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经济兴衰沉浮,在它的后面总有 一只巨大的无形的手,这就是市场。因此.市场秩序的好与坏,实在与网络经济有着大多大多的关系.当我们在回首网络经济时,不免想起网络市场所经历的风雨历程。 首先是市场的准入,中国人似乎有一个习惯,一说“朝阳产业”.“新经济”,马上趋之者众,惟恐赶不上趟。因此,当网络经济这个蓝精灵在神州大地出现以后,几乎出现了一拨又一拨的热浪。做网站热的时候,二、三个大学生,四、五台计算机,六、七万元的投资,八、九个工作日就可以开出一家网站;IP电话热的时候,或借鸡生蛋,或金蝉脱壳,或冒…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用客观公正的目光重新审视网络经济之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个功能强大、无所不在的幽灵,这就是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3.
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用传统工业的眼光来看都属于中小企业。它们的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资源注入。2000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经济的风险投资年,无数的触“网”企业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网络与风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代表,显然是针对着传统经济而言的,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新经济被炒作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似乎dot.com就可以撑起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偌大一片天。事隔仅仅一年,当互联网从神话开始破灭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发觉网络经济并不是新经济的当然的唯一的代表,网络业也未必是一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特珠行业。准确地说,网络业可以涵盖、渗透到成百上千个传统业,只有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完美结合,才是新经济璀灿的霞光。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许多管理上的 弊病是有目共睹的。 去年,笔者参加过一个中国网络博览会,一进博览会的会场,几乎看不到高科技的竞争,有的只是作秀的角逐,这边儿有奖注册,那边儿免费上网;这边儿来人就送礼品,那边儿参观者送饮料加苹果……作这种烧钱表演的不乏一些颇有点名气的网站,这似乎应验了一部电影中的一句戏言:“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明天拿清单!”因为这种管理上的混乱和失控,导致今日有不少网站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这自然是情理中事。 笔者还遇到过另外一件事,有一次,笔者到一家久负盛名的门户网站去,尽管办… 相似文献
7.
网络经济从火爆到萧条,反差之大,沦 落之快,为过去多种经济形态所未见过的。是“乱花渐靓迷人眼”,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现在似乎可以找到一个解释了,那就是,我们观察网络经济的眼光可能出了偏差,因此,总结一下我们观e的方法和思路,同样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崇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这不仅是因为它客观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事物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可以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在处理网络经济问题时,头脑清静,客观公正,既不会因网络经济的一时火爆而盲目… 相似文献
8.
一年多前,当新浪网总裁王志东第一坎从海外投资公司手中拿到64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时,曾经吸引了多少网络经营者们羡幕的目光然而,事隔仅仅一年多,这个风险投资不仅没有给新浪网和王志东带来好运,反而成了他们作茧自缚的起因。原因很简单.投瓷商终于要求埋单了.而不能满足风险投资商们日益增长的回报需求的网络经营者,最终只剩下一条路:一走了之。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回首网络经济时,最摄人心魂的莫过于近一年多来的股海风云了。随着网络经济的红火,兴盛和衰落,在风云变换的股海中上演了一幕幕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话剧,令人看到了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使人学到了网络经济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网络经济的潮水消退的一年间,以我们常人的目光来观察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人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显著的变化的。这种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网络离开我们的生活已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互连网于1982年在美国建立,1993年进入中国,1995年跨入社会实用阶段,开始构成强大的、诱人的商业化市场,由此开创了“因特网经济”新时代。而且发展特别迅猛,仅美国使用AIM和ICQ两种实时信息交换软件的上网户便达8000万之多。全世界的上网用户,可由现有的1.3亿户至2000年发展到数亿万户。我国尽管受到电脑费昂贵的制约,然其上网用户截至今年六月底也已经突破了400万户。即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电脑销售量也超过了电视机,在2000年前,电脑销售市场正以每年14%的平均速度在增长。整个非洲地区目前也已有15.6万个因特网站址,用户114万个。 相似文献
13.
六月六日,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中传出惊人消息:曾被称作数字英雄的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志东“由于个人原因”挂靴而去.王志东是新浪网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创造了新浪网无与伦比的辉煌业绩,人们寄厚望于他。希望他在网络经济中创造奇迹——因为他不久前才说过这样的话,互联网萧条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1996年12月对当时股市表露出“非理性繁荣”的担忧,其中主要表现在IT企业股票的“非理性增长”,特别是许多刚刚上市的年轻网络公司的增长更是出人意料。用传统的经济学眼光来看,这种网络股过度风光和逐渐主导股市的确是工业社会中的非常规现象,从传统会计学来看把它评定为泡沫经济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传统经济学和会计学很难解释一个仍在亏损的网上书店的市值要远远高于一个近百年苦 相似文献
16.
.com公司破产高潮终于结束据美国Webmergers.com于7月份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0年1月到2001年6月的18个月之间,美国被迫停业的.com企业总数已达到了555家。这一数字占据了统计开始时所存在的.com企业的大约60%。 相似文献
17.
只有建立可持续的分散化模式,网络经济的妙处才能不被大公司和知识精英所独享。这样的模式不依赖于积聚信息的频道、网关或门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对主要部门中电子商务的演化进程作以回顾:互联网接入、零售业、金融服务、企业服务和供应链。 从接入开始 最初时online与网络并没有直接关系,它指的是由America Online,CompuServe和Prodigy在80年代中期所支持的联机“俱乐部”。AOL从1995年开始才介入网络接入业,那时它已拥有了300万用户,从而得以为整个产业确定了标准。1994年10月Netscape的发布是这一市场中的革命,它引发了网络的“民主化”浪潮。1996年12月AOL开始对其用户实行 相似文献
19.
一、“咸鱼翻身” 在1999年-2000年网络高潮中,互联网大放卫星,中国人知道了NASDAQ、VC、IPO等等属于专业资本市场的用语,也知道门户、点击率等前卫词汇,也听到了一些半生不熟的新经济理论“快鱼吃慢鱼”、“注意力经济”、“吸引眼球”等。由于股票市场崩盘,网络公司和这些概念一起,变成了过街老鼠,网络从业者灰头土脸,许多公司赶紧和互联网划清了界限。 时过境迁,当胡润的排行榜把网络小子捧为“中国首富”时,网络经济的资本控制力居然又超出传 相似文献
20.
异军突起 如果在两年前说起Linux,知道的人肯定是计算机高手和计算机黑客类的人物。但现在,Llnux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中国的软件厂商走出了过去只停留在应用领域的层次,使国内软件迈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