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4):61-72
阐述了将7个采石场转变为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的设计过程,解读了每一个采石场设计的对策,设计与场地地貌和场所精神契合的方式、植被修复的手段、人工介入途径、游览体验的组织等。设计对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利用成为生态城市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矿坑废弃地的再生模式已从最初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矿坑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文章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并对公园建成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今后城市废弃采石坑再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废弃采石场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环境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废弃采石场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供百姓愉悦身心的活动场所和使用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建成后的"徐州珠山宕口遗址景观公园"的介绍,进而对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废弃采石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同时也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废弃采石场进行合理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它保持持续旅游环保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的根本目的。文章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卡尔塔尔地区的采石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SWOT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具体改造方案,包括工业建筑改造、集装箱改造、竖向设计和水体设计等,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具有传统地域文化记忆的场所,从而为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工业发生了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变革。城市中出现大批废弃的、甚至是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闲置土地。视觉形象差、水体变质、土壤污染、植被缺乏等是多数废弃地的共同特征,场地建筑景观再生是废弃地再生利用的基础。广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条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运输线被湮没,高架公路也在那拔地而起。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废弃铁路的建筑景观再生、场地生态环境修复的经验,探讨对快速变革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2018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部分,7个废弃采石场被希望转变为博览会中有特色的展园. 针对这些采石场不同的尺度、形态和特征,景观师采用了差异化的植被修复方法和人工介入方式.采石场中的悬崖、碎石、裸岩、深潭、渣土和生锈的采石设备,都被视为景观资源,成为设计的依据. 最终,这些采石场花园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场地历史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凌海 《建材世界》2014,(3):122-126
工程建造于废弃的采石场,采石场留下较大的采石坑,坑中填充了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原设计采用冲孔灌注桩作为工程的基础桩,由于场地内存在小范围的土洞,开始施工冲孔灌注桩时就发生了严重的塌孔事故。改用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的基础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就此讨论了在此类建筑垃圾填埋区域进行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的整个流程。对试桩过程、设计参数取用、施工过程和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筑更新速率提升明显,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该部分建筑垃圾较难处理,且缺乏应用价值,通常会进行掩埋或堆放处理。再生集料混凝土为废弃混凝土垃圾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方向,对促进现代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实际应用而言,仍需经历相关实验研究的考验,以确保再生混凝土具有其相应的使用性能。通过模拟混凝土试件,就再生混凝土与钢筋材料的粘结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粗集料取代率不宜过高,需严格控制废弃混凝土的掺入量方能确保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景观密切相关,好的建筑应该是与景观产生共鸣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区的设计,在对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针对场地特征,通过游览路径和景观建筑的恰当介入,让游人能够参观和体验,并强化了每个采石场的景观特征。景观建筑融于山水之间,既是风景的点缀,也是最佳的观景点。通过建筑的空间变化和视觉引导,加强了采石场空间的戏剧性,也强化了游人对采石场险峻和雄壮的景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地的片段,都是承载历史印记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对于那些废弃后亟待修复的土地,是保留还是抹去它曾承载的沉重历史,银河公园前后的建设体现了不同的设计观点。作为废弃的采石场的延续,改建设计“在真实”胜“于艺术”的思想指导下,力求保留场地中原有的信息和元素,将展示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现代技术,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1.
杨琼 《城乡建设》2015,(5):37-38
大地艺术是以大地上的平原、丘陵、峡谷、山体、沙漠、森林、水岸甚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地表的自然物质诸如岩石、土壤、砂、水、植被、冰、雪、火山喷发等形成物以及人工干扰自然留下的痕迹(如:工业废弃地、建筑物、构筑物等)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大地艺术的出现,为现代艺术进行变革与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艺术流派.本文归纳了大地艺术相关理论经验,并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名胜区中矿山主题公园设计为例,对基于大地艺术的废弃矿坑的景观模式进行探讨,对废弃采石场的景观修复模式、地形改造、植被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并重点介绍了如何在符合美学概念的前提下,实现场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持续再生.从而提出了以大地艺术为手段的废弃采石场修复再生的实现途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美学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中,为了节约土地,有不少建筑物是建设在由废弃湖泊或水坑填起的场地上。处理这些建筑物基础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因湖泊或水坑大多是用杂填土或建筑垃圾填起的,  相似文献   

13.
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杨有福 《工业建筑》2006,36(11):1-5,10
再生混凝土技术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使其恢复原有的性能,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使废弃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保问题,这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介绍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纯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管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为,在当前振动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总结了分析城市建设荷载的表现形式及其导致的场地土结构、性状的变化,得出场地土动力参数与剪切波速关系,测试研究场地土在不同密度、含水量、应力状态下剪切波速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城市建设引发的场地土层动力特性变异规律,并与建筑场地打桩前后剪切波速变化的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地面建筑、地下工程、地下水开采等城市建设行为,造成了土体的密度、含水量以及应力变化,场地土剪切波速发生变更,引起场地土动力特性变异,整体或局部改变了建筑场地类别。建筑场地抗震设计应该适当考虑大规模城市建设引发的场地土动力特性变异对抗震参数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旧工业建筑遗产被闲置、废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从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入手,对城市地区的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创意产业园的导向出发,着重分析了旧工业建筑的遗产保护和再生设计,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助力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福建建筑》2014,(7):17-20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废弃采石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在分析福庐山废弃采石场各主要采石坑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福清市福庐山公园废弃采石场景观再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晓星  卫红  王毅 《新建筑》2012,(5):140-143
以湖北省黄石市后河堤地区城市更新设计为例,讨论了城市废弃空间再生的相关议题,提出城市废弃空间的再生一方面应基于城市整体发展框架层面的考量,另一方面应立足于空间本身的价值挖掘,在此基础上寻求与废弃空间本身形态相适应的发展定位与策略,并积极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最终实现空间复兴与城市整体品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改造利用。该文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探讨如何在生态恢复基础上。利用原矿坑独特景现进行项目策划与生态设计,把原来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废弃采石场改造成为一个生态、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公园。该案例对国内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露天采矿坑作为建筑用地的综合治理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场地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分层回填、强夯加固的治理方法,并对矿区废弃堆积的非煤岩石进行了充分利用,通过治理,满足了建设用地的要求,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筑技艺》2021,27(4):7-13
AT:汤山矿坑公园从一个废弃采石场到备受市民欢迎的郊野公园,从规划、城市设计到建筑、景观的落地,是一个城市/区域生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您主导完成了城市设计,并 控 制 了 后 续 建 筑 、 生 态 、 功 能 等 的 精 准 落位,请谈谈当时是以怎样的出发点来进行城市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