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los型ATM交换网络结构与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los型大规模ATM交换网络中一种传统的分散式路由选择算法——直接对应(SM)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Clos型交换网络结构和一种改进的路由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单下一跳路由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的需求。基于多一下跳路由机制,提出一种区分排队的多个可选端口输出交换结构以及双指针最大权重优先调度算法。该算法在区分排队的基础上对单、多输出端口分组使用双指针协同调度,实现交换端口的分布式调度和动态匹配。仿真实验表明,该交换结构在多下一跳路由业务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时延性能,该算法保证了吞吐量和时延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实现复杂性,提高了交换结构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3.
首次将虚通道概念引入到 ATM交换技术中,提出一种基于通道交换的 ATM交换,其交换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分布式控制原理。准静态(周期的或固定的)路由策略,可确保所建立的每条虚通道的有效带宽。与信元交换和电路交换比较表明:通道交换有更优越的性能,更适于组建大规模ATM交换结构。同时,在交换技术中引入虚通道概念,为开发ATM交换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中大规模ATM交换网络应满足的基本特性,然后对其常见的几种结构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些结构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中大规模ATM交换网络所特有的模块化扩展、路由选择和与规模、性能、实现复杂度等有关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5.
首次将虚通道概念引入到ATM交换技术中,提出一种基于通道交换的ATM交换,基交换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分布式控制原理。准静态(周期的或固定的)路由策略,可确保所建立的线条虚通道的有效带宽。与信元交换和电路交换比较表明:通道交换有更优越的性能,更适于组建大规模ATM交换结构。同时,在交换技术中引入虚通道概念,为开发ATM交换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交换技术通常是基于单一路径的交换机制进行研究设计。由于进入交换设备的分组只有唯一的输出端口,对于相同端口的争用极易引发交换拥塞,直接导致交换设备乃至整个网络性能的恶化。文章引入路由交换协同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多下一跳路由的多端口输出交换机制,此新型可重构交换构件实现了分组在多个可选输出端口之间动态均衡的交换。岳后结合仿真试,哈聆证了该结构的稳定性和时延性能.并证明了最佳自由度扩展因子为3。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Clos网络结构MmM,其中所有交换单元都采用输入缓存,因此适合在高速交换网络中实现.针对MmM结构,提出了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利用中间级交换单元向第一级交换单元提供的反馈信息为分组选路,可以较好地在中间级均衡交换网络内部的负载,减小输出端口的冲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路由及调度算法的MmM结构可以获得比采用并行循环分派算法的MSM结构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自选路由网路径重选的一种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性能分析,表明这种方案适用于设计大规模ATM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9.
基于ATM的IP交换与QoS保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Classical IP Over ATM、LANE、MPOA、IP Switch等方面,详细论述和分析了基于ATM的各种不同的IP交换技术及原理,指出了基于不同IP交换机制下ATM所存在的服务质量(QoS)差异,这对于采用ATM技术来构建不同需求的网络以及对网络性能的评测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换结构作为高性能路由器的核心,如何提高其交换容量的可扩展性和服务质量的可预测性,是近十年来网络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从路由交换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多下一跳路由的多目的输出端口交换技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拥塞,提高交换单元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毁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信元在ATM交换网络中传输与交换的原理 ,研究了路由变换表、总线信元帧结构和路由变换机理。利用超大规模集成芯片CUBIT 0 5 80 2 ,完成了路由变换电路的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 ,并利用计算机建立了路由翻译表 ,最后对实际电路进行了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成功地实现了VPI、VCI变换和总线路由标签的插入 ,实现了信元在ATM交换网络中的交换 ,并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ATM交换机上实现MPLS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详细分析了在ATM (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上实现MPL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和涉及的关键机制;深入探讨了利用ATM成熟的服务质量和流量管理来实现P服务质量和流量管理的技术。分析表明MPLS是一种较好的IP OverATM的解决方案,它结合了ATM和IP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内部无阻塞输入/输出排队反压型ATM交换机在突发性业务下信元丢失、交换机最大吞吐量等性能。输入端口信元的到达过程是ON OFF突发流,且ON态以概率p发送信元,OFF态的逗留时间可认为0,ON OFF长度为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属于同一突发流的信元输往同一个输出端口,不同突发流的信元等概率输往不同的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缓冲器长度有限,交换机加速因子S任意;其中结论对实际设计一种输入/输出排队反压型ATM交换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直接互连结构DIN应用到数据交换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数据交换应用特性,对DIN中的吞吐量、时延、路由算法和死锁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DIN中的理想吞吐量与结构规模的倒数成正比。把DIN应用到数据交换结构中,源路由表技术和最短路径算法更适合,采用死锁恢复机制能更好的利用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交换机保证服务质量并提高交换速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输入交叉点排队(CICQ)的交换结构,并运用理论证明的方法分析了它的性能. 分析结果表明,重端口数为2的CICQ交换结构能在无需内部加速的情况下精确地模仿输出队列交换机,从而解决了服务质量与交换速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二分输出排队的新型ATM交换结构, 在现有工艺水平下, 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器和总线的操作速度, 在降低实现成本的同时, 仍然保持了同基本输出排队结构相同时延性能以及时分交换机的多播功能, 从而提高时分交换机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