用下的变形持续时间,最大位移和最大位移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金属材料超塑性一般要求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并且在高温超塑变形过程中能够保持晶粒尺寸稳定性,避免晶粒快速长大。轻合金的超塑性不仅要具备等轴细晶组织,还需要通过引入第二相或合金元素等来保证材料的高温组织稳定性,这也是当前金属材料超塑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提高超塑性材料细晶组织稳定性的策略主要包括:析出第二相粒子钉扎晶界,双相合金的相结构之间抑制彼此生长,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抑制晶粒长大以及单相合金的溶质原子偏聚等。本文概述了含析出第二相合金、双相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单相合金等轻合金超塑性组织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并从工业应用需求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提出了超塑性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