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Ni—P 型钢丝圈原来是为化学镀镍磷钢领配套设计的,经初步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来,在化抛钢领鉴定前,为扩大化抛钢领适用范围,我们在化抛钢领上配用了 Ni—P 型钢丝圈,结果发现效果不错。进而,我们又将 Ni—P 型钢丝圈分别在水磨和擦光钢领上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将 Ni—P 型铜丝圈和其他类型钢丝圈与化学镀镍磷钢领、化抛钢领以及水磨钢领配套使用,纺20支和40支纯棉时的纺纱质量情况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联研制出一种1—5—C 型新式通用钢丝圈,用于纺制棉纱和纤维长度为40毫米的化纤纱。这种钢丝圈具有矩形圈形和弓形截面,在开时可保证纱线使钢丝圈在钢领上具有良好的运转条件和较好的自调作用。钢丝圈圈形和截面尺寸的选配保证了钢丝圈与钢领的接触面积大,钢丝圈磨损最小。为改善钢丝圈与钢领和纱线的接触条件,钢丝圈表面镀镍。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厂将上海纺织专件厂的15只ZGH5—51铁基粉末冶金含油钢领(以下简称粉冶钢领)配制了钢领底座及钢丝圈,在20支纯棉机台上试用后,就着手进行第二阶段纺纱质量测试工作。作了与水磨钢领的对比试验。从测试数据说明,粉冶钢领有可能取代目前以20钢为基体,经碳氮共渗处理的钢领。特别是粉冶钢领具有某些同化学镀镍磷钢领相同的效果,故还能延长钢领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4.
一,钢领、钢丝圈型式的发展众所周知,环锭细纱机高速生产的关键在于高速元件——钢领与钢丝圈、锭子与筒管的发展。当前,棉纺细纱钢领与钢丝圈,国内外主要有两大类:国内以PG型命名的平面钢领及其相配合的钢丝圈和以ZM—6型、ZM—9型为代表的锥面钢领及其相配合的钢丝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ZM—6锥面钢领受力特性出发,找出导致锥面钢丝圈通道小,锥面钢领寿命短的原因,结合平面与锥面钢领的特点,设计出ZM—20型钢领及其配用的ZBE型钢丝圈。该钢领内跑道下端支承处的锥面角为80°,下支承点支反力的垂直分量小于纱线张力的垂直分量,使钢丝圈上浮,从而纱条通道宽畅;内跑道上支承处的锥面角为60°,对钢丝圈有托持作用,以减少上浮引起的飞圈。由于上支承点下移,上下支承点的压强均衡,接触面积增大,减轻了磨损,因而延长了钢领寿命。ZBE型钢丝圈的通道与上支承点间的过渡弧小,可阻止钢丝圈因上浮而造成的过度前倾,内脚上下支承点间有接近水平的弧段,又可防止落纱时纱条脱出钢丝固。ZM—20型钢领与ZBE型钢丝圈于1985年6月通过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研制化学镀镍磷钢领的过程中,从上海纺织专件厂研究所引进了十五只锥面铁基粉末冶金含油毛纺钢领,型号为ZGH5—51,将其中几只用在纺棉中支纱上,为了能安装在棉纺细纱机钢领板上,我们在毛纺钢领下面加装了特制的钢领底座,并用11.2号钢丝自制了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成纱质量,用好钢领、钢丝圈,以纺CJ 9.7tex纱为例,通过大量试验对钢丝圈的圈型、镀层和质(重)量号数进行优选,将中弓型蓝宝石(国外)9/0型钢丝圈更换为低弓型镀镍7/0型钢丝圈;阐述新钢领、新钢丝圈、纱号翻改时的钢丝圈、纺特细号纱时的钢领等磨合方法;结合钢领、钢丝圈保养方法,使钢丝圈使用寿命延长约4d,千锭时断头降低约5%,生产效率提高约2%。指出:优选钢丝圈后,可降低钢丝圈总成本约3%,减少更换钢丝圈频次,节省人工,改善车间生产状况,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新颖卧式精纺钢领和钢丝圈的。这种新颖钢领除本专利讲的钢丝圈外,还可用其他类型的钢丝圈与之配合使用,只是效果略差一点。本专利钢丝圈与本专利钢领配合使用,效果最佳。本专利讲的“精纺钢领”还包括拈线钢领。如图所示,这种卧式精纺钢领有内外两个边,钢丝圈平放其上。钢领两个边由一种立式薄片环状支持物支撑,而环状支持物又装在钢领轨(rinprail)或框上。  相似文献   

9.
用A631型捻线机并捻化纤时,如钢领、钢丝圈选用不当,常在钢领板上出现白粉,既影响股线质量,又影响操作工人健康。同时,钢丝圈高速回转时所产生的高热,使化纤熔融,熔融物凝附在钢丝圈上,增加纺纱张力,使断头增多。因此,宜采用散热快、纱线通道宽畅、光滑、摩擦系数较小的钢丝圈。钢领则以衰退慢、生产稳定的PG1型(旧称JG4型,  相似文献   

10.
我厂曾以ZM-6型钢领配用ZB-8型钢丝圈,使用于纯棉16、18号纱及涤棉16、13号纱各1万锭,在卷装与锭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取得了降低断头与延长钢领寿命的效果。但在纯棉27.8号纱上以ZM-6型钢领配ZB-1型3/0~#、4/0~#钢丝圈进行6000锭中间性试验时,则不够理想。由于ZM-6型钢领通道狭窄、钢丝圈  相似文献   

