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本文对超宽带50 W电子战超小型行波管设计进行了介绍,其主要技术难点为超宽带设计及超小型设计。通过设计行波管高效率慢波互作用系统来进行超宽带设计,使得行波管工作频带覆盖4~18 GHz,全频带(除低端边频4~5 GHz外)输出功率典型值为50 W,其中4~5 GHz频带内输出功率达到35 W,整管效率高于33%。在保障电性能的同时,通过降低工作电压实现整管各部件微型化设计,实现整管结构尺寸的大幅度压缩,实现了功率密度的大幅度提升,突破了小型化电子战整机系统安装空间的限制,适应了更高标准的电子战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幅相一致行波管要求批量管子之间在宽频带内达到幅度一致和相位一致。在电子对抗领域,幅相一致行波管有着重要的用途。本论文主要介绍工作频带6~18 GHz,最小输出功率为100 W的幅相一致行波管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面向高速无线通信应用的E波段连续波行波管放大器(TWTA)。该放大器将E波段折叠波导行波管和小型化高压电源集成为一体,外部仅需低压供电,使用便捷。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工作频率81~86 GHz,饱和输出功率>80 W,小信号增益>38 dB,总效率>22%,外形尺寸为38 cm×20 cm×6.3 cm,可满足机载使用环境,具有大功率、宽带、高效率、小型化及高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引言本文叙述一只峰值输出功率为1.25千瓦、工作比10%、周期永磁聚焦、传导冷却的行波管的研制工作。在双倍频程频带内已获得1.25千瓦的峰值输出功率,饱和增益为30分贝;在单倍频程频带内峰值输出功率为2.0千瓦,饱和增益为33分贝。带中峰值输出功率超过4千瓦。管子工作在E、F、G和H频带。表1列出该管的电特性和机械特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最新的超宽带毫米波连续波行波管研制工作进展情况。连续波行波管样管在18~40GHz频带内,输出功率达到40W。  相似文献   

6.
卫星行波管要求高可靠、轻重量、高效率和良好的相位幅度特性。本文讨论一种设计方法。卫星发射机已采用了10.95到12.75GHz的新通讯频带。这种应用的功率要求是10~20瓦的量级。为此,汤姆逊-GSF公司已研制出在频带10.95~11.20GHz和11.45~11.70GHz内提供20瓦的行波管放大器(图1)。电源——作为放大器的一部分一一是意大利厂商CGE-FIAR研制的。卫星行波管放大器应满足的特殊要求包括:能量消耗、重量、成本和电讯特性。其中着重强调的是行波管的特性,如:效率、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A_7介质谐振器制成的S波段介质稳频调制器的设计和实验结果。采用加载带阻滤波稳频获得了良好的稳频效果。在-40℃~+50℃温度范围内,输出功率为10毫瓦时,频率稳定度为±0.4×10~(-4)~±1.46×10~(-4),输出功率≥40毫瓦时,频率稳定度为±3×10~(-4)。调频范围大于600千赫,电调灵敏度为200千赫/伏,调频非线性<6%;体积仅有(60×60×30)立方毫米,可以同时传送遥控(遥测)和话音。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GaAs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FET)X 波段测量的最新结果。这类器件用简单的平面工艺制造,已有25个以上的片子获得9千兆赫下功率增益为4分贝时输出功率至少1瓦的结果。这些片子的载流子浓度在5~15×10~(16)厘米~(-3)范围。迄今,4分贝功率增益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已观察到在11千兆赫下为1.0瓦,在8千兆赫下为3.6瓦。器件在8千兆赫下的功率附加效率可达46%。本文扼要地叙述了制造工艺,并对影响大输出功率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这些因素是8×10~(16)厘米~(-3)左右的外延层载流子浓度、良好的器件热沉和低的寄生电阻。还讨论了所观察到的微波性能与总栅宽、栅长、夹断电压、外延掺杂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我所研制的10mV超导约瑟夫逊电压标准测量系统,总不确定度为2.4×10~(-(?),随机不确定度小于1×10~(-8)。1988年4月,精确测定了我国SI单位的2e/h值为483597.88GHz/V,与国际平差值仅相差4×10~(-(?)。由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992年8月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临时电压自然基准并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个适用于万兆以太网IEEE80 2 3ae 10GBASE -X的高线性度全集成单片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该压控振荡器采用TSMC 0 18μmCMOS混合信号工艺设计制造 ,由四级差分延时单元和输出驱动电路组成 ,芯片总面积为 0 3× 0 4mm2 。芯片采用 1 8V单电源供电 ,测得带直接耦合差分 5 0Ω负载时的总功耗为 78mW ,单端输出功率为 10 2dBm ,振荡频率在 2 8~ 4 0GHz有非常好的压控线性度 ,在振荡器中心频率为 3 12 5GHz时的单边带相位噪声为 - 96dBc/Hz@10MHz。  相似文献   

11.
南京工学院在北京大学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协作下,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1.5μmHe—Ne激光相干光纤通信号源.其指标为:单模输出功率0.45mW,频率稳定性为10~(-10)量级(1秒和10秒取样时间),二台激光器的拍频线宽小于1MHZ,拍频漂移量小于1MHz,室温下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不跳模.其外形尺寸;稳频激光器系统为50×18×18cm~3,激电源和伺服系统为36×32×12cm~3.激光器的寿命大于1万小时.该稳频He-Ne激光器可用作相干光纤通信信号源或本振器.  相似文献   

