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贵 《矿山测量》2011,(1):76-78
根据Wilson煤柱载荷理论,推导出了条采区与全采区隔离煤柱所承受实际载荷的计算公式.根据煤柱稳定性评价原则,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在进行条带开采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留设条带煤柱的稳定性校核,还要对条采区与全采区隔离煤柱进行稳定性评价,不能错误地把条带煤柱宽度作为隔离煤柱宽度进行设计,以保证隔离煤柱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平顶山煤业(集团)五矿己三采区23111采面上部隔离煤柱留设参数的确定为例,介绍了煤岩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用三种方法对截水煤柱留设计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岩移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出发,应用离散单元法对沛成矿条带开采断层煤柱留设进行了研究,条带开条断层煤柱留设的是使关键层处于两端简支状态。据此确定沛城煤矿f10断层煤柱留设宽度为40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平顶山煤业(集团)五矿己三采区23111采面上部隔离煤柱留设参数的确定为例,介绍了煤岩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用三种方法对截水煤柱留设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对矿山提高回采率及巷道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以彬长矿区某矿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为研究背景,通过区段煤柱宽度理论计算,得出煤柱宽度为7.9~9.8 m。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8 m、10 m、15 m煤柱宽度条件下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煤柱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和位移进行研究,发现从平衡应力场状态出发,留设8~10 m宽度煤柱以确保应对较长时间尺度下煤岩体非塑性状态的蠕变和流变;而从平衡后的位移场出发,选择留设8 m煤柱即可满足其变形很小且有一定有效宽度并处于良好弹性状态,同时能够发挥其对顶底板岩层的支承作用和对巷道的保护作用。综合分析相关结果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得出了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尺寸,为类似条件下区段煤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莹 《建井技术》2024,(1):84-88+71
采动影响下厚煤层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是煤炭高效安全回采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依托中能煤矿3号煤2309工作面回风巷区段煤柱留设进行研究。根据围岩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煤柱合理宽度为8 m,结合Flac3D数值计算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及塑性区,验证煤柱留设宽度不应小于8 m;针对留设煤柱巷道应用差异化支护方法,对煤柱侧采用帮部3道锚索补强的方法进行围岩加固;针对浸泡煤柱、漏风、有害气体涌入等隐患采取煤柱局部注浆和表面喷浆的方式控制。结合矿压监测反馈表明煤柱留设宽度合理,支护效果良好,为类似厚煤层区段煤柱留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薄煤层工作面而言,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对降低巷道维护难度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十分重要.基于赵家寨煤矿薄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况,从降低巷道维护难度和提高煤炭采出率角度提出合理煤柱留设宽度.  相似文献   

8.
武少鹏  翟英达 《山西煤炭》2012,32(2):49-50,58
以煤体一侧和两侧采空后的弹塑性变形区及垂直应力分布理论为基础,对孟家窑煤矿放水巷与211运输顺槽之间煤柱、2号煤层两条下山大巷之间煤柱的留设问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有效提高了矿井的回采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倾斜煤层可采储量占比较大,但至今鲜有针对倾斜煤层条带煤柱的计算方法。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矸石支撑作用和煤层倾角的影响,建立倾斜煤层条带煤柱留设宽度的统一解,对其进行可比性分析与对比验证,探讨矸石的支撑作用和各参数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留设宽度统一解是一系列有序理论解答的集合,可退化为多种强度准则解答,并得到文献经验公式的验证,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矸石支撑作用对浅埋煤层、煤层开采宽度较大时的影响较大,加以利用可提高煤层的采出率;留设宽度随煤层倾角的增加而减小,特别是煤层倾角大于10°时,当作水平煤层的设计将偏于保守;应合理考虑煤柱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和煤层界面强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条带充填开采煤柱载荷和煤柱强度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条带充填开采所需留设的合理煤柱尺寸及开采宽度。  相似文献   

11.
