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溶剂体系酶催化酯化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甘油酯化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油脂的影响因素。考察了酶量、体系水分、温度、时间、酶重复利用次数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酶量1%,水含量1%,温度70℃,在上述条件下反应24h,酯化率可达89.57%。研究了脂肪酶对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底物选择性,结果表明,脂肪酶催化10,12-十八碳二烯酸酯化反应优于9,11-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2.
衣丹  姜伟  石红旗 《食品科技》2006,31(1):24-26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甘油酯化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油脂的影响因素。考察了酶量、体系水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酶量1%、水分含量1%、温度60℃,在上述条件下反应24h,酯化率可达94.11%。通过筛筐旋转反应酶重复利用5次后酯化率仍达87.28%。研究了脂肪酶对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底物选择性,结果表明,脂肪酶催化10,12-十八碳二烯酸酯化反应优于9,11-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3.
无溶剂体系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商业化固定化酶Novozym 435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葵花籽油的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脂质(CLA-SL).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与葵花籽油摩尔比3 :1,酶用量10%,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3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中的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分别为15.7%和2.73%.  相似文献   

4.
采用商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80%)和大豆磷脂( PC90)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磷脂.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正己烷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验证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与大豆磷脂的摩尔比6∶1,酶用量30%(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温度48℃,反应时间6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中CLA的含量为24.18%.  相似文献   

5.
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脂肪酶AY 30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L-薄荷醇反应,合成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研究了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和产物共轭亚油酸薄荷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酯化率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8h;产物中c9t,11-CLA含量最高时的反应条件为酶用量2%,水用量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在此条件下,产物中c9,t11-CLA含量可达86.32%。  相似文献   

