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这几种移动IP技术进行描述,然后在NS-2(一种开放源码的网络模拟工具)仿真平台下设定一定的切换场景进行仿真实现,对这几种协议进行切换时延和切换期间丢包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研究下一代移动IP(MIPv6)在WLAN内的快速切换,IEEE的“Mobil—eIPv6FastHandoversforS02.11Networks”草案提出了一种快速切换的思想,通过链路层传递切换信息对其进行改进,将第三层的切换决策权交给网络(而不是移动节点),实现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切换并进,从而大大降低了切换时延。该切换算法在OPNET仿真环境下模拟实现。  相似文献   

3.
衡星  李俭兵 《通信技术》2007,40(11):202-204
有两种比较常用的减少切换时延的方法.第一种是通过分层管理的架构来减少家乡网络的注册时间,第二种是通过地址预先配置来减小地址长度的方法来解决延迟的快速切换机制。S-MIP切换方法是建立在分层和快速切换方法之上的。它能够实现与L2层相似的较少的数据包丢失和切换的时延。  相似文献   

4.
MIPv6中的移动网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重讨论在MIPv6中的移动网络与Internet主机通信时数据包路由定向所产生的问题。移动网络是指劝态变换接入点的网络。IETF建议的关于移动节点的MIPv6谇不能有效支持移动网络,缺乏较好的可扩展性,并且引入了一些安全认证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网络前缀绑定与多插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MIPv4与MIPv6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  丁岩军 《移动通信》2006,30(2):15-18
文章介绍了移动IPv4和IPv6的工作原理,比较了两者的技术优势,笔者的结论是,IPv4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而IPv6作为新一代协议,具备着先天的优势,有替代IPv4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雷飞鹏  唐伦  陈前斌 《通信技术》2007,40(9):52-53,57
针对IEEE802.21标准所定义的介质无关切换功能(MIHF),讨论了两种利用MIHF来优化FMIPv6切换的方案,即增加原语和参数与增加信息报告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两者结合,与用户事件(MIH_User)共同来改进切换延迟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HMIPv6的寻呼扩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移动IPv6 (MIPv6 )和分级移动IPv6 (HMIPv6 )中的通信过程和各个功能实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HMIPv6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寻呼扩展结构 (PagingExtensiononHMIPv6 ) ,包括加入此寻呼扩展后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各个功能实体的描述并定义了其中几个重要的报文结构。通过加入该寻呼扩展使MIPv6实现注册本地化的同时支持IPPagingSupport,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蒋青  鲁艳 《通信技术》2008,41(2):129-131
移动IP是一个在Internet上基于网络层提供移动性支持功能的要求较高的VoIP业务,切换延迟将直接影响到话音质量,严重时甚至会中断正在进行的会话.文章借助ns2网络模拟器仿真分析了WLAN中基于MIPv6的移动VoIP切换性能.结果表明,MIPv6及其扩展协议的切换性能优劣顺序依次为:F-HMIPv6、FMIPv6、HMIPv6、MIPv6.尤其是F-HMIPv6协议,无论端到端延迟还是切换延迟,都得到了最大的改善.所得结论能为网络切换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预测式快速移动IPv6协议(Proactive FMIPv6)需要依靠链路层(L2)触发来进行预切换从而实现平滑切换,然而虚报L2触发以及移动节点(MN)乒乓运动的存在将严重影响Proactive FMIPv6的切换性能。考虑到在每天重复的日常生活中MN往往具有运动轨迹明确、运动时间相对固定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加权的数据挖掘算法的FMIPv6切换方案(TWP-FMIPv6),通过时空数据挖掘机制对时间加权的MN移动历史记录进行移动规则挖掘并预测MN的下一个移动位置,代替Proactive FMIPv6协议中的L2预测触发从而避免虚报L2触发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TWP-FMIPv6能充分利用MN的移动特点进行高准确度的切换预测,减少切换延时和分组丢失率,提高切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接入Internet移动用户的增加,MIPv4已经不能满足移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引入了MIPv6,MIPv6很好地解决了MIPv4存在的地址不足问题,但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文章主要讲述了MIPv6中的安全隐患,介绍了相关协议及IP层协议安全结构(IPSec),并深入分析了新的安全隐患,以及采用的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中两种主要的移动性技术--基于移动IP和移动SIP(会话初始协议),并且指出了单一技术实现实时移动性存在的缺陷。随着移动IP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移动IP的快速切换FMIPv6。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同时在网络层和应用层提供实时移动性支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融合FMIPv6和SIP,给出了该综合方案的优点,弥补了单一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通信过程中实时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比较经典的三种切换机制是快速移动IPv6、层次型移动IPv6和快速层次移动IPv6。在简单介绍了三种机制原理并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要能够为漫游用户提供泛在的接入。PMIP(代理移动IP)作为一种网络层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与基于终端的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协议相比,其切换时延比较小,但仍然很大。为了提高切换性能,提高用户QoS(服务质量)体验,3GPP提出了优化的融合架构。文章对3GPP提出的融合架构进行了介绍,并对基本切换流程进行了性能分析,然后把PMIP和优化的网络架构相结合,提出了优化的切换流程,大大提升了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角路由讨论了一种路由优化方案,通过NS仿真比较路由优化前后数据包传输路径和平均时延,路由优化方案成功地消除了三角路由的影响,数据包平均时延降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5.
MobileIP协议中原有的硬切换算法产生的分组丢失和切换时延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通信质量,半软切换算法是硬切换的改进算法,本文通过仿真比较了Mobile IP协议中硬切换和半软切换对TCP和UDP流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半软换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移动IP及基于IPv6的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曹达仲 《移动通信》2003,27(3):51-53
本文首先对移动IP的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进而提出作为未来移动网络首选的移动IPv6协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基于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作了深入的探讨,引入了类比于3G移动通信切换的思路,提出了基于IPv6切换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移动WiMAX硬切换时延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约束移动WiMAX硬切换时延优化的理论解决方案,并提出一种新的结合关联2且利用R6信令进行参数协商的硬切换机制。最后模拟了真实实验环境用于测试新的硬切换机制,结果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减小硬切换时延,满足移动WiMAX较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时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宇欣 《信息技术》2006,30(5):72-75
切换问题是移动计算环境中最基本的问题。理想的切换是指同时具备快速切换和平滑切换能力的无缝切换;快速切换就是要求系统具有最小的切换时延,平滑切换则要求系统具备最低的丢包率。现提出一种基于组播的平滑切换框架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让移动节点本身携带途经的接入路由器绑定更新队列,每当移动节点到达一个新的链路并获得该链路的转交地址,就向家乡代理和队列成员进行组播。该模型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包的丢失率,减少了延时,并与现有的快速切换/IPv6路由优化技术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移动IP作为Internet的移动接入技术,为大范围内慢速的漫游提供了移动性支持。蜂窝IP解决了无线接入Internet主机频繁移动性问题。弥补了移动IIP的不足,为基于小区的快速频繁的移动提供了有效支持,二的结合能有效地支持全球范围内的主机的移动性。本介绍了这两种协议 ,并对它们的网络实体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武凌 《中国新通信》2005,7(2):65-69
由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多样性,用户在采用不同接入或存取技术的无线网络间的无缝切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MIPv6的WLAN与GPRS网络融合方案和在这种结构下的无缝切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