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伟雄  武纯 《广东化工》2023,(18):59-61+3
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其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已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废水中的微塑料等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去除,并大量累积在污水污泥中,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塑料,污泥已成为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污泥微塑料的污染问题需要在污泥管理阶段引起进一步关注。本文总结了已有的污泥微塑料的研究,对污泥微塑料的含量和特性,污泥处理过程对污泥微塑料的特性的影响和微塑料对污泥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污泥微塑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艺卓  陈蕾 《应用化工》2023,(6):1842-1846+1854
阐述了微塑料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微塑料的去除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包括分析了多个国内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去除效果的影响。在一级处理中“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的组合去除效果最佳,二级为MBR工艺,三级为过滤工艺。同时对未来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如去除工艺的组合研究,对微塑料去除新技术的研发,生物去除、高级氧化等。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微塑料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的机理,随后总结了现有的微塑料处理技术,并对各项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微塑料处理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微塑料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由微塑料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全球学者的关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微塑料虽然有较高的去除率,但仍有大量的微塑料随出水排放到环境当中,污水处理厂也被认为是微塑料进入环境中的重要媒介。为有效减少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放到环境中的微塑料,需要对污水处理厂中的微塑料进行源头上的分类。这些来源主要包括个人护理品的使用和衣物洗涤所产生的微塑料,同时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橡胶颗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来源。通过对这些来源的特性、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源头上的微塑料减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刘亚利  张宏伟  康晓荣 《化工进展》2022,41(9):5037-5046
污泥厌氧消化对实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其产甲烷效率和工艺稳定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经污水处理后,约有99%富集在污泥中,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总结了污水中微塑料的来源、性质及其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归宿,详细阐述了聚苯乙烯(PS)、聚酰胺6(PA6)、聚氯乙烯(PVC)等常见微塑料对污泥增溶、水解、酸化和产甲烷阶段的影响,并从细胞结构、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角度进一步归纳了微塑料影响厌氧消化的机理。最后,在概括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系统工程研究(预处理技术、运行条件、反应器类型等)、微塑料及其浸出物的抑制机制(微塑料与胞外聚合物、细胞膜的作用、标志性辅酶和辅因子、特征微生物方面)、微塑料与污泥其他组分间的协同/抑制机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兴兴  刘敏  陈滢 《化工进展》2020,39(8):3333-3343
微塑料由于比表面积大、疏水等特性长期停留在淡水系统中,淡水中微塑料污染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微塑料的环境风险,本文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微塑料对淡水生物造成的生物毒性和微塑料污染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它们广泛分布在水库、湖泊、河流等水域,其中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季节和水文特征等影响微塑料在淡水中的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多环芳烃等传统型污染物和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附,而且微塑料的吸附行为与微塑料的性质、污染物的疏水性以及环境因素,如水环境的pH、离子强度、温度和溶解性有机物等有关。此外,微塑料可以在淡水生物体内积累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物理、生化等方面伤害,同时微塑料可以携带污染物引起复合效应。因此微塑料污染需要加以控制,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和微塑料污染的修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塑料在污水处理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世云  胡艳 《中国塑料》2004,18(9):84-89
介绍了塑料在污水处理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MBBR)中作为悬浮填料的应用情况,讨论了悬浮填料对塑料的要求,悬浮填料制品的形状及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目前塑料悬浮填料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动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吸附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能够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并作为重金属污染物的载体,在全球淡水系统和海洋系统中广泛传播,对全球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机理以及吸附后对环境中生物的毒性影响十分必要。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取决于微塑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塑料类型、比表面积和结晶度等。此外,环境因素如pH、离子强度、溶解性有机质浓度和老化作用也会显著影响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使得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十分复杂。基于此,详细综述了微塑料对水环境中重金属吸附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微塑料对常见重金属的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重要机理及吸附后对生物的毒性影响。最后对微塑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两类污染物的理论研究和环境行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厌氧系统中微塑料的来源、存在种类、形态以及含量;探讨了不同厌氧消化体系中,微塑料对水解、产酸和产甲烷3阶段运行特征的影响异同;在此基础上,从细胞结构、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演替3方面对微塑料影响厌氧消化机制进行综述分析。有研究表明,由于微塑料会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释放毒性物质,在厌氧代谢的不同阶段常起抑制作用,但一些研究也发现微塑料会通过增溶作用促进厌氧代谢。现有研究主要以污泥厌氧消化为对象,而对其他底物或者共消化厌氧系统中微塑料的研究较少,而微塑料对厌氧代谢过程中微生物互营关系特别是种间电子传递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娜  赵媛  盖一丹  聂子宜  于艺  甘延东 《山东化工》2022,(19):107-110+113
