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英波  龚静芳  李益炯 《包装工程》2023,44(8):446-451, 456
目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数字化技术是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但乡村文化中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建设却相对滞后。基于此,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对乡村文化中的红色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再设计,让观众通过视听语境真切地融入红色文化中,体会红色资源的文化力量。方法 立足浙江省丰富的乡村文化,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探索数字化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运用全景图像、虚拟互动、主题游戏等数字化设计手段,强化视觉感官效果,调动观者多重感官接受红色资源信息。结论 数字化设计为红色资源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除红色资源本身的政治价值外,数字化设计为红色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开拓了红色资源文化输出与传递的渠道,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倪春洪  李微 《包装工程》2023,44(12):368-377
目的 “5G+”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体验经济的浪潮已是助推非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力。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索非遗数字化创新呈现,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并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新途径。方法 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田野调查、问卷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法,秉承“非遗+”交叉融合范式,以葛沽长乐老高跷非遗项目为例,运用交互叙事、体验设计等方法,构建非遗数字共享平台,拓宽葛沽非遗创新发展空间,形成非遗资源共建共享的“葛沽数字化新发展模式”。结论 利用交互叙事理论视角与葛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融合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叙事机制,实现了葛沽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培养了新生代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以非遗的文创设计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羽  陈玥颖  张瑞秋 《包装工程》2022,43(16):311-317
目的 在叙事设计的指导下,对古籍数字平台的设计要素与设计策略进行探索,旨在缩小古籍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建立可持续的文化信息沟通渠道,使古籍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方法 通过对叙事设计理念的深入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出古籍数字平台叙事设计思路、叙事设计要素及具体的叙事设计方法,最终通过Kano模型进行设计要点需求重要性验证与优先级排序。结论 古籍数字平台作为发掘、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运用设计思维提升其人文向度。基于叙事设计理论及古籍数字平台建设的共性,提出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场景、叙事呈现形式四大设计要素,并在此框架下延伸出具体的叙事设计方法。拓宽了叙事设计的应用领域,有助于古籍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5.
乔治  王丹  刘雅炜  石军军  张新平 《包装工程》2022,43(14):362-374
目的 探索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因子的识别方式及可视化表达方法、文化记忆空间叙事语言要素的识别转化与空间植入方法、叙事空间的创意系列化匹配设计问题,最终完成从价值重塑到空间植入、地方认同构建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叙事、象征、隐喻等角度,引导特色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空间的“设计解读”,结合历史叙事、空间营造,修复物质与精神价值断层,指向地域形象如何匹配国家形象及其合理性。结果 通过空间叙事视角探索了红色文化遗产“独有价值”再利用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典型红色遗产空间地域特色的文化认同。结论 红色文化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围绕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方性”理念展开,从单纯地对历史记忆的关注转向人、地、社会的综合互动关系,其中,文化传承是直接手段、空间营造是内生动力、延续记忆是表层目的、深层指向是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6.
徐佳  邱炀子  向晓航 《湖南包装》2023,(5):159-161+165
基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河南省“竹坞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案例,对文创产品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经营进行研究。文章创新性地从大数据平台赋能、电商平台赋能和数字化商业模式3方面切入,提出要从“互联网+”赋能的角度创新竹相关文创产品生产与营销,借助新媒体工具建立地域性产品品牌、传递产品质量信息、开发多维营销渠道和重构消费场景等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充分弘扬传统竹文化,“以竹代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刘霞  孔昊昱  史嘉豪 《包装工程》2024,(6):349-355, 370
目的 从设计学角度提出传统壁画色彩数字化采集、保护及传播的设计策略,通过“云图像色彩数据采集技术+数字交互小程序构建”来实现传统壁画色彩的数字化提取与传播,助推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与创新。方法 以永乐宫壁画为研究对象,在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云图像聚类算法以物象为基础对壁画色彩进行数字化提取和汇总,结合数字平台的体验特征,搭建永乐宫壁画色彩小程序,为壁画色彩信息的保护和当代设计中的转化提供数据、路径支持。结论 通过设计学、图案学、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壁画中色彩信息进行数字化提取及交互式汇总传播,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同时为以国风为主题的各类设计提供精准的色彩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湘绣第一批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随着现代高科技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湘绣的创新和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期,为了摆脱困境,需要从文化内涵与设计结合的角度入手,实现对湘绣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基于问题导向,本文创新性的将叙事设计引入湘绣文创产品开发,分析湘绣背后的红色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涵,总结探讨出湘绣+红色文化+叙事设计+文创产品的设计创作模式,为湘绣设计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具体作品案例,分析叙事设计与湘绣文创的内容,对湘绣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理论研究方面同样具有有益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思梦  乔治  张新平  刘雅炜 《包装工程》2022,(S1):298-305+322