12.
将相速再同步技术引入基于双排矩形梳状慢波结构的W波段行波管中,利用CST 计算了所需不同周期的慢波结 构的色散和偶合阻抗,在此基础上用MTSS 模拟计算了注波互作用。结果证实:对于由两段周期均匀的慢波结构构成的 W波段行波管,在90~98GHz 范围内输出功率为48.92W~56.44W,电子效率为6.04%~6.96%,增益大于49dB;而对于由 7 段周期跳变的慢波结构构成的W波段行波管,在90~98GHz 范围内输出功率为57.06W~98W,电子效率为6.98%~11.99%, 增益大于50dB;两者相比,电子效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13.
模拟预失真技术是改善行波管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补偿精度较低的缺点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增益相位独立调节技术和补偿曲线形状调节技术是提升模拟预失真补偿精度的重要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Ka波段行波管放大器的高精度模拟预失真器,该预失真器采用双路矢量合成式结构,在29~31 GHz 范围内,通过调节二极管偏置电压可以同时实现补偿曲线形状调节和增益相位扩张量独立调节,有效提升了补偿精度。与行波管放大器的联合测试结果表明,在30 GHz 时,该预失真器可以将行波管放大器的增益压缩从5.3 dB 减小到1.2 dB,相位偏移从62°减小到6.5°。线性化后的行波管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明显降低,在输出功率回退5 dB 时,三阶互调系数提高了9.3 dB。  相似文献   

14.
在PbSnTe衬底上用液相外延生长铅-锡碲层并通过很好限定的氧化物窗进行杂质扩散,已制备成可再现的高质量光伏探测器。外延层的载流子浓度约为4×10~(16)厘米~(-3),衬底的约为5×10~(18)厘米~(-3)。代替光致抗蚀剂作绝缘层用的氧化物层没有针孔并很好地附着在PbSnTe表面上。采用标准光刻和扩散技术制成了平面单片探测器阵列。在77K时,124(2×2密耳)元阵列的平均阻抗-面积乘积为1.85欧·厘米~2。在300K背景和180°视场时,在11微米不加增透膜情况下的平均量子效率和峰值探测度(D~*)分别为40%和2.6×10~(10)厘米·赫~(1/2)/瓦。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锁模钕玻璃激光器的单个微微秒激光脉冲,研究了掺钕激光玻璃中钕离子的非线性双光子吸收。根据实验和理论计算给出了钕离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σ=(6.16±1.1)×10~(-33)厘米~4/瓦,非线性吸收系数γ=(1.65±0.29)×10~(-12)厘米/瓦以及光强与透过率的函数关系曲线。双光子吸收限制了钕玻璃放大器的输出峰值强度。实验确定放大器的极限峰值强度为 I_(最大)=(4.15±0.73)×10~(10)瓦/厘米~2。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电磁场理论对圆柱形介质谐振器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设计制作了C波段反馈型介质谐振器稳频FET振荡器,其工作频率f_0=7.4GHz,输出功率P≥30mW,频率稳定度为±2×10~(-5)(-10~+50℃),频率温度系数为0.67pp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高增益微波偏压Ge:Hg光电导器件的实验结果。电流增益、电压响应度、D_(BB)~*(500、570、1、25°)及响应速度分别为1.2×10~4、8.9×10~5伏/瓦、5×10~(10)厘米赫~(1/2)/瓦及400毫微秒。文中也列出了低增益微波偏压Ge:Hg光电导器件的数据,以供比较。  相似文献   

18.
报导能获得十瓦量级稳频CO_2激光输出的腔外吸收室荧光稳频技术.给出获得窄而深的荧光凹陷的最佳气压范围为10~18Pa,对10.6μm带的P(20)激光谱线进行了闭环锁定,用鉴频曲线估计的频率漂移为3×10~(-9),稳频激光输出功率为10W.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于1980年11月在上海召开鉴定会,来自国内二十个单位共四十名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六路钕玻璃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进行了技术鉴定.该装置是采用自行研制的材料、元件、器件和工艺技术研制而成.第一阶段目标是建立脉冲宽度为毫微秒、输出功率为2.5×10~(10)瓦/束的六路激光装置.它包括激光系统、靶场系统、诊断系统和靶的研制等四部分,在1977年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打靶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其后,为了提高和完善装置的性能,改建成亚毫微秒脉宽、输出功率为5~10×10~(10)瓦/束的六路钕玻璃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Z字形光路Nd:GGG板条激光器的性能特性。晶体尺寸有6~(?)mm×10~(?)mm×100~(?)mm和10~(?)mm×18~(?)mm×167~(?)mm两种。这些板条表面的抛光平直度为λ/5(λ=6328A),表面光洁度为8A rms,表面平行度为10s。正常模式振荡时,在较小板条中得到了45W平均输出功率;在较大板条中得到了145W。在Q-开关工作时,得到了平均输出功率11W、脉冲宽度10ns、重复率20Hz。还把滤除紫外的滤光片放在抽运谐振腔中抑制Nd:GGG紫外辐照,从而延长了运转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