为充分掌握国内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的发展趋势,首次将中文文献经过数据库转换导入文献分析R工具——bibliometrix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逐年增加;这些文章主要集中于核心区期刊上;高产作者和高影响力团队呈现集中趋势,主要分为江西师范大学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团队、长江科学院团队和太原理工大学团队;从关键词的共现性上看,这些研究可以分为综述性、特定区域、污水处理、调查评价四种聚类,而从时间趋势上看,这一领域从淡水水体、微塑料丰度扩展到湿地、沉积物等淡水环境,深入到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等关键内容。这些结论为开展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平华  陈雯琪  肖珊珊  方昌宇 《广东化工》2023,(21):123-125+148
采集了鄱阳湖两种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圆顶珠蚌)样品,通过消解组织、密度浮选法分离、滤膜过滤和体视显微镜筛检出微塑料。分析了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初步评价了微塑料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能检出微塑料。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平均值分别为1793.0个/kg、1563.0个/kg,二者均以白色、纤维及2000~5000μm为主。内梅罗指数法评价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属于中污染,圆顶珠蚌中属于轻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为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均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作为环境水体与人类社会之间的重要媒介,水厂和污水厂在含微塑料水体的处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水厂和污水厂水体中微塑料的赋存情况,系统地介绍了混凝气浮、砂滤和膜分离等传统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归纳总结了微塑料的若干新型处理技术,包括通过电化学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改进混凝气浮效果、改变过滤介质以提高砂滤的去除效率、使用重力驱动代替压力驱动降低膜分离能耗,选择低成本膜基底降低膜分离成本,改变膜材料降低膜污损等。此外,寻找新型高效的吸附材料也是发展方向之一。研究结果可为水厂和污水厂水体中微塑料的高效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常看到研究说化妆品如何如何影响健康,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化学产品还影响环境。
  德国海洋生物研究机构“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浴液、护手霜、磨砂膏等化妆品中含有聚乙烯、丙烯酸酯等微粒,或者说微塑料,涂抹在皮肤上,等到清洗时会随着水流进入下水道。这些微粒通常无法被污水处理系统过滤掉,混在污水污泥中,蔓延至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已经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并且可能促进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与传播。文章从研究方法、富集效果、富集机制方面综述微塑料富集ARGs的研究进展,发现微塑料对多个环境中ARGs富集现象较明显,同时环境类型、微塑料暴露特征(种类、尺寸、暴露时间、与抗生素的联合作用)等因素对ARGs富集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微塑料从不同途径促进垂直基因转移与水平基因转移,实现ARGs富集。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微塑料对ARGs的富集机制,扩大环境研究范围,以进一步评估微塑料对ARGs的富集作用所引发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曹龙海  孙婧  王承冉 《塑料科技》2023,(11):121-124
微塑料具有强稳定性、种类多、体积小等特点,影响海洋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文章概述了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特征。论述了微塑料对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列举了相关实验方法和关键结论。归纳了光催化、热降解等非生物条件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作用下微塑料的降解效果。指出未来应加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寻找合适的降解条件处理微塑料。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污染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问题,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微塑料会利用自身的污染性及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性扰乱土壤生态系统,更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加深入推进微塑料研究,结合土壤微塑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比分析了土壤微塑料分离及鉴定方法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微塑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土壤微塑料的未来研究及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最终进入各种动物甚至人体内,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存在潜在威胁。文章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种类、来源进行简要概述,并且,说明了微塑料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去除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处理设施和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方法,分析了每种处理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及适用情况。其中,膜技术、光催化技术及微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大部分处理技术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且,对微塑料分解产物的研究较少。应重点研究分解产物及微塑料去除技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全球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微塑料的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梳理了微塑料对水土环境生物的危害,归纳了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包括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采样、提取、检测方法及技术难点。最后针对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规范微塑料的检测及评估其对水土环境风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迁移以及表面性质的变化程度、微塑料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去除率。污水处理厂出水为环境中微塑料的一个主要来源,应该加强污水处理厂对微塑料的去除作用,以减少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分析了污水厂对于排入海水中微塑料的贡献,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强度,提出了处理工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淡水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水处理技术(混凝、吸附、浮选、膜分离、高级氧化以及微生物降解)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今后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如何有效去除淡水中微塑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