6.
选择3种大孔树脂AB-8、HZ-802、HZ-841吸附固定化Thermomyces lanuginosus脂肪酶液,用AB-8树脂固定化的脂肪酶比酶活最高,达到37451U/g。用此脂肪酶催化生产CLA甘油酯,发现其对底物甘油酯种类没有特异选择性。在CLA乙酯与食用油(甘油酯)摩尔比为3:1,酶加量为7%,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催化酯交换反应,CLA转酯化率可以达到47%以上。以AB-8弱极性大孔树脂固定化的脂肪酶有较高稳定性,连续反应8批以后,CLA转酯化率仍可以达到42%。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钾为催化剂催化共轭化红花籽油乙酯制备共轭亚油酸乙酯。产物通过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亚油酸异构化产物主要为共轭亚油酸结构,其中以c9,t11-CLA和t10,c12-CLA两种异构体为主要产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含水量等因素对共轭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乙醇钾5%,温度95℃,含水量小于0.2%,在真空条件下反应2~3h,共轭转化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8.
以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筛选出的最佳溶剂为正丁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以甾醇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以及酶添加量进行了参数优选.结果显示,醇油摩尔比及酶添加量对酯化率影响不显著,反应时间对酯化率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极显著.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55℃,醇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8%,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酶促催化制备,并以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法对纯化后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
共轭亚油酸合成原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抗肿瘤、减少脂肪蓄积、调节机体免疫力、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理活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由于CLA天然来源较少,以亚油酸为底物人工合成制备CLA成为了人们获取CLA的主要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游离脂肪酸、烷烃酯、甘油酯等不同形式的亚油酸及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油脂在CLA生产中的运用,并综述了食品发酵中CLA的合成,为优化CLA原料利用、经济高效地获取CLA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Candida rugosa脂肪酶的催化下,采用正辛醇与共轭亚油酸(CLA)进行酯化反应,对CLA异构体进行拆分,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酶法酯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AY-30脂肪酶加量40.44 U/g,CLA与正辛醇摩尔比1:1,pH 6.5,温度30℃,反应时间12 h.当酯化率为41.92%时,c9,t11-CLA在两种异构体中的相对含量达到88.13%.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teresterification (acidolysis) of fully hydrogenated soybean oil (melting point = 69.9 °C) with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was carried out in a batch reactor at 75 °C. Lipases from Candida antarctica, Rhizomucor miehei, Pseudomonas sp., and Thermomyces lanuginosus were used at 5% (wt/wt) of the total substrate load. The lipase from Rhizomucor miehei produced the fastest reaction rates, and the greatest extent of incorporation of CLA residues in acylglycerols was achieved in 12 h. Lipases from C. antarctica and T. lanuginosus produced slower initial rates, and maximum extents of incorporation of CLA residues were achieved in 24 h. The lipase from Pseudomonas sp. produced the slowest initial rate. The corresponding maximum extent of incorporation was reached in 48 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alysis of the triacylglycerol (TAG) fractions produced by C. antarctica, R. miehei , and T. lanuginosus lipases after purification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in melting point (60.4 °C, 62.8 °C, and 60.1 °C,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the corresponding TAG fraction produced by the Pseudomonas sp. lipase melted at 48.4 °C. The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TAGs produced by the lipase from Pseudomonas sp. differed appreciably from those produced by the other enzymes.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油脂——共轭亚油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邵群  张慧  边际 《食品科学》2002,23(2):164-166
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油脂,共轭亚油酸由于具有抑癌、减肥、抗动脉硬化等多种有益作用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分别从其分子组成、生理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地酶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利用白地霉脂肪酶(Geotrichumcandidumlipase,GCL)催化合成正丁酯的方法,考察温度、体系水分、酶用量、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对脂肪酶催化酯化率和脂肪酸丁酯中c9t1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酯化的脂肪酸丁酯层中c9t11CLA含量达到79.85%,t10c12CLA含量为4.59%;含有13.75%的油酸;c9t11CLA占共轭亚油酸两种异构体总含量的94.56%。形成c9t11CLA正丁醇酯的选择性系数平均为17.80。脂肪酸与正丁醇比例对脂肪酸酯中c9t11CLA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在选取的范围内水分含量、酶用量的影响不显著。要得到较高c9t11CLA含量的脂肪酸产物,反应因子应选择:水分为0.50%,脂肪酸与正丁醇用量比为2.00∶1.00,酶用量为100U/g。白地霉脂肪酶对催化c9t11共轭亚油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的性质及合成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系统地介绍和评述了共轭亚油酸的化学、生理性质,来源,合成与转化,分离纯化及检测等领域近年来的进展。由于共轭亚油酸对实验动物具有抗突变、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缓和免疫反应副作用等许多优点,因此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乳化工艺.采用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玉米糖浆为壁材,以蔗糖酯为乳化剂,讨论了微胶囊效果评价标准和均质对乳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乳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60min,乳化温度30℃,乳化时间90min,乳化剂用量为水液的1.5%(W/V),在此条件下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可分别达到96.19%和82.98%.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液态乳制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及不同的CLA产品形式(CLA,CLA乙酯,CLA甘油三酯)后对产品感官品质(可接受度)的影响,并对CLA的贮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CLA的添加量超过1壥?产品即有一种CLA特有的涩味,比较难以让人接受;当使用CLA甘油三酯时,对产品的感官品质没有影响,反而使得产品更加滑爽,脂肪香味更浓;CLA甘油三酯在贮藏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水牛奶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菌种进行发酵,通过溶剂法提取发酵乳中的脂肪,采用BF3/甲醇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进行发酵乳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单一菌种发酵的水牛奶其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转换能力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从分离到的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棉籽油为原料,氧化铝载钌(Ru/AL2O3)为催化剂,对亚油酸异构化制备共轭亚油酸进行了研究。采用GC-MS分析不同温度、搅拌速率、催化剂添加量条件下产物中主要成分含量。通过判断反应前后棉籽油甘三酯Sn-1,2,3位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评价金属钌催化剂的选择异构化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65℃下Ru/AL2O3用量为棉籽油质量的2.5%,搅拌速率800 r/min, N2环境,反应36 h条件下,亚油酸转化率可达87.78 %,共轭亚油酸的选择性为57.17%,得到产物中共轭亚油酸含量为289.3 mg/g棉籽油。随反应时间,顺、反共轭亚油酸会向双反式共轭亚油酸转化,产物中的反式油酸含量有所增加,并且,Sn-1,3位的共轭亚油酸选择性异构化率高于Sn-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