11.
FBG型钢丝圈     
自从开发了与高11.1mm锥面钢领配套使用的SBG型钢丝圈(见No.59—T121样本以来,该圈现已受普遍欢迎。如今我们又制造了类似于SBG特征的,与高14mm锥面钢领配套使用的FBG型钢丝圈,并已在各个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细纱高速化的发展,钢丝圈是否合理、钢丝圈与钢领配合是否恰当都对成纱质量有较大影响,为此,对钢领与钢丝圈间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PG1-4254型钢领以及6903-7/0型、FO-7/0型、U1ULUDR-5/0型钢丝圈的实体模型,最后运用Adams对钢领钢丝圈进行仿真分析,指出:U1ULUDR型钢丝圈对钢领瞬时冲击力最小,运行平稳性最好;FO型钢丝圈运行平稳性较U1ULUDR型次之,力的峰值较大;6903型钢丝圈对钢领的瞬时冲击力最大,运行平稳性较差。本文为分析钢领钢丝圈间受力提供了分析方法,同时为钢领钢丝圈的合理使用、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钢丝圈在钢领上高速回转,滑动摩擦显著,为此在用含碳量0.4~0.8%的高碳钢丝按所需形状做成钢丝圈后,还需进行淬火、退火等热处理,热处理之后镀镍、镀硬铬,或形成扩散渗氮层等,以此提高耐磨性。但镀镍钢丝圈 HV 只有200~300,硬度很低,如果使用条件极差,镀层的耐久性就小,  相似文献   

14.
探讨纳米复合镀层钢领制备方法和纺纱性能。采用金刚石纳米粒子镍磷复合镀液,制备出具有预电镀层、纳米复合镀层、保护层和自润滑层的4层纳米复合镀钢领。测试分析了其金相组织和硬度性能,并在不同锭速下与普通镀镍磷钢领进行了纺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钢领金相组织和硬度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合高速生产的要求,成纱质量较优,可明显降低成纱毛羽和棉结,延长钢领和钢丝圈使用寿命1倍左右。认为,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选择硬度稍低的配套钢丝圈并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不应仅仅通过提高钢领表面硬度来提高耐磨性,应加强表面失效形式及磨损类型方面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磨损形式综合选择适宜的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15.
国外信息     
国外信息钢丝圈和钢领的表面处理对纱线断头率的影响赫尔松工业学院纺纱教研室对确定钢领和钢丝圈表面处理对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的影响及确定纺纱机上纱线断头率和钢丝圈使用寿命进行了研究。波尔塔瓦棉纺厂纺制16.6tex涤棉混纺纱时曾对在KBaHT—18M型...  相似文献   

16.
探讨布雷克钢领和钢丝圈的使用性能。分析了钢领和钢丝圈作用、结构特点和选型依据。介绍了布雷克钢领的结构性能、钢丝圈圈形、截面型号分类和适纺性特点。以布雷克泰腾钢领与EM1 udr型、C1UL udr型和C1MM udr型钢丝圈为例,分析阐述了实际使用情况、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在各方面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认为,使用布雷克钢领和钢丝圈是降低细纱断头、改善纱线质量、提高产能、降低能耗和减少用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普通平面抗楔钢领、钢丝圈和ZM-6型锥面钢领、钢丝圈的缺陷,在分析基础上作者设计、研制了ZM-20型钢领和ZB-E型钢丝圈。通过对钢丝圈磨损位置的测量,证实了新型钢领、钢丝圈是双支承接触和上浮式运动配合。通过简单力矩分析,讨论了它们的运转工艺性能,提供了新型钢领、钢丝圈的基本设计原则,还介绍了它们的几何配合关系和工艺效果,用于纺中号棉纱,新型钢领、钢丝圈的使用寿命较长,成纱毛羽和细纱断头率有所减少,操作方便,为运转工人所欢迎。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纺研所和石家庄五棉、二棉以及河北印机厂等单位共同研制的N Z型钢领钢丝圈是平面钢领钢丝圈的一种类型。N Z型钢领钢丝圈与普通的平面钢领钢丝圈比较,具有运行平稳、内角发热量小及断头率低等优点。在石家庄五棉的1291型细纱机200锭上,经十个月连续性生产使用,纺纯棉23英支,卷装φ42×190毫米,钢丝圈速度35.5米/秒,前罗拉速度  相似文献   

19.
瑞士Brker公司及其法国分公司在去年汉诺威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联合展出了其最新纺织器材和专用工具,它们是:SFB 2,8—Orbit—PressSystem(新型钢丝圈—钢领—钢领座系统)Br(?)cker公司在单锭传动的新型SKF纺纱试验仪上,展示了一种新的Orbit钢领和SFB 2,8钢丝圈系统.这种特高效能系统是该公司与瑞士Rieter公司和意大利Prosino公司联合研制,已达工业化成熟阶段.这种新型钢领和钢丝圈在实际应用中,钢丝圈线速度可达到50米/秒以上.Orbit钢领是装在一种取名“紧压系统”(Press System)的新刑钢领座内.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钢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针对纺纱钢领酸性化学镀镍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温度、pH值及络合剂对镀层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加热温度对钢领表面硬度的影响;以试验的方法得出最佳镀覆工艺为:化学镀温度应控制在80℃,pH控制为5.0时可获得最佳镀速和含磷量镀层;采用柠檬酸、乳酸、硼酸三种络合剂配合使用,可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和钢领表面性能;镀镍磷合金钢钢领热处理温度最佳为350℃,不能超过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