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焦油的溶剂萃取及其分离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10kg/次煤焦油溶剂萃取分离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并在此萃取分离系统中考察了对煤焦油中2-4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工业酒精:焦油重量比约1:1,转速为150r/min,每次搅拌30min,静置30min,进行5次萃取分离,即可将煤焦油中的1-4环化合物完全萃取出,从而得到软化点达110℃的沥青,显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萃取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焦油中的轻质组分主要指1—4环的芳香族化合物,一般被用来分离和提纯精细化学品,实现高附加值利用。对于结构组成复杂性的煤焦油来说,溶剂萃取成为研究煤焦油组成和结构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柱层析技术可以实现化合物的富集与分离,对于化合物的总数超过一万种,但质量分数超过1%的化合物仅有十来种的煤焦油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建立了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现代仪器检测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煤焦油化合物的赋存形态,有望成为研究煤焦油的结构和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煤焦油加工向大型化、清洁化、精细化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分析了典型的煤焦油加工方式的加工路线,从溶剂萃取法、蒸馏法、膜分离和结晶法等方面阐述了煤焦油组分主要分离方法,并对煤焦油中分离的各典型组分性质进行分析,如酸碱组分、酚类组分、芳烃组分、盐基组分和重质组分等在煤焦油中的含量、化合物种类以及分子结构特征等。结合煤焦油加工方式,提出行业发展特点与不足之处。传统高温煤焦油的加工路线、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提质路线、煤焦油中高附加值化学品抽提及加氢提质的综合加工路线是4种典型的煤焦油加工方式。煤焦油综合利用加工路线是更为优化的加工利用路线。从煤焦油深加工路线的开发和优化历程看,一般优先提取煤焦油中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抽余组分进一步深加工是对煤焦油利用的有效补充和升级。最后指出应加强煤焦油的基础研究,开发绿色、高效的煤焦油综合加工技术,根据不同种类的煤焦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并逐步建立煤焦油的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柏玉娟  孟庆侠 《广东化工》2012,39(1):96-96,84
在常温下(25℃)使用自行设计的煤焦油萃取装置对七台河煤焦油进行溶剂萃取,得到的轻质组分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器分析煤焦油轻质组分中的主要化合物,并从中找出主要化合物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全物、反应分离、脱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7.
低温煤焦油中特定芳烃组分的选择性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研究低温煤焦油中特定芳烃组分的选择性分离为目标, 通过预处理分离酚类化合物和富集特定芳烃组分, 采用多元溶剂萃取方法选择性分离芳烃和非芳烃组分, 采用Hansen溶度参数理论进行多元溶剂的设计和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 溶剂对原料焦油的选择性随Hansen溶度参数“距离”(Ra)增加而增大, 萃取能力则相反。研究得到的多元萃取剂是含水量为体积分数6%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优化萃取条件是温度25℃、剂/油比6:1。萃余物经多次萃取进一步分离芳烃组分, 萃出物经甲酰胺多次萃取以分离出杂环化合物和极性组分。芳烃组分在最终分离产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4%, 其总萃取收率为95%。另外非芳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其他极性组分也在本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8.
闫彩辉  赵炜  刘丹  吴晓娜  杨华美  赵婧  陶鑫  盛晨 《化工进展》2012,31(1):57-61,82
采用微波辅助条件下热解稀硫酸预处理的麦秆制取生物油,产物采用分级萃取进行固液分离,依次分离出了环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甲醇萃取物和四氢呋喃萃取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各级萃取物。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取的生物油中化合物种类较少,有利于生物油中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分离,其中5,6-二氢吡喃-2-酮在环己烷萃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为45.0%,糠醛在生物油总产物中的相对含量为45.6%。此外,生物油中酸的相对含量为16.0%,表明该生物油含酸量高而不易于直接作为燃料油使用。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17,(1):45-49
针对煤焦油组分及其结构的复杂性、特殊性,围绕蒸馏、共沸精馏、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及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光谱法等结构鉴定方法,对各分离、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今后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应逐步引入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的前沿分析手段,借鉴其他领域先进分离、分析技术,将多种分离、测试方法相结合,实现煤焦油各组分的有效分离及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0.