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是影响回采工作面安全和回采率的重要因素。以兴裕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工程地质调查、FLAC3D数值计算等手段提出该矿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25~30m,通过安装煤壁应力计对煤柱护巷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得出留设区段煤柱的尺寸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前人关于生态环境补偿及其机制的内涵基础上,本文认为,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是对因煤炭资源开采而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功能下降所进行的补偿、恢复和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则是对这一系列活动所作的制度安排。本文仅从狭义的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对象进行研究,并按照"新、旧账"分治的原则和生态环境补偿对象的类型,来划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主体、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老矿井深部巷道小煤柱沿空送巷采用锚索 锚杆联合支护在掘进和回采期间变形的观测,分析出类似巷道支护的变形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乔建华 《陕西煤炭》2013,32(1):35-37
针对陕北榆卜界煤矿"采8留7"留区内煤柱与"采12留8"留条带煤柱两种开采方式的煤柱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过程表明:在推进长度一致情况下,条带煤柱的稳定性优于区内煤柱。采用基于煤柱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的方式优化"保水开采"区域采煤方法及开采参数是可行的,该方法为国内外同类型区域其它煤矿的采煤方法及开采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亭南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延安组下段8号煤层,厚度一般在0.80~18.75 m之间。由于受三叠系基底古隆起影响,厚度变化亦较大,在矿井开采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本文试途通过矿井开采资料,结合以往勘查成果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某些规律,从而更好地为矿井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条带式旺格维利采煤法是一种新型高效减沉采煤法,对优质边角煤回收、控制地表下沉、提高工作面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美国、澳大利亚对旺格维利采煤法成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生产实践,我国目前尚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为研究旺采条件下的煤柱特征,以河东矿L21001旺采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旺采条件下的刀间煤柱受力特征,得出了旺采刀间煤柱尺寸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刀间煤柱留设方案,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尺寸刀间煤柱下的塑性区、巷道位移及围岩应力特征,提出了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的措施。结果表明,L21001工作面初采阶段刀间煤柱总宽度为60m;1.5m宽刀间煤柱起临时支护作用,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刀间煤柱随采随垮或者短时间内就失去支撑能力,采用1m刀间小煤柱配合3.5m刀间大煤柱时,小煤柱随采随垮,但大煤柱承载能力较强,可以保障连采机回收完整条支巷;当采硐采出后,顶板出现空顶,原岩应力向周围有支撑的煤柱转移,在煤柱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为2~3,煤柱有效承担了上覆岩层的载荷,使巷道及其上覆岩层处于应力降低区内。现场实测表明,支巷中部巷道的表面位移大于支巷两端,方案二顶板下沉量更小、围岩塑性区范围也较小,优化后的煤柱留设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保证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遗留煤柱影响区域微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遗留煤柱影响区域易形成应力叠加,煤柱下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较正常回采期间一般有所升高。基于SOS微震监测系统监测桃山煤矿工作面通过煤柱影响区域的微震活动,分析了微震空间分布规律,能量、频次变化规律以及震动信号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面过煤柱影响区域,震动能量、频次均有显著提高,强矿震发生在微震活动持续增强或急剧下降阶段;(2)冲击矿压主震信号较前兆信号有主频低,振幅大,速度快,衰减慢等特征。研究成果为评价煤柱影响区域冲击矿压危险性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采区地质条件建立FLAC数值模型,模拟冲击地压矿井采区条带开采。对比分析工作面采90m留60m煤柱与采120m留80m煤柱两种条带开采方案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及煤柱塑性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说明适当的大采留比有利于减小煤柱的应力集中系数,缓解工作面的防冲困难,同时大采留比减少了掘进工作量,节约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安全开采底砾含水层保护煤柱,采用"三图—双预测"方法,辅以切合实际的探查和试验,对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定量评价和预测,实现了保安煤柱的安全回采。在研究过程中完善了"三图—双预测"理论,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可为类似的顶板水定量评价、第四系底砾含水层下采煤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对比不同留设煤柱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效果,分析得出三交河煤矿2-506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后煤柱及采空区侧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煤柱留设尺寸。同时,采用高预应力锚杆支护的技术,被支护巷道能够保持了整体完整性且支护结构体现了良好的主动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