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彦卫 《吉林水利》2006,(5):22-24,27
本文根据文峪河水库左岸滑坡体的地形地质特点、成因、危害程度及稳定分析成果,综合分析比较本工程初设及以往各种工程处理措施,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各项指标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文峪河水库左岸滑坡体的地形地质特点、成因及稳定分析成果,提出了对滑坡体的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措施,并对锚索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设计坝高155m为,混凝土双曲拱装机容量5×40MW,李家峡水电站发电厂房下游左岸,为大面积滑坡体,方量约2.48Mm^3,简称Ⅲ号滑坡体。为了稳定边坡,保证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对Ⅲ号滑坡体进行预应力锚固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文峪河水库左岸滑坡体的地形地质特点及稳定分析成果,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研究比较了滑坡体加固措施,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5.
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西地220kV变电站场平工程,其位置布置在距工程坝址下游5km的右岸4。公路K2+500一K2+600处,工程主要在该区域建造一个84m~28nl场地,用于后期机电设备的安装;原设计是将边坡分级开挖支护后形成场地,但由于该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雅砻江河谷地带,两岸边坡山高坡陡,其开挖工程量大,边坡下有地方公路其来往车辆及行人较多,边坡开挖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工程施工用电的急切需要,因此业主对该场平项目工期要求很紧,根据以上要求,经反复论证最终采用预应力锚索与抗滑桩相结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王晓嵘 《山西水利》2008,24(4):67-68
以沈家坡变形体治理为例,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对比,阐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优越性,并对施工的问题做了分析,指出了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如锚索长度、锚索倾角)的选取直接影响着基坑加固技术的可靠性 及其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故锚索支护重要设计因素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分析尤为重要。基于大连软件园 基坑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GTS软件分别建立0°~60°的锚索倾角力学模型和锚固长度在4m~11m的力 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变形的控制及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对于控制基坑变 形,建议布置锚索倾角在10°~15°之间,并考虑经济性等因素,锚固长度宜控制在6m~7m的取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滑坡会对下游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以广东省某水电站上游的HP-3滑坡体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抗滑桩的桩间距、桩长两个主要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并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施工后监测数据显示,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陕西水利》2024,(4):20-21+28
为研究锚索抗滑桩在水库边坡的加固效果。基于ABAQUS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强度折减理论系统的分析锚索位置对边坡位移、桩身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桩身弯矩呈抛物线形态,其中正负弯矩的最大值分别位于桩顶和桩的中上部,随锚固点距桩顶距离的增大弯矩绝对值呈增大趋势;边坡的稳定性随锚索锚固点距桩顶位置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桩身内力及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可知,锚固点距桩顶距离为1.0 m~1.5 m对边坡的加固效果最好。研究内容可为水库边坡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碧流河水库上游库岸边坡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锚索间距、锚固角及锚索长度对锚索预应力损失率的影响,并结合计算结果对工程设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通过找出作用在潜在滑坡面抗滑桩结构上的受力荷载,测算出作用于锚索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提出以锚索抗滑桩正负弯矩相等的控制方法和K法来设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说明所提出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的设计方法符合工程实际。以汶川地震中某滑坡工程为对象,研究其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桩身相等的正负弯矩控制法时,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更合理,桩顶位移变化量最小,其抗震加固能力最好,在具体工程中,更有利于锚索抗滑桩桩身配筋设置。实践证明,利用预应力锚索结构原理进行边坡抗滑桩设计,可以保证设计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大型工程泄水闸预应力锚索设计方法和控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对弧形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的颈部提出的抗裂验算的控制标准,以某工程为例,采用工程中成熟的U型主锚索布置方式,探索泄水闸预应力锚索的设计与研究,并提出了一套以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对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水毁滑坡治理的新方法,针对以往计算模型仅将梯形抗滑桩的土拱效应视为两个独立土拱作用的缺陷,考虑土拱之间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出了梯形抗滑桩存在双土拱整体共同作用形式的新方法。