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计量光栅、半导体应变片传感器以其性能稳定、测量准确、价格低廉之特点,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介绍应用计量光栅数显技术和半导体应变片传感器研制成功的钢丝圈开口弹性试验仪,文中着重论述测量原理和本仪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常规的予处理镀液和进行适当热处理方法来提高镀层性能。并对热处理对镀层的硬度、耐蚀性、组织等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宫秀敏  肖祥麟 《纺织学报》1993,14(12):34-36
本研究了不同含磷量和不同回火温度对钢领Ni-P合金电镀层性能的影响。与现行使用的其它表面处理钢领比较分析表明,Ni-P合金电镀领的磨合性极好(走熟期短,断头率小),耐磨性也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Ni—P合金电镀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积庆 《五金科技》2000,28(2):24-25,34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铝合金锭翼表面化学镀Ni—P合金,以提高耐磨性能。结果表明,Ni—P合金化学镀层硬度高,比铝合金具有更强的抗纤维磨损能力,经过175℃处理7小时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钢领方面对水磨钢领来讲,水磨工艺虽然可以“解决”划痕的表面状态,但是仅能将其滚倒、磨钝,即只能解决上车问题,而不能治本。相反还会带来不利因素。其原因: (1) 钢领经水磨后,表面产生凹坑尖角,破坏了钢领表面形成的耐磨层,使钢领表面潜伏了早期失效的裂纹源。当钢丝圈高速回转时,对钢领跑道产生压力,这些裂纹源逐步扩展,形成磨损剥落层。  相似文献   

8.
赵博  石陶然 《纺织器材》2002,29(3):15-18,20
通过生产实践中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专门测试,分析了新型钢领,钢丝圈和胶辊等纺纱器材对细纱毛羽的影响,探讨了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钢丝圈温度的提高与克服纺纱机钢领和纱线表面的摩擦力有一定联系,其一部分被周围的气流冷却。为了研究钢丝圈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温度,有人用《Hughes 40 TE》型摄像机采取了无接触测定方法来测定。该实验装置同时含有探测器和热电冷却装置。红外线辐射波长的工作波段为2~5.6μm,在这种条件下大气对辐射没有本质影响,从而为摄像机提供了工作条件,被研究的温度范围为0~300℃。  相似文献   

10.
Ni—P 型钢丝圈原来是为化学镀镍磷钢领配套设计的,经初步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来,在化抛钢领鉴定前,为扩大化抛钢领适用范围,我们在化抛钢领上配用了 Ni—P 型钢丝圈,结果发现效果不错。进而,我们又将 Ni—P 型钢丝圈分别在水磨和擦光钢领上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将 Ni—P 型铜丝圈和其他类型钢丝圈与化学镀镍磷钢领、化抛钢领以及水磨钢领配套使用,纺20支和40支纯棉时的纺纱质量情况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任淮声 《中国造纸》1990,9(5):61-63
济南造纸厂在全麦草碱法制浆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台儿庄造纸厂制造的ZSD-Ⅱ型压滤机,代替两台真空洗浆机。经试机半年,所选浆的质量效果比较理想,在进浆浓度为2~3%时,出浆浓度达到了25%,可节电80%。选出的麦草浆,好洗易漂,成浆白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3~4%。  相似文献   

12.
束敖国 《棉纺织技术》1995,23(12):41-43
BC_6型钢领、钢丝圈的生产应用束敖国(丹阳棉纺织厂)BC6型钢领、钢丝圈自1991年开始在我厂试用,现已扩展到T/C13tex、CJ14.5tex、CJ11.8tex纱等品种共6台车。几年来的使用和再处理使用,认为BC6型钢领、钢丝圈与其它类型钢领...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RC-ⅡAL型涂料的六种配方对皮辊抗绕和成纱条干CV%值的试验,可供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印刷制版用明室型感光材料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加之印刷行业受诸多因素影响,至今大部分印刷厂仍用暗室拷贝。1982年,我国提出印刷技术改造的16字方针,印刷工业开始腾飞。激光照排、电子分色的普及,促使印刷拷贝明室化。1983年,化工部和国务院重大办制定了“六五”、“七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研制明室印刷片的设想和任务,第二胶片厂才开始研制这一产品。由于明室片与通常所用的正色性拷贝片完全不同,研制难度很大,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才在80年代末拿出勉强能用的GLR-Ⅰ型明室片,在明室条件下的安全性与国外同类产品及实际使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为了满足用户的需用,我们于1992年又组织科研人员研制Ⅱ型明室片,突破常规的制作暗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SJ-P型送经机构的设计原理,分析对比了其较之目前广泛采用的半织极式送经机构的显著优越性。该机构被认为是国内有梭织机,协调五大机构运动,技术改造的首选方向和投入生产的良好送经机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