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煤烟气中SO3的产生与转化及其抑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烟气中高浓度SO3的存在,不仅使烟囱出口出现“蓝烟”现象,而且会对锅炉系统造成腐蚀和污染,严重影响机组运行.针对这一现象,探讨了烟气中SO3的发生机理和SO3在锅炉系统各环节的产生与转化过程,并提出了目前抑制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和排放的几个方向,为抑制SO3生成和排放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00 MW煤粉锅炉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在不同工况、不同煤种情况下的Hg迁移特性和脱除能力。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总汞排放浓度为1.16~2.90 μg/m3。最终排入大气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汞存在,还有少量氧化态汞,颗粒态汞被全部脱除;汞主要是在海水法烟气脱硫中被去除的,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对总汞平均脱除率分别为25%、62%、37%;Hg2+占比是影响烟气中汞脱除效率的关键,气相中较高的Hg2+份额有利于在电除尘器和海水脱硫装置中获得较高的脱除效率;在该配备SCR脱硝、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的300 MW煤粉锅炉电厂中,总汞平均脱除率约为83%,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汞脱除。  相似文献   

3.
《中国粉体技术》2015,(4):53-56
为了研究固硫反应中Ca S与SO2的反应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优化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稳定构型和相应的能量值。结果表明:Ca S与SO2反应时,先络合生成具有链状的中间体IM1,随后经过S原子与O原子成键,生成过渡态TS;TS经过分子重排和能量重新排布生成中间体IM2、IM3、IM4,最后生成产物Ca SO4和硫单质;由中间体IM4到产物P1的过程能垒最大,说明该步骤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4.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基组计算汞-溴体系中的分子几何构型、振动频率和反应焓变,并与NIST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采用B3PW91/Stevens组合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最为符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汞与溴化氢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反应过程中各驻点(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了活化能并校正了零点能.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指前因子A及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的相关参数为深入研究煤燃烧过程中汞的排放控制及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单一金属盐和复合金属盐改性活性炭材料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ZnO/AC复合材料、Fe_2O_3/AC复合材料、ZnFe_2O_4/AC复合材料以及空白AC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物理吸附仪(BET)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并且在常温条件下考察活性炭复合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SO_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活性炭材料成功负载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比表面积孔容减小,孔径增大并且对SO_2的去除效率显著提高。通过AC、ZnFe_2O_4以及4种复合材料脱硫效率的比较发现,负载ZnFe_2O_4的活性炭材料的脱硫效率最高,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435.9m~2/g、0.37cm~3/g,脱硫性能试验中样品的击穿时间为136.0min,硫容达到168.3mg/g。  相似文献   

6.
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碳氧化物的含量是主要的污染源,也是我国大气层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它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减轻燃煤锅炉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膜法分离CO2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CO2分离方法之一.文章介绍了膜法分离CO2两种主要机理,列举了传统分离CO2的有机膜材料及新型复合膜材料,同时,分析了在燃煤湿法脱硫净烟气膜法分离CO2中烟气共存气态组分和细颗粒物对于膜分离CO2产生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在燃煤脱硫净烟气中膜法分离CO2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红妍  王宝冬  李俊华  孙琦 《材料导报》2017,31(7):114-120, 128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脱除问题,综述了单质汞氧化催化剂与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碳基、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了活性组分、烟气条件等对各催化剂氧化单质汞性能的影响;指出异相反应是单质汞氧化的重要途径,不同催化剂、不同烟气气氛下氧化机理不同;最后结合我国燃煤电厂的现状,提出深入研究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机理,进一步提高SCR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单质汞活性、抗硫性及稳定性将是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SO_2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中一个重要参数,因而做好烟气中SO_2的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烟气的流量、温度、湿度和干扰气体都会对定电位电解法监测SO2产生干扰,本文详细分析各种干扰原因并提出不同解决办法来提高监测部门数据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膜吸收法因吸收过程中膜润湿所造成的膜相阻力增加与膜表面形态改变是阻碍膜吸收法吸收CO2的工业应用的重要因素。首先叙述了吸收膜的润湿机理,并基于国内外所采用的提高膜抗润湿性的表面改性研究作了归类总结。最后,从提高疏水性能、稳定性、环保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各种表面改性方式的优劣,并得出表面物理涂敷法能有效提高吸收膜的抗润湿性并具有良好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吉攀 《发电技术》2023,(3):392-398
在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高浓度逃逸氨条件下,对氨在脱硝下游设备中的脱除效率、粉煤灰和浆液中的富集浓度及其分布机理进行研究。对350 MW及600 MW机组分别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空预器、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系统对逃逸氨的脱除效率分别为3.37%~6.63%、75.14%~83.28%和36.36%~46.38%,这些下游环保设备对氨的脱除效率高,烟囱入口氨浓度相对脱硝出口氨浓度下降明显;飞灰中的氨含量与飞灰粒径成反比;脱硫净烟气中的氨浓度随原烟气中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脱硫系统对氨的脱除效率随浆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机组的环保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汞污染已经成为继S02污染之后的又一重大污染问题。燃煤烟气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是目前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但是对烟气汞的准确监测是各项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监测方法,并做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对未来我国燃煤烟气汞监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对拒爆的产生及预防一直是煤矿火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建设“平安山东”‘‘平安矿区”的新形势下,因此找出拒爆的根源,杜绝拒爆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  相似文献   

14.
专利与标准转化对策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专利与标准转化的积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对比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措施,对我国的专利与标准转化的政策草案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然 《硅谷》2015,(2):157+220
锅炉是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和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我国锅炉以燃煤为主,其中燃煤电站锅炉近年来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快速发展,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运营管理均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而燃煤工业锅炉保有量大、分布广、能耗高、污染重,能效和污染控制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本文就国内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无数的电气设备进入千家万户,电气设备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也从以前的热能变为如今的电能。各式各样的电气设备在当今社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许多电气尤其是低压电气设备在使用中经常发生热故障,影响该设备功能的发挥。本文简单介绍了低压电气设备发热原理,着重分析了故障发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解决热故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梅妙庭  谢建政  刘国亮 《安装》2013,(12):22-24
本文介绍了燃煤锅炉烟气脱硝处理工艺方案、主要设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套装置的安装技术的难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励磁方式,分析了由励磁方式产生的各种干扰问题,阐述了从根本上对这些干扰信号进行抑制和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低温腐蚀、设备堵塞和环境污染等,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对中国200种煤种基硫含量(Sar)进行统计分析,其范围在0.11%~3.47%,平均值为0.82%;SO3采样方法主要有控制冷凝法、异丙醇吸收法,将2种方法耦合使用,可大幅提高SO3的捕集率,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基于现场实测及文献调研,对现有燃煤电厂的SO3排放特征进行表征。结果可为后续燃煤电厂SO3排放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谢剑跃 《音响技术》2011,(1):32-34,36
在对扩声系统中声反馈的产生及形成过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抑制声反馈的一般方法,并侧重介绍了反馈抑制器的特点及其在扩声系统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