胡远丰  孙秀花 《广州化工》2023,(15):78-80+83
针对如何提取中低温煤焦油中丰富的酚类化合物、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甲醇与石油醚双溶剂法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萃取分离,有针对性的富集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得到粗酚产品,并研究了其组成分布。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的GC/MS分析可检测到108种化合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萘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蒽菲类化合物。当煤焦油与甲醇、石油醚的混合比例为0.25∶1∶2时对煤焦油中的粗酚萃取效果较好,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甲醇萃取相中。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4):893-896
综述了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并且概述了主要的分离技术,重点讲述了多元溶剂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络合萃取、柱层析等新工艺。对各种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分离法与新工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溶剂萃取法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有效方法,易于实现酚类化合物分离技术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油页岩的萃取物中含有多种脂肪烃、芳香烃和含N,O,S杂原子化合物,为了提高页岩油的利用价值,需要将混合物分离。通过萃取、尿素络合分离,柱层析分离等方法达到萃取物组分族分离的目的。在温和条件下对油页岩进行了甲醇溶剂萃取,对萃取液原样采取尿素络合法,分离出了正构烷烃,并得到尿素络合法的分离工艺条件为:尿素质量13 g、乙醇体积30 m 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90 min。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络合后的其他物质,分别采用正己烷、苯、甲醇3种不同淋洗液淋洗,得到10个组分的混合物。用正己烷淋洗的接收液为烷烃类;用苯淋洗的接收液中,含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用甲醇淋洗的接收液,含有醚类物质和氨基等杂原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并且概述了主要的分离技术,重点讲述了多元溶剂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络合萃取、柱层析等新工艺。对各种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分离法与新工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溶剂萃取法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有效方法,易于实现酚类化合物分离技术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今天,溶剂萃取(或称液一液萃取)在湿法冶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分离、净化和提高金属回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溶剂萃取中,金属的回收是借助于有机萃取剂和被萃取物进行离子交换而被萃入有机相的。如羟肟类的萃取剂取金属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萃取剂萃取分离法,包括液-液,固-液和汽-液等几种情况,但应用最广的为液-液萃取分离方法(亦称溶剂萃取分离法)。利用各种物质在选定的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以达到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叫萃取或抽提。在萃  相似文献   

16.
煤基液体油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兰  李文英  冯杰  秦育红  骆仲泱 《化工学报》2017,68(10):3678-3692
为了推动煤基液体油分离技术的发展,实现油品中各组分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论述了煤基液体油的分离方法。煤基液体油的分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和族组分的分离。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包括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芳烃的分离,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碱洗法、溶剂萃取、沉淀法、络合法、液相色谱法、液膜萃取、超临界萃取、低共熔法和离子液体萃取。族组分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每种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按分离剂和分离目标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可归结为4种分离原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第3种物质、改变溶解度、利用吸附能力的差异和形成氢键及共轭作用。最后,针对煤基液体油分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亭亭 《燃料与化工》2014,(1):46-47,50
开发出了煤焦油低温分离的新工艺路线和煤焦油分离设备,为提高煤焦油萃取率,从溶剂质量、煤焦油特性、操作温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优化措施,提高了煤焦油萃取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煤基液体油分离技术的发展,实现油品中各组分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论述了煤基液体油的分离方法。煤基液体油的分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和族组分的分离。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包括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芳烃的分离,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碱洗法、溶剂萃取、沉淀法、络合法、液相色谱法、液膜萃取、超临界萃取、低共熔法和离子液体萃取。族组分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每种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按分离剂和分离目标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可归结为4种分离原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第3种物质、改变溶解度、利用吸附能力的差异和形成氢键及共轭作用。最后,针对煤基液体油分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榆林地区低温煤焦油通过超声萃取进行分离,并利用GC-MS对萃取物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低温煤焦油中芳烃总体含量最高,且芳烃组分呈现的特点是种类多,各组分含量不高;烷烃含量次之,其中多为正构烷烃,支链烷烃较少.此外还有一定量的烯烃、酚、其他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但这些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溶剂萃取的方法,利用甲苯和去离子水对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进行多次萃取,利用GC/MS测定甲苯萃取组分中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甲苯萃取组分中共检测出113种组分,主要成分是烷烃、芳烃、芳酚和其他含氧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0.5%、35.5%、21.2%和28.8%.芳烃种类高达59种,主要是1~2环芳烃,芳酚中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