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在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何通过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应用、考核激励机制构建人才选、育、培生态圈,成为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大多存在员工发展提高通道狭窄的问题,当员工看不到职位的升迁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企业管理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到底何谓人力资源?有哪些内涵?有什么特点?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工作……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由表及里逐一进行解读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思考。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以人为核心和根本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工作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掌控未来世界能力的历程,也是不断开展对  相似文献   

3.
正高学历人才作为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核心储备力量。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学历人才,真正挖掘高学历人才发展潜力,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公司)为落实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要求,建立与国际一流企业相适应的高学历人才支撑体系,促使公司博士人才早日实现由"高知人才"到"高能人才"的转变,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人才是企业应对竞争、加快发展的根本。新时代下,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创造突飞猛进,人才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央企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与之对应,发电企业的人才竞争亦日趋激烈。近年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能源集团"的发展愿景,重点打造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专家型专业技术人才、工匠型生产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推进员工素  相似文献   

5.
<正>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十分必要。作为代表性的人力资源理论,"三支柱模型"在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后新组建的久隆电力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推进建立以人才"蓄水池"工程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有效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缓解了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电力集体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三个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两个转变"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随着新入职员工的不断增加,公司在坚持国网公司有关入职培养和岗位服务年限的基础上,在人才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围绕"选人、识人、育人、用人、留人"五个环节,把好"入口关、评价关、技能关、匹配关、激励关"五个关口,打造"五才"纷呈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前“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热门的话题,成为众多成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核心。人是能动的,是企业可用两大基本资源之一,是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挖掘、造就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潜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企业人心的聚散向背。常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或一些基层干部抱怨:“我们单位人员素质低,人才难觅。”这种情况在某一单位或许是事实,但就普遍而言,或许有着一个人才观念的问题。做好识人、知人、用人、造人,这对凝聚人心,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笔者认为认识人才是开发的前提,用好人才是开发的目的,造就人才是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和人才的源头活水,更是企业保持生机、持续发展的"种子"和希望。电网企业新员工来源于每年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成为企业人才储备库和未来人才队伍的核心部分。对这支新生力量的培养,应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框架与视野下,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遵循新员工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着力提升新员工的职业素能。本文将结合国网湖南省电力  相似文献   

10.
正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20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下称"国网山东电力")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家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人才工作部署,围绕支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落地,坚持全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企"行动,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的意见》,通过"爱才、引才、育才、励才"各项举措,努力营造"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氛围,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电气制造》2012,(12):13
斯凯孚(SKF)凭借其在人才发展上的努力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获得了"2012年最佳100人力资源典范企业"奖。斯凯孚中国副总裁倪海格(Helge Nielsen)和斯凯孚中国人力资源总监伍军出席了12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2012年最佳100人力资源典范企业颁奖典礼。2012年,斯凯孚中国在人才招聘工作中投入可观。不仅招聘了约800名新员工,并通过校园招聘从20所大学招聘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工作,培训评价师资作为将培训评价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的承载主体,肩负着解决员工"会不会"与"符不符"的重任,保证了企业的人岗匹配和队伍储备。目前,企业评价师队伍尚未成型,培训师队伍已初具规模,但出工出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培训评价工作,对培训评价师资建设进行探索实践和持续改进,是加强培训评价有效支撑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社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上大做文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本文结合实际,就供电企业构建"T"型人才的"3T"培养模式进行探讨。1"T"型人才观念的特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丰富,各类人才概念层出不穷。相比л型、M型、V型人才,T型人才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建设理念,有其独特之处,以"宽泛理论基础+精湛  相似文献   

14.
"企"字无"人"则为"止",人才是企业发展最积极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缺乏人才的企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无从谈起。本文从目前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型"人才缺乏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解决"技术型"人才匮乏的七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对县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完善"德才+业绩"两维两级综合考评体系,将"上级考"和"大家评"有效结合,采用"自评、互评、纵评、横评"的方法,立体考评干部。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实施"将才提升、专才培育、人才接力"三大工程,积极培养和积蓄优势人力资源,为建成"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提供恒久动力和力量源泉。将才提升打造"主力军"干部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南京供电公司始终致力于构建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正县级供电企业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处于最基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层。在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县级供电企业要实现"做精",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人才战略的各项规定要求,充分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逐步实现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网建设全面发展,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唐山供电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全面践行国网公司"向管理要效率"的理念,通过召开工作坊引发头脑风暴、WBS分解工作任务、角色矩阵梳理职责,并融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不断更新迭代,逐步建立起供电企业流程、职责、制度、标准和考核"五位一体"培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质量。随着特高压、一流配电网等电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如何将"人员"变为"人才",如何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开展员工培训,一直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积极探索实现人才培养思路、体系和方法的全面转型升级,提出建立新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企业常青,就要不断加强核心骨干员工的培训,发挥其鲶鱼效应,最大程度发挥榜样的力量,为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永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企业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旨在通过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保障国家电网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为全面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国家电网公司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以"三定""三考"为抓手,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努力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已经建立了一套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