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行业,尤其是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为更好地引导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从原料、产业链、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等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大豆蛋白原料供需、加工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情况,分析了大豆蛋白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蛋白加工产业中存在竞争优势,提高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自给能力,研发高附加值的大豆蛋白产品,有利于形成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从而促进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斑鱼的营养、保鲜与加工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吴燕燕  林婉玲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8):324-329,334
石斑鱼是优质的海水鱼类,近年来,随着石斑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斑鱼的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已突破十万吨。而受我国"生猛海鲜"消费意识影响,石斑鱼保鲜与加工技术方面相对较滞后,因此了解石斑鱼营养组成、保鲜、加工技术现状,有助于促进石斑鱼保鲜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石斑鱼的营养组成、保活技术、保鲜技术(包括低温保鲜、气调或真空保鲜、复合保鲜剂)、加工技术(包括冻石斑鱼、石斑鱼调理食品、多肽制品)与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研发现状,结合产业和消费的新需求,提出石斑鱼今后在保鲜、精深加工技术、营养品质保持、质量安全控制及标准化加工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预制菜是通过标准化加工工艺而制成的便捷菜肴,符合当前快节奏、多元化及营养健康型生活模式的需求。本文综述中式预制菜产业概况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阐述其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关键加工技术研究、产品细分开发、营养升级创制、标准化生产等或将成为该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豆加工产业是涉及油、肉、蛋、奶等民生产品的重要产业,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油脂及饲料原料市场供应意义重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大豆贸易全面放开,大豆加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必要对大豆加工历史进行回顾,对大豆加工产业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我国大豆加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原料采购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销售溢价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管理好国际价格风险、提升加工环节精细化能力、提升产品及销售溢价能力三个方面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肉品加工科技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肉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肉品总产量8 624 万t,占世界肉品总产量的1/3。 1949—2019年的70 年发展历程里,我国肉品加工业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改造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加强中华传 统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革创新,经历了冷冻肉、高温肉制品、冷却肉、低温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工业化和营养肉制品 加工等发展阶段,在品质提升、营养保持、标准加工、安全控制及绿色制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长足进步。 当前,我国人民对肉品消费的需求已从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再到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以畜禽宰后保鲜、物流、加工等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肉品加工产业。基于我国肉品加工 产业现状和未来产业需求,智能化屠宰分级分割、生鲜肉智慧物流保鲜、梯次化绿色加工、共产物高值化利用、质 量与安全和营养健康是肉品加工科技发展新趋势。本文综述我国当前肉品加工产业现状、科技现状、存在问题以及 肉品加工科技趋势,为未来30 年肉品加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赜 《轻工科技》2024,(2):165-167
发展预制菜产业,既体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升级、需求多样化、食品加工行业多元化发展,更是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扩大创业就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力支撑。本文从市场规模、企业规模、各省市布局等多个方面阐述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走访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目前天津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产业规模、质量标准、产业链、人才支撑、品类和品牌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天津市自身城市特点提出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人才、产业链和品牌化等方面的解决建议,为今后天津市预制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消费的升级,预制菜成为大众餐桌上的“新宠”,产业规模逐步迈向万亿级市场。川渝菜肴在中国菜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式预制菜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首先介绍现代川渝菜系涵盖的种类及特点,总结以菜肴、火锅、特色主食为代表的预制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现代川渝菜系的风味、生产、流通等特点对川渝预制菜进行系统性分类,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川渝预制菜科学分类方式,并以此为背景梳理川渝预制菜肴在菜肴品质形成机制、健康化提升、原料加工适应性、产品品质保真、智能加工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技术问题,讨论川渝预制菜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川渝预制菜中的应用,推动川渝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生产水平等特点出发,阐述湖北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其蔬菜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发展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等,以促进湖北蔬菜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鱼是我国主要的近海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大黄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黄鱼的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单一品种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本文综述了大黄鱼的保鲜技术(包括传统冷藏、生物保鲜剂结合冷藏保鲜、辐照结合冷藏保鲜、冰温气调保鲜、微冻保鲜、冷冻保鲜等技术)、超高压处理技术、大黄鱼加工技术(包括即食休闲食品加工、腌制、干制加工、熏制、糟制、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提出大黄鱼今后在保鲜和精深加工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鲜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冷鲜肉将会逐渐替代热鲜肉,成为未来消费升级的主要产品。在冷鲜肉加工、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如何保障肉品安全和品质是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在此过程中,肉品包装是保障肉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手段。文章就畜禽肉品保鲜领域使用相对比较普遍的包装方式(包括托盘、真空、气调和热收缩等)进行简要总结,为肉品屠宰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包装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鳗鱼制品市场需求和质量安全研究现状分析,应用HACCP原理,开展危害分析,提出鳗鱼寿司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限值。在鳗鱼寿司片加工质量技术和安全危害质量的控制研究中,本文提出烤鳗原料在质量安全指标满足加工要求时,解冻工艺技术控制对鳗鱼寿司片外观质量和原料利用率的有直接影响,应作为鳗鱼寿司片加工质量技术控制的关键点,并与安全危害质量关键控制点有机结合共同进行全面质量控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鳗鱼寿司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鳗鱼精深加工良性发展,延伸产业链,为提高附加值、扩大出口及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十几年来, 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 牵动着民众的神经, 制约了水产品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 国家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本文总结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近十年研究的历程, 包括国家科技计划立项、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标准法律法规健全、水产品危害因子检测控制技术等, 并对产出的成果包括论文、专利、著作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向好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水产品抽检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健康发展, 提升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产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和冷冻品、干制品、鱼糜及其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鱼油、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2004年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745家,年加工能力1427万t,水产品加工总量1032万t.高投入、设备新、管理规范的加工企业明显增多,一些供应出口的企业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改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科学,水产品出口过分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这四大市场,精深加工水产品比率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行业组织化程度缺乏力度,其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肉制品加工企业产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已成为高风险行业,风险的关键是产品安全性。企业通过风险评估揭示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效实施HACCP管理和栅栏控制,可将存在的风险降低至最小限度。本文通过分析肉类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企业构建产品安全风险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龙虾的加工和贮运流通是小龙虾全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龙虾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关系到百姓食品安全保障、风味和营养需求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等,需要重点关注。本文根据原料及加工工艺、风味、贮运、消费要求及售卖产品特点不同,重点对小龙虾生鲜产品、半成品冻品、成品冻品和即食小龙虾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小龙虾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分析、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与实践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旨在为促进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及大豆食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大众的营养与健康,理顺和调控好大豆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利用和食品制造现代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我国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国,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四,每年有85%以上国产大豆用于食品加工,但是,目前我国大豆食品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构建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在原料利用方面,尽管国产大豆在需求量上保障了大豆食品产业的供给,但品质难以达到专用大豆原料的要求;大豆的混种、混收、混用仍是让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感到困惑的难题;国产食品专用大豆原料要在未来保持竞争地位,就要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产销品质控制方面有明确的定位;需建立统一协调的生产、加工、销售制度体系;完善我国大豆原料标准体系以及大豆品种名和加工产品商品名统一的原料标示推广系统。在产业加工方面,大豆食品加工现代化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传统工艺深度挖掘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不足,针对增强营养健康和不同使用功能性诉求的产品市场细分尚需加强。今后,我国的大豆食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开发一定要走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提升大豆食品加工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原料、储运、产品生产、制造和流通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制造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各种米制品的研究进展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米的基本情况、营养成分及功效和米制品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影响米制品在深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了各种外源添加物对米制品品质的不同影响,单一外源添加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应加大复合添加物的研究力度,为我国米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