通过建立整体土拱形式的计算模型,推导了整体土拱桩间距计算公式,弥补梯形抗滑桩桩间土拱整体共同作用时的桩间距计算,并依托工程应用对计算值进行了分析比对。在其他因数恒定时,定量分析了荷载对桩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 桩间距计算值较为合理,即桩间距离相对较大,说明了梯形抗滑桩增加的桩侧角度,使土拱效应得到增强,对滑坡治理起到了更好效果; 得到滑坡产生的均布荷载在 40 kN /m < q < 120 kN /m 时对桩间距影响幅度为 47% ,在 120 kN /m < q < 200 kN /m 时对桩间距影响幅度为 18% 。研究成果为梯形抗滑桩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在三峡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峡左岸1^#~6^#厂坝段预应力锚索设计和施工,观测资料整理,并分析总结对坝基边坡加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水毁滑坡的新结构。针对其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问题,建立计算模型和数值模型,探讨梯形抗滑桩的结构计算方法及内力和变形特征,并分析竖向预应力抗滑桩主要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偏心距计算和绕曲线近似微分计算方法,推导出承载力设计验算及桩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外荷载以抛物线计算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当参数条件一定时,承载力大小与外荷载的集中力和滑动面距离成反比,位移和转角大小与配筋强度成正比;桩身布置的竖向预应力增强了桩身结构抗弯性能并抑制了抗滑桩变形;量化对比分析了公式和模型计算变形效果,竖向预应力锚索结构分别优于竖向预应力锚索与钢筋共同结构的16.2%和14.2%,并分析得出了计算公式比模型变形算法值略大,其两种设计结构的算法偏差率分别为5.7%和7.5%。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索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黎明 《水力发电》2003,29(8):44-46
为防止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蓄水后位于大坝右岸坝区内BT20塌滑体塌滑,影响大坝运行安全,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了预应力锚固,锚索为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因预应力锚固是一项工序复杂、制约因素多、难以补救的隐蔽工程,为此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严格质量控制、检查。最终,BT20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评定为:合格率100%,优良率89%。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滑坡治理新方法——梯形断面抗滑桩,分析了梯形断面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梯形断面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模型。将该类桩的土拱效应视为两个独立的土拱作用,利用土体极限强度、拱脚强度以及桩间静力平衡推导了相应的桩间距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梯形断面抗滑桩桩间净距比其他矩形桩桩间净距大,说明梯形抗滑桩斜边的存在使土拱效应整体效果得到加强,梯形抗滑桩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抗滑桩具有更好的抗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匡勇 《西北水电》2006,(1):11-12,42
介绍滑坡体内布置的抗滑桩施工过程,对抗滑桩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以及施工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发育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发育规律,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桩周土应力、变形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解释土拱作用的力学机理。根据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将土拱发育分为3个阶段,对不同阶段土体中的变形、应力及塑性区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土拱的形成、发展及破坏与桩后荷载p及桩土间相对位移δ大小有关。在p、δ较小时,土体发生弹性变形,土拱处于孕育形成阶段;随着p、δ增大,桩周土体局部产生塑性应变,土拱效应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发挥作用;当p接近极限值时,土体中塑性区范围扩大,δ急剧增长,至塑性区贯通后,土拱破坏,支挡作用失效,土体发生挤出性破坏。  相似文献   

20.
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合理计算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对于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滑面抗剪强度参数c、φ的设计值是根据少数钻孔取样进行试验得到或根据经验取值,不能代表滑面的平均抗剪强度,导致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及相应的滑坡推力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单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时通常不考虑桩前抗力,双排或多排抗滑桩滑坡推力的分配尚无相关规定,造成了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设计计算不合理。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等手段对滑坡稳定性状态及相应的滑坡推力曲线、单排抗滑桩滑坡推力与桩前抗力计算、双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分配等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判定依据为滑坡末端条块剩余滑坡推力T_n=0和滑坡体天然边坡稳定系数K=1.0,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单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设计计算中,当滑坡天然稳定系数K≥1.0时,采用实际c、φ求得的设计滑坡推力与实际滑坡推力之差作为抗滑桩桩上的设计值能保证滑坡的稳定;当K1.0时,应采用实际c、φ求得的设计滑坡推力曲线与桩前剩余抗滑力之差作为抗滑桩设计值。提出的考虑桩前土体剩余下滑力的设计计算方法能使双排抗滑桩更合理地分配滑坡推力。研究成果对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