目的 以西安事变纪念馆为例探索在场馆宣传和人群接受这一矛盾点下的红色文化遗产价值重塑与地方认同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 首先从时代、学科、环境的背景分析特色红色文化遗产的空间规划模式,进行文化精神及革命教育的深度挖掘。其次通过对周边环境、交通道路、宣传方式的改变来引导纪念馆空间“故事化”,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空间故事展示,使游客们产生情感代入。结果 通过故事连接,空间串联的设计模式,构建一个基于红色基因有工业文化价值的纪念馆,实现红色遗址空间的文化认同。结论 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与城市更新“文化认同”理念的双赢取决于其综合互动的关系,典型红色遗址的独有价值能够被凝练、转化;凝练、转化后的元素能够引导红色遗址的资源利用与改造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智能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和展示城市中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升文化的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传承与发展城市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强化城市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发展及现状,实地考察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其地理位置、建筑风貌、历史背景等,对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和支持。结论 智能化设计可以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展示,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智能化设计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展示等手段,可以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为典型时代特征的背景下,借助非遗数据库的构建,保护和传承湘域傩面具艺术文化资源,为文创设计、研究及其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依据基础资源数据库和互动成长资源库相结合的双数据库思路,构建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湘域傩面具艺术数据库。提出湘域傩面具艺术资源采集整理、分类检索、介绍解读的具体方法,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并且系统地构建了文创资源库、推广传播平台和对接服务平台,强化其成长性与传播性。结论论述了数据库的具体构建方法并解决了关键技术线路问题,可有效服务于相关资料机构、设计研究机构和文化创意产业,从而起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文创设计水平、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汤晓颖  李婉莹 《包装工程》2022,43(24):306-315, 323
目的 针对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新需求,以及目前民俗文化的传播问题,研究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设计新融合与新思路。方法 分析萌系审美对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意义和影响,借助文化的层次划分总结萌系审美在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的特征,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深入探讨萌系审美、民俗文化与数字文创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方法,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为案例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效果验证。结果 根据验证数据,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指导下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数字文创能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文化体验。结论 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能设计出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数字文创,为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提供了参考,能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魏鋆涛  任利民 《包装工程》2023,44(6):302-310
目的 根据当前国内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数字展陈设计发展滞后问题,探索数字孪生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方法,为非遗的数字设计保护与传播提供借鉴。方法 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梳理数字孪生的起源、发展、相关理论模型和其在文化与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循环五维结构的数字设计转化模型,针对该模型的虚拟数字文化设计部分,从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和象态、拟态与意态三个空间层级递进,分析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结果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模型和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得出针对中小型专门类非遗博物馆的数字情景展示设计转化策略,以提升参观者体验,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理解。结论 以非遗十里红妆民俗的博物馆情景展示设计为例,基于数字孪生理论使用倾斜摄影测量法,对非遗数字文化设计转化进行实践验证,设计十里红妆博物馆数字展示系统。该实践拓展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的理论思路,并提升了参观者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为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空间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丛瑶  徐习文 《包装工程》2022,43(12):241-249
目的 在交互叙事视域下,研究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设计实践方法。方法 从分析数字展示中的交互叙事构成要素及特点入手,建构交互叙事情境,明晰基于交互叙事的文化遗产数字展示设计的流程与原则,并以春秋子仲姜盘的数字展示设计实践为例,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设计者通过编码对叙事情境中的文化遗产主题、数字媒介和叙述内容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符号处理,并传达给真实受众,使真实受众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需求解码信息,从而接收、理解、认同其文化遗产主题。基于交互叙事的数字展示设计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有效实现文化遗产主题的复现和传播,使受众获得良好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5.
刘修茹  季铁  郭寅曼 《包装工程》2023,44(8):193-200
目的 对丰富的青铜器纹样资源进行整理与组织,满足设计师利用青铜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的需求,助力传统文化输出。方法 对青铜器纹样的装饰母题、装饰艺术和语义进行解析,对设计师借助文化资源数据库获取设计原型和设计知识的行为与思维过程进行探索,从而提炼元数据标签,确定可视化元素,建立包括1154条青铜器纹样数据在内的数据库。结果 面向创意设计的青铜器纹样数据库,实现了对青铜器纹样数据的多维信息呈现,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快速学习和获取青铜器纹样原型与知识的平台,有助于设计师了解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关系和模式。结论 青铜器纹样数据库的可视化方式符合设计师的认知舒适性,为打造针对设计师群体的数字文化资源专业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