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转型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由可再生能源组成的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份额,这一新一代的能源系统,是当前能源革命的核心目标。能源转型的指标主要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在2016年发布的规划和战略。如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50亿t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高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与革命的核心战略目标。0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资源的使用也在急速上升。我国的能源总量与能源消费水平呈现  相似文献   

3.
电能是所有一次能源可以转化的二次能源,电网是各种能源转换、互联、传输、交互的最佳实现模式。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传统电网的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电源侧和负荷侧双向随机变动的运行需求。研究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系统运行新模式是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迫切需求。该文对能源互联网及其他能源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了传统电力系统各发展阶段的运行模式及特点,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电力市场主导的发电、输电、用电实时平衡的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进而提出了通过构建电力三次系统,即由电力信息二元网络,实现对电网的广域测量、动态感知和协调控制,为能源互联网的市场化运作、智能化调控、经济化运行提供平台支撑;最后展望了基于数据驱动技术和混成控制技术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大。该文以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展开讨论,首先从内在要求和外在驱动两方面阐述了发展弹性电力系统的必要性。而后重点介绍了弹性电力系统的概念,包括详细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方向。继而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电力一次系统和网络安全两个层面论述归纳了弹性电力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并最终对我国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作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储能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为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储能电池是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目前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一旦取得突破,将对新能源发展、电网运行控制、终端用能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储能电池技术将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实现广泛应用。新型储能电池技术成当前研发热点现有商用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镉电池、钠硫/  相似文献   

6.
李冶 《电器工业》2023,(3):18-19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双重驱动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正在快速迭代,跨越技术商业化临界点,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各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视为能源转型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抢占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在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电力系统正由确定性系统向强随机性系统转变,在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运行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类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与手段。文中分别从不确定性因素建模、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评估、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以及不确定性平抑措施等4个方面,总结已有成果、阐述研究难点、探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是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在广义范围内实现能源平衡是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革命的主要目的,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在一次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的份额,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在这一条件下,电网将面临新的使命,或者说电网的任务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电网将成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传输和分配的网络。其次,电网和分布式的电源、储能装置、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系统有机融合,成为灵活、高效的智能能源网络。同时,智能电网还将具有极高的供电可靠性或者功能的可靠性,基本排除大面积停电的风险。特别是随  相似文献   

9.
当前,电力系统正在转型为清洁低碳的新一代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不仅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间歇性、随机性会影响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极端事件对单个能源系统造成的扰动可能引发综合能源电力系统范围内的连锁故障.为增强综合能源电力系统耐受、应对极端事件的能力,相关的弹性评估和提升研究日愈重要.首先对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弹性的概念进行介绍,然后对弹性评价指标、运行状态分析方法等进行梳理与总结,且以多元技术融合的视角对弹性提升手段进行思考与展望,最后对相关研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能源转型的目标中国能源转型的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能源系统。新一代能源系统是以电力为中心,以电网为主干和平台,各种一次、二次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存储和转换装置,以及它们的信息、通信、控制和保护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网络化物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杨卫红 《电器工业》2018,(11):22-24
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下,未来配电网将满足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及储能装置的大规模接入,适应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即插即用,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信息互动的高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更加明确了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能源行业,并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从多耦合能量流的随机动态特性、广域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量-信息流的互作用特性3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CES)的形态特征;并以CES建模、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 3个核心技术为对象,概述CES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概况,进而提出相关核心技术在新一代CES中的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能源行业,并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从多耦合能量流的随机动态特性、广域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量-信息流的互作用特性3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CES)的形态特征;并以CES建模、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3个核心技术为对象,概述CES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概况,进而提出相关核心技术在新一代CES中的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能源行业,并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从多耦合能量流的随机动态特性、广域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量-信息流的互作用特性3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CES)的形态特征;并以CES建模、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3个核心技术为对象,概述CES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概况,进而提出相关核心技术在新一代CES中的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能源行业,并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从多耦合能量流的随机动态特性、广域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量-信息流的互作用特性3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CES)的形态特征;并以CES建模、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3个核心技术为对象,概述CES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概况,进而提出相关核心技术在新一代CES中的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是当前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不依赖物理机理,计算速度快,辨别效率高等优点。但人工智能固有的可解释性差、稳定性弱等缺点也制约了其在电力系统一些场景的应用。文中梳理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负荷和新能源预测、故障诊断、在线稳定性评估、频率及电压优化控制和电网运行方式制定等调度运行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新一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暂态保护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薄志谦 《电网技术》1996,20(3):34-36
本文提出了新一代继电保护的思想--暂态保护,它不同于目前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基于检测故障产生的稳态工频量保护方法,暂态保护利用故障暂态产生的高频信号来检测故障,文章论述了暂态保护优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开发的基于这一思想的新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已不再局限于一个产品或一个设备,拓展延伸到系统的应用。系统的数字化可以让电力资产实现相互间的交流,以确保整个系统实现自我优化,自我管理,并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简而言之,电力系统的数据流动可以管理和优化电网,从而把电网的不可控性变成可控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