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地形风电场风机布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复杂地形的风电场,由于地形起伏大、变化多,风电场内的风能分布情况所受影响因素众多,加大了复杂地形的山地区域进行风电场微观选址的难度。文章指出复杂地形风电场的风机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对风的影响,结合场址的大小,分析风能的分布,提出了两种风机布置,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达到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合理性和优化目的。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机位布置的影响因素,同时以大唐黄岛风电场工程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实用的风机机位布置方法。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风机的布置,采用风图谱分析和应用软件(WASP),通过对风电场风资源和地形的分析研究,实现风机机位的优化布置,提高风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冯浩  彭秀芳  项雯  吴浙攀  施晨 《江苏电器》2022,(4):62-66,69
目前风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阻碍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采用基于线性模式和CFD模式的常用商业软件,对同一种风机排布方案进行了发电量计算比对,旨在找到线性模式和CFD模式之间的差异,为实际工程中的风电场产能精细化评估提供参考.以典型丘陵风电项目——江苏某风电场为例,运用三款基于不同发电量计算模型的风资源...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雷电地域分布采用雷电日(雷暴日)的概念,但所有可听雷声中云间雷占有一定比例,而只有地面落雷密度才对电网防雷有影响.从高级调度中心的建设需求出发,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统计数据计算出地区落雷密度,从而使华东地区线路跳闸率计算方法更精确,可供防雷的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电场风机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工程上风机选型时对大部分定性因素考虑较少,导致所选出的风机无法保证整个风电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问题,对国内外风电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机选型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影响风电场风机选型的主要因素。在风机选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计算各元素权重系数并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结果,从中选出综合评价最优的备选机型。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风机选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整个选型过程更为科学、合理,选型结果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对输电线路防雷和雷电屏蔽模型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了输电线路雷电屏蔽的经典电气几何模型、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和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运行经验,对输电线路防雷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对防雷研究重点和防雷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黄锐 《广西电力》2007,30(1):43-45
为了对各种雷电接闪体有新的认识,文章从基本的雷电理念出发,对多针雷电接闪装置的屏蔽效应进行分析,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长间隙放电是研究地面物体雷电屏蔽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雷电击距、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屏蔽性能试验和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研究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最新开展的长达6 m间隙尺度的放电试验观测,对现阶段上述3个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雷电击距建立的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仅适用于小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现有的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方法仅能近似模拟不存在雷电迎面先导时的雷击过程,无法完全证明以提前流注发射模型装置为代表的非传统防雷装置具有比传统措施更优越的屏蔽性能。大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问题应聚焦于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研究,建立并完善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和物理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0.
冯杰  雷霆  吴廷祥  黄进 《广东电力》2012,(2):24-28,95
基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理论建立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特高压直流线路雷击过程仿真,并计算文献中给出的实际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特高压线路存在明显的“回头雷击”现象;利用雷电屏蔽模型计算的结果较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运行数据,可用于工程实际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1.
从海拔高度、纬度与雷电流强度,气象变化、地形变化与雷击频率等方面对风电场的选址提出建议,分析了风机遭雷击的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防雷措施。提出在风电场选址时应选取雷电流幅值小、雷电频率低的位置;再根据风电场所在地区的雷电特点,采取具体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承胜 《江苏电器》2014,(12):18-20
针对输电线路实际雷电参数的差异性,提出了差异化防雷概念。选取某一典型220 k V输电线路的雷电参数,基于实际雷电活动参数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进行分段计算,确定雷击薄弱点,并针对性采取杆塔降阻、加装线路避雷器、加装可控放电避雷针等措施,该线路的雷击事故明显减少,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在海上建风电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风电机组的位置排列,之后才能进行风电场输变电专业及配套土建专业的设计工作。而风机排布方案的设计存在以下矛盾:一方面风机布置的行列距越大,风机之间尾流的影响越小,发电量越高,同时风机间的低尾流会使湍流降低,从而保证风机的使用寿命;但是风机间距越大,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4.
雷电对供电线路的危害非常大,小至影响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大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笔者在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电线路所造成的危害,然后简略地谈谈防雷的措施:合理选择线路路径;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在部分地段装设避雷器;提高线路整体绝缘水平。  相似文献   

15.
雷击活动严重影响海上风机的正常运行,必须精准分析风电机组雷击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论文根据海洋接地环境,在ATP-EMTP中搭建了基于圆锥天线原理的海上风机暂态一体波阻抗模型,通过优化机组各部位模型及模型电气参数计算,有效地将雷电流在风机内部的传播路径整合为一体,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桨叶长度、塔筒高度对雷电暂态电压的影响,讨论屏蔽层结构对信号电缆的保护效果。仿真结果显示:雷击作用下,海上风电机组将产生兆伏级暂态电位变化,并呈欠阻尼式振荡衰减,其电位峰值从塔筒顶端到底端依次减小;风机塔筒的高度和桨叶长度分别与塔筒暂态电位和桨叶尖端电位呈正相关性;双屏蔽层结构下,信号电缆芯线与内屏蔽层的电位差值最小,比单屏蔽层结构电位差要低100 kV,因此采用双屏蔽层的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曾利华  张国 《电力建设》2015,36(8):135-140
为了研究三维旋转风轮的尾流流动情况,利用多重参考模型(moving reference frame,MRF)数值模拟给定风机的尾流情况,针对风机在不同的入口风速和桨距角的情况下,对其尾流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风场的速度、压力分布及尾流、入口风速和桨距角变化对整个流场的影响与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能预测风机运行性能和尾流湍流情况,并达到仿真风力发电机组气动流场的目的,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部分取代模型机的实验,既可缩短实验时间、节约实验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又能为机组运行提供可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具体对绕击雷、直击雷、感应雷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机理进行分析,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防雷技术措施,总结各项防雷措施对防止绕击雷、直击雷、感应雷的有效性,通过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防雷技术措施,降低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8.
雷电流陡度大是雷电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人为的手段降低雷电流陡度,可以减少雷电对杆塔等雷击点的破坏作用。提出了限陡避雷针的新理论,深入讨论了它的作用机理。通过暂态仿真软件ATP对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合大电流冲击发生器的模拟实验。证明了限陡避雷针的使用,能有效地降低雷电流陡度,降低塔顶电位。为电力设备防雷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中。雷电流通过变电站防雷设备最终将雷电流引入到接地网中。使得较大的电流向大地散开。故良好的接地系统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带来的无功电压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应用广泛的直驱风机控制策略;其次,在综合考虑风速、桨距角等因素及低电压穿越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直驱风机在Crowbar是否动作两种状态下的无功调节能力;最后通过对无功灵敏度的分析以及故障恢复时的要求,得出了风电场无功分配的定量控制方案。综合无功分配和调节两方面,给出了风电场分三阶段控制的综合调配方案。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调配策略的有效性,对提高风电场的故障穿越能力提供了支持,并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无功调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